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九寨沟 > 百姓生活 > 正文

达戈的礼物

发布日期:2023/2/20 16:25:39 浏览:133

来源时间为:2022-08-25

2021年9月

传说远古时代,神勇的山神达戈热恋着美丽的女神沃莫色莫,达戈用风云磨成一面宝镜送给色莫,后来宝镜碎成了108块碎片,倏忽幻化成108个彩色湖泊,成为九寨沟最美丽的景致。

——九寨沟官方微信《九寨游记_桃花碧水在九寨》

缘起背景-

九寨沟风景名胜区位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是举世闻名的世界自然遗产,具有极高的生态价值、科研价值和美学价值。1992年,九寨沟风景名胜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1997年被列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作为四川省最具吸引力的风景游赏地之一,九寨沟风景名胜区每年接待500多万游客,旅游产生的经济效益是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重要的财政组成。

2017年08月08日夜,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正处于旅游旺季的九寨沟风景名胜区(以下简称九寨沟景区)成为重灾区。清华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组建了以庄惟敏院士为首,霍春龙老师带领的设计团队,团队以立体式游客服务设施的设计,于2018年中标九寨沟沟口游客服务设施建设项目。

朱育帆教授带领的景观设计团队,承接了九寨沟景区沟口立体式游客服务中心园林景观工程工作(沟口部分)以及游览基础设施恢复重建重点范围规划与提升工作(沟内部分)。沟口部分主要包含游客接待主体建筑周边的集散空间、林卡自然景观区域;沟内部分主要包括总体游赏路径(栈道、景观木桥)的选线,旅游服务建筑(休憩景观建筑、卫生间、观景平台设施)的布局,以及相关设施的深化设计工作。

沟口部分的景观规划与设计工作以保护原生自然生境为核心原则,通过梳理场地自然基底并采用木结构与朴素的木质、毛石材料,最低干扰的满足沟口区游客集散休憩的需求。沟口区点缀凝练藏文化元素而成的「一幡风顺」景观纪念空间。

沟内部分根据《九寨沟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景区内内分为特级保护区、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和三级保护区,其中以一级保护区和二级保护区为恢复重建重点范围。按照《九寨沟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规定,一级保护区内,仅在重要观景区内局部设置风景游赏所必需的游览步道和观景平台;二级保护区内,沿九寨沟自北向南的游赏路线,共新增主要观景平台5处,新建栈道1段,恢复重建栈道1段。规划力图恢复九寨沟旅游基础设施体系,扩展旅游景点,以再次发挥九寨沟自然风景名胜区旅游核心地位的优势,拉动地区发展。

九寨沟景区沟口立体式游客服务中心园林景观工程-

九寨沟景区沟口平面图?佟思明

九寨沟景区沟口航拍?陈浩然&孙宇彤

立体式交通——景区高效出入动线

九寨沟日游客量在旺季可达41,000人,均需通过夹在悬崖峭壁之间的狭窄入口进入风景名胜区,大量的人流与旅游巴士和其他社会车辆混行。为解决因游客量逐年递增而加剧的交通拥堵、入口拥挤、无处游憩等问题,建筑设计团队在总体规划上采用增设穿山隧道、高架桥,建立三分钟落客区等方式,快速疏导路面交通。沟口游客服务建筑采取双层接驳的设计,一层出发、二层到达,高峰时期亦可双进双出的立体式集散空间,高效安全地解决了地面车辆之间、车辆与行人之间动线交叉造成的拥堵问题。设计团队重新配置入口东北角的现状林地,创造丰富的自然体验,分散广场人流,缓解入口集散压力。

地震前九寨沟景区入口拥挤的人群?新闻网

建成实景鸟瞰?孙宇彤&三景影像

「九寨星云」——艺术景观

景区入口广场承担着高峰时段大量游客集散的重任。一层广场约5000㎡、二层平台约5600㎡的硬质空间疏散面要尽可能平坦。在保证通行顺畅的集散功能基础上,设计以梵高《星空》画作中流畅勾勒的线条为灵感,通过Grasshopper参数化设计,设置环绕点和流线方向,首创星空铺地纹样并选取小料石为主体材料实施而成,协调建筑形体,增强人流动线引导性,塑造更为细腻的空间观感。

