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九寨沟 > 百姓生活 > 正文

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助力九寨沟县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发布日期:2023/2/2 9:38:28 浏览:81

来源时间为:2023-01-2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东北部的九寨沟县,系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牵头定点帮扶点,县域内有着被称为“人间仙境”“童话世界”享誉世界的九寨沟风景名胜区,是四川民族地区开发开放的战略窗口。

近年来,因受“8·8”九寨沟地震重创、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九寨沟县的核心支柱产业旅游业持续低迷,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帮扶的双河镇团结村、松柏村又正处于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新建房屋的过渡期,农旅融合业态尚未成型,自身发展基础薄弱。对此,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坚持“守底线、抓衔接、促振兴”主基调,围绕九寨沟县委县政府对乡村振兴的总体规划,积极发挥“领头雁”能动作用,团结各帮扶单位集众智、聚群力,推动九寨沟县巩固脱贫成果上台阶、乡村振兴开新局。

守牢防返贫底线为脱贫户“树信心”

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的主要负责同志、分管领导及各部门党支部,分别与受扶村内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或突发严重困难户结对开展帮扶,坚持“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的工作要求,帮助结对农户。

九寨沟生产

县级重点监测户李海贵一家五口挤在两间逼仄的住房里正为未来生计发愁,最小的两个孩子还在读小学,妻子身体和精神欠佳缺乏劳动能力,大儿子初中刚毕业便决心到成都打工补贴家用,自己没有稳定工作,生活极为消沉。省直部门和有关单位定点帮扶工作队队长王千军到九寨沟县后挂任县委常委、副县长,他在了解到李海贵一家的难处后,多方筹集资金改造房屋、添置家具电器,劝解大儿子通过“9 3”免费中等职业教育计划惠民政策进入学校继续学习致富手艺,同时还为李海贵争取到了就业岗位,实现家庭年收入约3万元,彻底解决了生活、上学、就业困难。“旧貌换新颜”的不仅是李海贵的房屋,获得感和幸福感的提升让一家人在帮扶干部的教育引导中,逐渐树立了自强、进取、感恩和勤劳致富意识,拔掉了思想深处的“穷根”。

创新消费返还为集体经济“添活水”

成熟透红的脆红李挂满枝头,香麻扑鼻的花椒晒满庭院,收获的季节到来了,一年辛勤劳动的成果却因游客市场萎缩、地理条件限制、产业“小散弱”短板而面临滞销。帮扶干部周丽平和崔大瑞刚加入驻村工作队遇上的第一道难题。经用心选品、包装、宣传,他们通过微信“朋友圈”帮助种植户销售了3000余斤脆红李,发动干警开展“以购代帮春风行动”活动,购买了1400余斤花椒、1100余棵枇杷苗,圆满解决此次燃眉之急。

九寨沟生产

随后,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迅速推动建立消费帮扶长效机制,以充分实现“帮销、促产、疏浚、解困”政策功能。一方面,牵头各帮扶单位与九寨沟县供销社“832”农副产品网络销售平台签订《消费帮扶框架协议》《农产品采购协议》12份,成功销售价值约300万元的农特产品。协调近十个单位签订了年超200余万元的采购合同,将九寨沟景区附近岷山山脉深层火山岩地层的珍稀富锶矿泉水引入成都和北京,成功推动九寨沟矿泉水有限责任公司跻身规上企业。另一方面,为补足受扶村农产品规模及产能有限而制约收入增长的短板,创新推广“消费返还”模式,在购入产品后由销售公司或平台返还消费金额的1作为受扶村集体经济发展资金,目前已为9个帮扶村返还约10万元产业发展资金。

引入多维产业为农户增收“拓渠道”

“沟口附近和旅游资源禀赋好的地方可以吃旅游饭,那其他地方的‘少数人’发展靠什么?”看到旅游业停摆期大量赋闲的农村劳动力,帮扶干部王千军不由陷入思考。一直以来,当地“景强农弱”问题突出,土豆、玉米等传统农业标准化水平低、销路狭窄收益少,光把现有的“库存”销出去还远远不够,得想办法“志智双扶,鱼渔兼得”,探索生态、高效农业发展新路子。

在白河乡太平村,王千军和村民们一起在果园架设固定桩,地里不到2米高、拇指粗的苹果树每棵都结出了30至50余个苹果,果树行列之间,套种的黄豆也冒出了绿芽。这片利用矮化密植、水肥一体、滴灌到株新技术,经营、分配机制“双创新”的新苹果种植试点示范基地,半年便让20余户村民增收近10万元,向全县150余名村干部及致富带头人展示了粮食稳产、水果增收的融合发展新模式。

九寨沟的群众们一直以来便有着培育食用菌的习惯,但因栽培技术的落后产值一直很低。在王千军的积极对接下,省农科院为农户们提供了技术支持。羊肚菌的收成较以往翻了两番,实现了亩产900余斤、半年增收超5万余元的良好效益;“九寨雪耳”3个品种2万余株菌棒产量达5万余斤,全年将实现约50万元的总收入,起到了极好的示范效应,前来观摩的几十户村民纷纷表示要一起加入“团结心·松柏情”种植项目。

