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九寨沟 > 百姓生活 > 正文

九寨沟陷“曝光门”纯旅行距离我们到底有多远

发布日期:2016/4/8 16:16:21 浏览:519

近日,央视曝光“九寨沟旅游5宗罪”。节目中,记者以暗访形式参团前往九寨沟,在经历了“诱导消费、打车砍价、假货高卖”后,发现所谓“不强制消费”只是换汤不换药。旅游市场乱象、执法部门监督管理缺位依然存在。

2013年《旅游法》正式颁布实施,明确规定“旅行社以及导游不得以任何形式强制游客消费。”一年后,作为省内精品旅游线路却曝出负面新闻,九寨沟旅游部门如何回应?报道中所指的现象是否存在?相关职能部门又是否在净化旅游市场,监督管理工作中积极履责?记者就此展开调查。

九寨沟旅游被曝光当地部门:事件尚在调查中

根据央视记者暗访结果,九寨沟旅游存在:变相强制消费、出租车不打表只砍价、打折卡是导游提成方式、特色店饰品假货居多。结合报道,本报记者第一时间联系了九寨沟县委宣传部,希望就该情况进行核实。不过对方以“需出示省委宣传部介绍信为由”拒绝正面回应。

随后,记者在“九寨沟宣传部”官方微博上发现相关声明。声明中提到:“央视曝光的涉及九寨沟县的出租车乱象,目前正在调查处置,一经核实,必将严惩不贷。九寨沟县将继续加大旅游市场行业管理,对一切违规违法行为零容忍,继续为广大游客提供优质服务。”

央视记者曝光的九寨沟旅游问题,相关部门在第一时间没有给予公众全面回复,调查结果公布时间也尚不明确。随即,记者就此事采访了一位近期曾参团游九寨沟的消费者,以期还原真实的九寨沟旅游“行情”。

九寨沟实地游游客:存在诱导消费

日前,市民王小姐和父母一起报团参加了行程为三天两夜的九寨沟旅行,团费每人680元。还没出发,王小姐就发现,同一个旅行团收费却从680元到上千元不等。王小姐表示,跟团过程没有遇到强制消费,“但诱导消费肯定有”。“吃的,穿的,戴的都会介绍。”王小姐告诉记者,旅途中导游以故事形式煽情表达,一直向游客传递“来一趟不容易,不能空手而归”的信息。

每到一个购物店,就会有服务员上车给王小姐和同团其他人发单子,要求结账时将单子一并交出,“这可能是导游的提成凭证。”王小姐说。“我们团大部分是年轻人,参加自费项目比较多,导游也很满意。不过据说有些学生团和老年团,不参加自费项目,导游会骂人并且一直将游客滞留在车上。”另一名游客李小姐告诉记者。

两消费者表示,因进入景区和去购物点都是旅行社包车接送,并未发现景区出租车不规范的问题,至于门店是否涉嫌卖假,因未在购物点买银饰、玉器等物品,对此不太清楚。

被采访的消费者经历从侧面反映了旅行消费与旅行社、导游个人间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跟团报价日益走低的旅行市场,旅行社和导游是否会为了增收从消费者身上“找钱”?

从游客身上找钱?导游:不反感的“推荐”没问题

记者随后联系了一位在导游行业从业超过五年的张小姐。张小姐对自己职业感到很无奈,“导游收入没有基本工资的说法,只有提成,想挣得多,提成必须高。”张小姐毫不避讳地说。

她告诉记者,现在的导游收入已大不如从前。“现在旅行社为了争客,价格都报得低,比如九黄这条线,淡季的时候,汽车团三天两夜可以报到300多元一人。这个价格,导游几乎没得赚。很多导游都是挂靠到几个旅行社,多接团,如果遇到有消费实力的游客,收入还是不错。”张小姐告诉记者。

对于是否依然存在变相诱导游客消费,张小姐委婉表示,如果在游客不反感的情况下能提高自己的收入,她觉得没什么问题。

之后,记者采访了中国青年旅行社成都分社管理中心经理朱贤珍。谈及导游收入跟游客消费直接挂钩,朱贤珍表示,现在导游收入的确比前几年有所下降。《旅游法》出台后,她所在的旅行社以给予补贴的方式,来弥补导游提成减少的损失。

通过采访,记者发现旅行社和导游都避开了“变相诱导消费”的话题。由于导游与旅行社松散的关系,旅行社并未出台措施对导游具体工作进行干预。此种情况下,消费者该如何维权?

消费者维权律师:长时间逗留购物点涉嫌违约

针对九寨沟旅游的负面新闻,本报记者也联系了省旅游局。对于“敏感问题”,省旅游局未从正面进行回应。省旅游局执法总队相关工作人员表示,黄金周之前,省旅游局就组织五个暗访小组对九黄、峨乐两条精品线路进行调查,但暗访结论是“未发现(包括购物和自费项目)存在严重消费纠纷和投诉”。

随后,记者采访了泰和泰律师事务所律师廖华。对导游变相诱导游客消费,廖华表示有“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可能。就此,他提醒广大游客,要经得起诱导。另外,廖华指出,若旅行社和导游长时间驻留购物店,耽误不购物的游客时间的话,根据《旅游法》、《合同法》相关规定,包价旅游合同应当包括游览、娱乐等项目的具体内容和时间,若在旅游时限内长时间逗留合同外的购物点,则涉嫌违约。

最新百姓生活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