星空铺地建成照片?三景影像

景区入口夜景航拍?三景影像

星空铺地流线与地面人流走向?梁枫

游客中心庭院延续星云铺装,并仿照九寨沟当地建筑表面的毛石墙做法,塑造独特的亲水体验。

游客中心庭院水景?杨永强

自然基底保护与自然流水体验——藏族山水园林系统

九寨沟景区作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生态(生物)的保护是重中之重。景观总体设计以尊重场地原有自然基底为首要原则,从入口区到园林区均最大化保留现状植物,并以之为基础,进行景观总体布局设计。

现状树保留分布?吕回

景区入口三分钟落客区和集散广场保留下来的松树和杨树,在整体上协调了入口新建建筑的尺度,并划分出集散广场快速通行和纳凉等待的区域,使广场的使用更加合理高效。

入口广场保留的杨树?三景影像

「林卡」是传统的藏族园林,富有地域特色。游客中心东北部的游憩园林遵循了藏族传统「林卡」的设计原则,景观设计希望与九寨沟丰富的自然和文化宝藏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持续保护与延续地域自然、文化的繁荣。

设计最大限度的保留了原始场地中以松杨为主的乔木,提供纳凉游憩的荫蔽效果。质朴的文化景观兼顾灵活的功能,和谐融于自然环境中,鼓励着人们亲近水、触摸树木,带给人们自然的体验。林卡区域根据现状道路和林地分布,划分出主要人行动线和林下戏水区域,沿袭当地民居建造工艺和地域材料,修建游走穿梭于现状林木间的水玛尼墙,形成蜿蜒潺潺的戏水水渠景观。

林卡水渠放线?孙宇彤

林卡水渠建成照片?三景影像

林卡水渠戏水?三景影像&孙宇彤&马珂

林卡景观——丰富水景体验

「九寨归来不看水」,水是大自然对九寨沟的馈赠,景区内水景姿态丰富,钙化彩池,飞石瀑布,山前滩流,长云镜海等多样的水景是九寨沟景区的名片,也是九寨沟景区日日繁荣的来源。

出于保护的目的,九寨沟景区内多样且斑斓的自然水体不可触碰,这使得游人亲水的意愿更加强烈。对此,建设单位提出明确的设计需求——沟口景观林卡区需设立丰富的亲水体验空间。因此,设计团队拟采用景区内自然水体作为设计水景水源。设计从扎如沟布置一条自然跌落的水链管路,通过重力流引水入林卡,形成林卡里各个小「海子」(湖泊的地方称谓),为游人提供不同的亲水体验。

引水入园平面示意?孙宇彤

微地形戏水空间与道路交错布置,地形起伏中,动水蓄积而成一层薄水面,设计于驳岸成组点缀自然石景,回应地域原生环境特征;局部布置汀石步,以足够亲切的姿态邀请人们亲近水体,触摸水面。

林卡水景实景?许愿

林卡水景实景?三景影像

林卡水景实景?三景影像

「一幡风顺」艺术地标——灾后情感疗愈

藏族上古多神崇拜的地域文化,人们相信万物有灵。藏族同胞会沿着山路、山峰或在特定地点悬挂经幡,表达祈祷与祝福,其巨大的规模和神秘的气氛表征着西藏地域文脉特性。景观设计以「经幡」为原型,通过艺术处理,设计具有疗愈和感知属性的大型永久艺术构筑「一幡风顺」作为林卡景观的中心,与螺旋的展示中心建筑遥相呼应。

「一幡风顺」艺术构筑夜景?张博雅

「一幡风顺」艺术构筑采取圆形伞状结构,在直径约30米的圆形空间中心,均匀平布着平均深度约5公分厚的镜水水面。水景中央矗立着12米高的钢构柱,铜制表面锻造成传统吉祥纹样。柱顶端设计成宝塔形,从立柱内部连接地面以作避雷措施。

