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九寨沟 > 百姓生活 > 正文

刚刚经历一场疫情,杭台高铁开通前夕,我们想带你认识一个宝藏上虞

发布日期:2022/1/9 8:56:35 浏览:634

来源时间为:2021-12-7

刚刚经历一场疫情,杭台高铁开通前夕,我们想带你认识一个宝藏上虞

2021年12月7日,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让地处江南的上虞,成为大家关心的焦点。

经过有力的防控措施和医护人员、基层工作者、市民的共同努力,如今这波疫情逐渐平息。12月31日9时整,随着交警撤除全城48个高速、环虞交通卡口路障,滚滚车流驶出道口奔向全省、全国,上虞宣告全域解封城市重启。

在杭台高铁开通前夕,我们想带你认识一个宝藏上虞。

上虞,是一个古老的县,自秦嬴政25年设县,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建县历史。

“上,当是国名,其地距殷京颇远,由下片推之,相距之路程在40日以上,当在3000里内外。以声类求之,疑即上虞,上虞之名颇古……当自殷周以来所旧有矣。”在《卜辞通纂》,著名考古学家郭沫若考证,认为殷商甲骨文中已有“上虞”地名。

(早期春晖中学)

上虞,又是一个年轻的区,2013年底完成撤市设区成为绍兴市大城市的组成部分。

东邻宁波余姚,南交嵊州,西接柯桥、越城,北濒杭州湾的上虞,位于沪杭甬“金三角”底边的中点,自古就有九县通衢之称。自秦设县以来,无论单独成县,还是并入会稽、越州、绍兴等地,这里均是繁荣之地,文化绵延不绝。

杜亚泉、夏丏尊、胡愈之

牛人辈出,都是上虞人

东汉王充设塾授徒,上虞成为绍兴办学之始,1905年,在上虞东关镇的毓菁学堂,竺可桢以全校第一名毕业,此后将浙江大学办成了全国一流的综合性大学,留下“求是”校训。

国学大师马一浮、“甲骨四堂”之一的罗振玉、科学先驱杜亚泉、教育先驱经亨颐、文学家夏丏尊、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出版家胡愈之……一位位上虞人在中国近代文化史上留下浓墨重彩。

20世纪20年代,在上虞白马湖畔的春晖中学更是群贤毕至、文人咸集,产出一批“白马湖”品牌的文学创作而饮誉五四文坛。

被称为“白马湖四友”的夏丏尊、丰子恺、朱自清、朱光潜在现代文学发展史上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春晖中学任教期间,夏丏尊的《爱的教育》在这里首译,丰子恺的漫画在这里诞生,朱自清写下《春晖的一月》,朱光潜留下《无言之美》,《雷雨》在这里首演。

除了独特的人文历史,上虞的美食也一绝,一个“臭”字足以概括,当地人喜“臭”、喜“霉”,鲁迅先生在日留学期间,最思念的便是那一碗“绝味三臭”。

“绝味三臭”是由臭苋菜梗、霉千张、臭豆腐组合而成的。成熟粗壮的苋菜梗切成小段,腌制后拿出来蒸熟便可食用,余下的卤水也不浪费,把切好的豆腐放入发酵好的卤汁中,泡上24小时以上便成让人垂涎欲滴的“臭豆腐”了。

疫情过后,84万上虞人期待“虞”你相遇。

(春晖中学一角)

朱自清、丰子恺、蔡元培、李叔同

都在名校春晖任教或小住

“此生必须与‘两个朋友’终身为伍:‘读书’与‘运动’。这是值得终生托付并心心相印的‘朋友’。如果你想变得聪明和睿智,那就读书吧,如果你想变得强壮和健康,那就运动吧,这是我们面对‘无常’世界的不二选择!”

上虞疫情期间,校长李培明的讲话稿《我们如何面对这个“无常”的世界,成人意味着什么?》被热传,白马湖边的名校春晖中学也因此进入更多人的视线。

李培明在接受橙柿互动记者采访时表示,当时,上虞实行全域交通管控,为了安抚师生情绪,鼓励大家同心战疫,共克时艰,就和大家一起了这篇文章。他希望,“我们在一起,这将是今后人生中的一段难忘岁月时光,会让我们变得更加从容、淡定和强大”。