九寨沟生产

“你知道山桐子么?这是一种被誉为‘树上油库’的油料植物,投资小、适应性强、挂果快、产量高,是实现国家粮油安全战略、践行‘两山’理论的‘宝树’。”王千军正在给受扶村的村民们介绍山桐子种植前景,在他的引进下,双河镇、白河乡等乡镇建设了5个山桐子国储林试点示范基地,让羊肚菌和山桐子同住一个棚,实现土地合理化利用,探索三产融合的生态产业发展路径。

经过大量走访调研和科学论证,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结合九寨沟县实际,引入大型央企、民企到该县考察、意向投资30多亿元,成功搭建多种产业种植试点示范基地,为易地扶贫搬迁村探索了“占地少、投资活、产量高、潜力大”的产业兴旺发展之路,推动受扶村农业经营从“小杂散”向适度规模化经营的转变,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

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有关负责人称,该院下一步将联合民盟四川省委积极探索以转移支付为核心的绿色生态保护与农民就业增收良性循环机制,积极为川西北生态保护区践行“两山理论”探索出一条“理论牵引、机制构建、路径选择、政府解忧、农民增收”的生态振兴创新之路。

关爱未成年人为乡村未来“润新绿”

“保护未成人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把他们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九寨沟县大录乡各村儿童主任围坐在火炉前与帮扶干部齐声诵读《未成年人保护法》立法宗旨,为普法宣讲画上圆满句号。经四川省委组织部统筹分配至九寨沟县的实践锻炼选调生是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选派出的另一支帮扶生力军,挂任菜园村党支部副书记的杨笛在驻村工作间隙,与当地社工人员翻越高山峡谷,累计驱车700余公里,走遍12个乡镇,向110个村(社区)一线儿童工作者宣传解读新《未成年人保护法》,力求把党和国家的关爱切实照拂到每一名九寨农村儿童。

为使荷叶坡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的留守儿童爱有所依,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从促进农村新一代人才健康成长的战略高度出发,开办了“金天平”暑期集中学习班,为20余名不同年龄段的农村儿童提供课业辅导、兴趣培养等服务,在长时间的相处中,帮扶干部周丽平成为了孩子们信赖的“姐姐老师”。目前,这一帮带机制在县民政局和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已经发展为了设施完备的儿童社工站,建成了课外健康成长关爱体系。

深化法治建设为基层治理“强引擎”

乡村振兴,法治同行。为坚持和发展好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就地化解,满足受扶村群众对法律公共服务的新需求,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创立“九寨沟金天平”法治品牌,依托团结松柏党建联合体,联合九寨沟家事法庭及双河镇“两所一庭”设立集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纠纷调解、普法教育、项目合法性审查等服务于一体的“法治诊所”,帮扶干部们摇身一变,成为了村民们身边值得信赖、随手可触的法律顾问。目前,已有效化解矛盾纠纷10余起,依法为村民挽回近100万元经济损失,开展3次专题法治培训、发布2期典型案例,着力培育“法律明白人”“法治带头人”,推动形成尊崇法治、遵规守纪、和谐互助好风气,有力助推荷叶坡基层治理示范点建设。

“在乡村振兴时代背景下,必须要涵养乡村文明、提升农民群众法治素养,才能让他们更好融入到公共事务管理及乡村治理体系之中。”这是王千军在受扶村推动建设法治文化阵地的初衷,在县法院的支持下,工作队新建了法治长廊,在村内四处点缀上有白马藏族文化元素的宣传品。

村民们很喜欢围坐在长廊下一边晒着太阳一边观看法治墙报,其中展示的乡村产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妇女权益保护等内容都与群众的日常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这是杨笛为九寨沟乡村法治宣传量身创作的第四幅作品,农民群众对‘美’的感受力和需求在日益增长,传统制式展板内容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形式生硬不能体现本土文化特色,所以她在设计时不仅希望乡亲们能在阅读中提高守法意识和法律素养,也期待着文化之‘美’成为一种柔性变革力量,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

司法体验中心为生态九寨“塑品牌”

守护在九寨沟景区旁的旅游环保法庭,是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王树江的定点联系法庭。“绿色是九寨的底色,生态是九寨的命脉”,在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的支持和指导下,九寨沟县法院正在这里打造融入生物多样性科普投影互动、VR法治情景剧等科技互动体验,集法治宣传教育、生态理念传播、全域旅游推介、本土文化弘扬功能于一体的九寨沟旅游环保司法教育体验中心。努力塑造特色显著、亮点纷呈、效果深远的法治文化品牌,丰富“四圈四同”环资审判内涵,助推九寨文旅融合发展,守好绿水青山和群众的“金饭碗”,让乡村振兴“含绿量”和“含金量”同步提升,为“人间仙境”“童话世界”妆点法治风光。

最新百姓生活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