从中央柱顶端放射出24根纵向拉索搭接于外侧举高3米的环向圆形钢梁上。沿纵向拉索,每约40公分间距固定一圈环向悬索以固定幡布,层层环绕,逐级递升。幡布选取代表蓝天、白云、太阳的蓝、白、红三色为主体,下垂处自由悬挂铜铃和小布,增加随风的飘逸和灵动感。

「一幡风顺」艺术构筑夜间照明?三景影像

「一幡风顺」艺术构筑夜间倒影?许愿

「一幡风顺」内部夜景?张博雅

设计以尽可能轻的笔触,塑造着一处时时呼吸、内外交织的半透明空间。当人们沉浸在幡帐空间内,感受光照、风吹、水流时,阳光洒落、铃声空灵,水面荡漾,恣意飘动的幡布加之周围丛生的花草,幡帐下覆盖着的镜水水面,映像着另一个时空,这一刻仿佛置身「空境」,神圣的气息对话自然,这便是对「达戈之镜」的隐喻。

设计将「一幡风顺」的空间,化为三种维度表达:于自然层面,考量空间与自然的开合关系,将自然内化于心,表达一种自然山水观;于人文层面,希望塑造此一构筑、实存,为关于「逝去」的纪念,以及关于未来的期盼;于山水自然观与人文关怀之间,继续追问一种超乎于人格神之外的神性,表达一种关乎信念的超越。

「一幡风顺」与野趣种植?许愿

「一幡风顺」艺术构筑细部?三景影像

「一幡风顺」艺术构筑内部?孙宇彤

夜幕降临,灯光亮起,从天空下望,一层层幡布飘荡,对着天空讲述着这个土地发生过的故事。

「一幡风顺」艺术构筑夜景航拍?郭维

九寨沟景区游览基础设施恢复重建重点范围规划与提升-

现状问题

①新增灾害隐患点,基础设施受损

九寨沟受地震灾害扰动较多,现场多处散布落石、倒下的树木,时发山体滑坡和掉落飞石,存在多种灾害隐患。而栈道受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破坏,部分栈道结构、面层被冲毁;部分临水栈道因地震后水位变化,导致部分泡水或存在泡水风险;还有部分休息亭和厕所因地震损毁,不能继续使用。

②场地休息服务设施不足

原场地内的休息服务设施,如观景平台、休息亭和厕所等,在部分栈道段或重要景点范围的服务半径覆盖不全面,休息亭、长椅数量不足,休息服务节点之间间隔过长,未能完全满足游览需求。

③部分基础服务设施使用体验不佳

九寨沟景区内受地震和使用年限影响,大部分栈道面层缺失或破败、栈道结构损坏或老化,行走体验感不佳,并可能有安全隐患。而栈道类型以木栈道为主,栈道类型偏少,同时缺少特色观景台,整体游览的体验丰富度还有提升潜力。

休息亭和厕所亦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老旧厕所及休息亭的保温性和舒适度差,厕所蹲位数量与景区承载力矛盾,厕所无障碍系统不完善,打包式厕所舒适度差、人工管理成本高、塑料袋使用量大等。

设计原则和策略

①生态保护和人工建设的平衡

为尽量避免大型基建设备在施工过程中对山林造成较大的干扰和破坏,景区内的恢复重建尽量选用简易轻便的施工技术和工艺,如结构利旧、地螺丝基础等,最大限度的避免人工恢复建设工程中对景区生态造成二次破坏。九寨沟以水景钙华景观为主,钙华景观形成缓慢且脆弱,在建设过程中为避免水中新建结构对水体钙华景观造成不可逆的破坏,水中的基础设施如栈道、平台、桥等都考虑通过悬挑或利旧处理,并对利旧结构进行检测和加固;其余非水体上的重建或新建服务设施,选用了不需开挖的地螺丝产品作为设施基础,工人可通过小型器械将地螺丝打入地下,为架空的栈道平台等提供支撑,避免了传统混凝土基础对地表的开挖,减少了对山体和地表植被的破坏;部分崖壁旁的观景台,通过拉索的形式和崖壁固定,从而降低对观景台下方山体和地基的扰动……通过这些分类处理的方式,最大限度地保护九寨沟自然保护区内的水体和森林资源,降低建设过程对生态环境的干扰

[1] [2]  下一页

最新百姓生活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