春晖中学位于绍兴市上虞区,作为省一级重点中学,20世纪20年代,学校名师荟萃,夏丏尊、朱自清、丰子恺、朱光潜、匡互生、蔡元培、李叔同(弘一法师)、何香凝、黄炎培、柳亚子、张闻天、俞平伯、蒋梦麟、于右任等众多名士在此任教或小住,让春晖中学赢得“北南开,南春晖”的美誉,成为中国现代新教育和新文学的发源地之一。

(春晖中学校训石)

百年春晖中学的文化底蕴,也让无数从这所学校走出的学子而着迷,已经离校近30年的赵松如今在杭州任职,可每每想起春晖中学的学生时光都觉得历历在目,是人生最重要的一站。

赵松回忆,当年因为是第一次面向乡中招生,他才有幸进入这所学校,一进校园,浓厚的历史味道迎面扑来,众多的历史名人故居让人如同穿越过去,教学楼命名也都儒雅,如同西湖十景般。

如今在春晖中学的老校区,有蔡元培题写的“春社”,这是学校1922年为了缅怀陈春澜先生办学而修建的纪念堂;有1928年夏丏尊、经亨颐、丰子恺、刘质平等人集资为弘一法师(李叔同)修建的禅居晚晴山房;有1929年修建的经亨颐私宅长松山房,何香凝、陈树人、柳亚子、方介堪、张大千、黄宾虹等人曾来此谈诗论文,切磋艺术,留下佳话无数。

朱自清咏赞白马湖

湖在山的趾边,山在湖的唇边

同样,双清楼、山边一楼、小杨柳屋、朱自清旧居、平屋、章家花园、仰山楼……每一座历史建筑都记载了不同的历史的故事。

而让赵松更为印象深刻的便是位于学校后门的白马湖,这里是学生们清洗衣物、嬉戏的地方,也让众多学子和大师们有了交集。

柳亚子写下“红树青山白马湖,雨丝烟缕两模糊”,朱自清咏赞“湖在山的趾边,山在湖的唇边”。

“白马湖的春日自然最好。山是青得要滴下来,水是满满的、软软的。小马路的两边,一株间一株地种着小桃与杨桃。小桃上各缀着几朵重瓣的红花,像夜空的疏星……”朱自清的《白马湖》一文更是让人记忆犹新。

除了历史文化,赵松说春晖中学对自己影响深刻的,是三个教育理念,培养了他的价值观。

著名教育家经亨颐提倡人格教育,期望弘扬古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精神!从改造自我做起!达到改造社会的目的,主张中学毕业生宜多式不宜一式。

著名文学家夏丏尊则提倡爱的教育,他说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

春晖中学美的教育则来自中国现代漫画事业的先驱丰子恺,作为美术、音乐教师,他教导学生艺术能够陶冶情操!使生活富有意义!能够使人超脱卑微、痛苦、迷茫的生活。春晖中学的校歌就是丰子恺以孟郊的《游子吟》为词谱写的。在宽松、自由、充满个性色彩的教育氛围里,呼唤出了学生对美的向往和创造的热情。

如今的春晖中学经过百年的发展,校区占地面积约500亩,建筑面积达12万平方米,生均绿地面积约62平方米,在校师生2100余人,校园内随处可见巍峨苍穹的古树名木,是上虞三处古树群之一,见证了春晖中学发展的历史。

走出北校门,踏上春晖马路,一边是白马湖,一边是文化名人故(旧)居保护区,既可享青山绿水之美景,也能受名人文化之熏陶。

上虞,遍地典故!

李白打卡超多的地方

古时,在河流交错、水网如织的江南地区,坐船是出行的首选,浙东唐诗之路自然也是沿着水道行进的:渡过钱塘江,沿古运河从萧山经绍兴,而后到达上虞曹娥江,转而溯剡溪至嵊州、新昌,直至台州的天台临海以及温州等地。

上虞,正是浙东唐诗之路上一个很重要的转折点,而曹娥江则是浙东唐诗之路上极富人文意蕴的必经之路。

李白有一首很有名的诗《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记录了魏万从登封、商丘向着吴越地区一路追寻李白的行踪,一直追到温州永嘉的楠溪江石帆山,所途经的壮丽山水。诗中有一段就写到了绍兴境内的路线:

