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九寨沟 > 百姓生活 > 正文

【九寨沟县】民风民俗

发布日期:2016/4/18 15:54:17 浏览:534

九寨沟清真,【九寨沟县】民风民俗 民风民俗、民俗民风、民风民俗图片、中国民风民俗资料、民风民俗与我们的生活、各地的民风民俗、民风民俗资料、河南的民风民俗、民风民俗手抄报、中国传统文化民风民俗、九寨沟清真。

九寨沟的民风民俗不完全同于西藏,由于这里正处于从藏区到汉区,从牧区到农区的过渡地带,因此具有厚重的边缘文化色彩。在九寨沟周围,藏羌回汉各民族和睦相处,互相促进,共同繁荣:草地上英俊的骑手,清真寺膜拜的回民,岷江畔大禹的传人,咂酒与锅庄,雕楼与羌笛,一起谱写了一首悠扬的民族融合之歌。

民歌

一、南坪小调

南坪小调是九寨沟县民间传统艺术,以抒情优美见长,从社会文化的角度讲是一定的文化层和文化圈,是川西北最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族民间文化的群体活动形式。南坪小调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统称为“曲子”,是一种“曲调”。九寨沟县较流行的是“背宫”调、“小宫”调,也有“高腔”。一个曲子的曲牌有若干不同内容的曲子词,而曲子词一般根据古典故事、时事,由民间艺人口头编出演唱。如清乾隆皇帝打金川时,民歌手编出《点兵曲》、《出兵曲》;八国联军侵略北京,光绪皇帝逃到西安,又编出《光绪皇帝逃西安》;《十二将》歌颂古代名将,解放初期民间歌手编写了歌颂解放军元帅和大将的《新十二将》,又把《采花》调填上《盼红军》歌词等。

[内容、形式、结构]

小调内容分为:1.历史传统类。歌颂历史上的英雄,发明创造和叙说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等。这类数量最多,大多为长篇叙事性民歌,有的已带有说唱音乐性质。如《孟姜女哭长城》、《老爷挑袍》、《伯牙碎琴》、《孔子哭颜回》、《相子出家》、《杜康造酒》和《洛阳桥》等。2.爱情类。抒发男女恋爱、婚嫁及悲欢离合的思想感情,有反封建的思想因素。如《二姑娘》、《情歌》、《月儿落西下》、《送郎》、《绣荷包》、《女寡妇》和《南桥汲水》等。3.劳动生活类。反映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如《庄稼曲》、《摘椒摘葡萄》、《劝世文》和《骨碌子耍钱》等。

在结构形式上分为叙述完整故事的,如《南桥汲水》等;叙述故事片断的,如《孟姜女哭长城》等;毫无情节可言,依韵相接的,如《十字令》、《十杯酒》、《十二将》等。

从演唱形式上分为纯唱和说唱结合两种。纯唱较多,说唱较少,如《二姑娘》等。语言上以七言为多,也有五言的,如《月儿落西下》。五言七言结合的如《小绣荷包》0,有不拘字数的自由诗式的如《尼姑下仙山》。

小调的旋律结构和文字结构较完整、稳定、艺术性高、旋律优美。它以九寨沟县自制的琵琶为主要伴奏乐器,有时也用敲碟子、碰响铃配合伴奏。琵琶弹奏方法与中国民族乐器琵琶弹奏方法不同,碟子的握法、音比实际记谱高八度,高音常用假音。九寨沟县方言与内地迥异,唱词语音也有自己的特色。小调流行于汉族聚居区和汉藏杂居区,当地男女老少普遍都会弹唱。逢年过节、劳动闲暇、婚嫁喜庆,村人三五相聚唱到深夜。九寨沟县素有“民歌之乡”和“琵琶之乡”的美誉。

二、民间歌谣

九寨民歌丰富多彩,节奏明快,优雅绵长。《采花》早已风靡全国,周总理曾建议东方歌舞团作为出国保留节目。《孟姜女哭长城》、《怨死昏君秦始皇》被中国文艺家协会上海分会选入《孟姜女资料选集》第一辑歌谣中。

九寨沟县文化馆用两年时间搜集歌谣千余首,编印的《南坪歌谣集资料》选编了298首,3460行。歌谣分劳动歌、仪式歌、情歌、生活歌、历史传说歌、儿歌和其他等七类,其中情歌最多,情歌中又以七言四句最多。快要失传的如《造船歌》、《禁洋烟》、《回娘家》、《王祥卧冰》、《大十二将》、《贾二探亲》、《散散心》、《肖月正》和新编的《颂新婚姻法》、《新绣荷包》等。编印《歌谣资料集》得到上级部门的指导和各界人士的支持,搜集者很多,歌谣的词是经演唱而记下的。

藏族酒歌

九寨沟县境内,凡藏族聚居的村寨都普遍流行唱酒歌的传统活动。酒歌又叫酒曲子,藏语称“能”、“乔使”。每逢过节、婚嫁喜庆、亲朋聚会和迎宾送友,藏民必喝酒,喝酒必唱酒歌。唱词多为对客人的欢迎、问候、祝愿或赞颂先辈的功绩等。酒歌内容大体相同,但上塘藏族和白马藏族的方式和曲调有别。“能”和“乔使”有不同的使用范围,有一定规矩,不能乱用。

《【九寨沟县】民风民俗》相关参考资料:
从平武县到九寨沟县、九寨沟县 景区、九寨沟县、九寨沟县 旅游、从兰州市到九寨沟县、从北京市到九寨沟县、从红原县到九寨沟县、九寨沟县新闻、从成都市到九寨沟县

最新百姓生活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