遥闻会稽美,且度耶溪水。

万壑与千岩,峥嵘镜湖里。

秀色不可名,清辉满江城。

人游月边去,舟在空中行。

此中久延伫,入剡寻王许。

笑读曹娥碑,沉吟黄绢语。

而这风光,又远不只有魏万和李白这两位文人墨客踏访过。

相传,在上虞曾出现过“舜会百官”“东山雅聚”“白马春晖”等三次名人大聚会,孕育形成了虞舜、孝德、春晖、梁祝、东山等一批具有丰富内涵的地域特色文化,涌现出了王充、孟尝、谢安、谢灵运、胡愈之、马一浮、竺可桢、吴觉农、谢晋、经叔平、何振梁等一大批俊贤硕达。

引历代名人驻足的曹娥碑

曹娥江畔有座曹娥庙,曹娥庙以雕刻、壁画、楹联、书法四绝而著称。而最为出彩的焦点,无疑是那块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典故的曹娥碑。

李白的“笑读曹娥碑”,就是历代众多文人诗家们所做过的事。

由于围绕“曹娥碑”发生了一系列在中国文学史上颇有影响的故事,特别是经刘义庆《世说新语》的记录渲染,使其成为浙东唐诗之路上诗人们的一个驻足之处。

曹娥庙又称“孝女庙”,是为纪念东汉孝女曹娥而建的一座纪念性建筑。

汉朝时端午节,曹娥父亲曹盱在江上祭祀潮神,不幸落水身亡。14岁的曹娥悲痛欲绝,为寻找父亲,昼夜沿江号哭,17天后投江寻父而死,孝行感动乡里,众乡邻为其立碑建庙以示表彰。从此,这条江也改名为曹娥江。

上虞诗词楹联学会会长胡耀灿说,本来类似像曹娥的这种孝行,在全国各地都是有的,但因为后来发生的几件事,使曹娥的故事流传甚广。

首先,这《曹娥碑记》的作者邯郸淳,本身在中国文学史上就颇有些名气,是魏晋时期大才子曹植的四友之一,中国古代名著《笑林》就他写的,被后世称为“笑林之祖”。

据说《曹娥碑记》原本是请了当时很有名气的名士魏朗写的,但当魏朗带着写好的碑记来到县衙的时候,年仅12岁的邯郸淳说他也写了一篇,魏朗拿来一看,深为折服,自愧不如,自己写的文稿就放在了袖子里不敢再拿出来了。邯郸淳的这篇《曹娥碑记》便在文学界享有盛名。

这之后是大名士蔡邕来到上虞,前去拜谒曹娥庙,读“曹娥碑”后,在碑的后面题了八个字——“黄绢幼妇外孙齑臼”,来赞美这篇碑文。

令李白仰慕又向往的东山

比起曹娥碑,成语“东山再起”可能更广为人知,但你可知这东山就在上虞。

东山再起,出自《晋书·谢安传》。

谢安,字安石,是东晋名士,年少时崇尚清谈,20岁左右便辞官避世隐居于上虞的东山。

据《晋书·谢安传》记载:“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东山再起也由此而来。

谢安在他生活的时代,是公认的江左风流领军人物,在他隐居东山期间,支遁、许询、孙绰、王羲之、刘琰等许多名士,都以谢安为中心,聚集到东山附近,也因此有了“东山雅聚”的传说。

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在很多诗作中都提到东山,提到谢安。

“不向东山久,蔷薇几度花。白云还自散,明月落谁家。”除了这首最有名的《忆东山》外,还有《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的“谢公终一起,相与济苍生”等诗词,表达了自己希望像谢公一样,能重起庙堂,拯济苍生的心愿。

胡耀灿认为,以李白、杜甫为代表许多唐代诗人的浙东之行,都无法绕开以东山为中心、以谢安为代表的江左风流所产生的影响,是出于对六朝时期魏晋风流的仰慕和向往而作精神层面的朝圣之旅。

如今的东山之上,依然有当年谢氏家族舍宅为寺而建的国庆寺。李白诗中的白云、明月,原本都是谢氏家族屋舍的名字,只可惜如今已寻不见了。而山中仍有一些野蔷薇盛开,依稀能寻得几分李白笔下的意境。

而站在东山之上,回望山下,可见曹娥江宛如一条玉带横贯南北,浙东唐诗之路悠悠长流。

在浙东唐诗之路上,还有一座小山,也吸引了李白、骆宾王、宋之问等唐代许多诗人去登临游历,吟咏唱和,留下了珍贵的诗篇。

这座小山的名字叫称山。当地老百姓也把它叫做青山。“青”很可能是浙东地区“称”字的古音,至今的宁波方言中,仍把“称”读作“青”。

据说,春秋战国时期,

[1] [2] [3]  下一页

最新百姓生活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