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九寨沟 > 旅游景点 > 正文

专家:九寨沟震后出现新景点交通阻塞是大患

发布日期:2017/9/30 16:45:58 浏览:987

火花海溃决后,下有新增的小瀑布

8月8日,九寨沟地区发生7.0级地震,对世界自然遗产九寨沟景区造成不小影响,中科院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及时组织科研人员前去考察调研。

近日,南都记者专访了中国水土保持学会泥石流滑坡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科院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副所长、中科院山地灾害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主任陈晓清。陈晓清告诉南都记者,此次地震中受影响较大的仅有火花海、诺日朗瀑布、剑岩,而震后景区又出现了新的值得开发的景点。不过,现在对旅游区影响最大的是交通阻塞,以及潜在的滑坡、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

九寨沟旅游景点专家徒步进沟,翻越路面落石。

未来十年九寨沟将进入泥石流高发期

南都:地震对九寨沟景区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小影响,具体来讲,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对九寨沟地震后的生态环境有怎样的科学评估?

陈晓清:与汶川、芦山地震相比,这次地震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远小于预期。正常7.0级地震,如果不是在九寨沟,而是在其他地方,影响比现在还要大。

有几个景点受到一些影响,四川省住建厅评估组从世界自然遗产地景观、地质地貌、水文地质条件、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等五个方面对九寨沟进行了评估。报告显示,火花海、诺日朗瀑布有重大改变,剑岩有较大改变,较小改变的有9个,轻微改变的有15个,其他景点都是非常小的改变,甚至基本上没有影响。

其中,火花海主要是产生溃坝。剩下的湖面面积只有原来的五分之一左右,而更大的问题是对上游的卧龙海造成潜在隐患。至于诺日朗瀑布,它上游堤坝震裂,坍塌了十多米,往后退了将近两米,致使几十米长的瀑布水全都流入洞里,瀑布景观受到很大影响。而对于剑岩,老虎嘴至熊猫海段道路不通,人很难进去。人还没到那里,只是通过卫星影像看出变化。

镜海、珍珠滩瀑布,熊猫海瀑布、五花海、日则沟、达戈山、白河等9个较小改变的地方,不仔细看也看不出什么改变。15个轻微改变的景点,比如长海,你去了后感觉和以前差不多。盆景滩、树正群海、树正瀑布、犀牛海、天鹅海,也都没什么改变。

这个评估报告主要是对景观。对地质地貌的评估结果显示,有118个地质灾害隐患点。

南都:在可预见的时间内,九寨沟发生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的风险如何?

陈晓清:1976年的四川松潘平武7.2级地震,距离九寨沟直线距离三四十公里,导致九寨沟泥石流进入高发期一直持续到1990年。1984年四川省政府立项,对九寨沟里的泥石流进行治理,当时规划经费1440多万元,九寨沟管理局在1995年后又掏了不少钱做地质灾害治理。按照现在的可比价格来算,前前后后加起来,治理泥石流、滑坡花了五六亿。

而这次地震就在九寨沟里面,造成的危害比松潘平武地震要大,可以预见,未来至少十年之内,九寨沟内地质灾害将非常活跃,如果不治理、不人工干预、不做保护措施,很多海子、交通设施,包括四个寨子,都会受到泥石流威胁,特别是前五年。

现在四川对九寨沟的保护和修复规划已经初步审定了。根据汶川地震救灾经验初步估算,九寨沟景区后续保护重中之重是地质灾害防治,一个是要保护寨子,确保村寨安全,二是保证景观少受影响、不被摧毁,三是保证游览设施,包括交通方面的安全。

九寨沟旅游景点震后九寨沟景观。

九寨沟地质灾害先期治理经费将超8亿元

南都:九寨沟地质灾害治理经费、治理时间方面,有怎样的预估?

陈晓清:在经费上,可能要超过8个亿。它有两个大的问题,一是以前泥石流防治工程有部分损坏,比如某条沟防治50万立方米的泥石流是没问题的,现在地震可能导致上百万立方米的物源。此前的泥石流防治工程现在就显得非常轻微了,就必须要重新防治。

还有一个大的问题是,最早的防护工程是1985年初建成的,已经32年了。按照以前的防护标准,现在早就过了使用安全期,后面怎么做是个很大的问题。

南都:超过8个亿的预算,分配比例上是怎样的?

陈晓清:有些是复合的。比如说树正沟,泥石流下来首先要危害寨子,如果规模再大一点,就会威胁树正群海,假如投入三四千万做树正沟泥石流治理,到底是保护了村寨,还是保护了树正群海,事实上这两个都包含了。

四川省初步考虑用三年时间完成九寨沟主体保护和修复,三年之后,会通过一些小的工程继续补充完善,具体规划还没出来。

九寨沟震后火花海

南都:寨子有没有考虑过外迁?

陈晓清:这是个复杂而敏感的问题,首先寨子就是世界自然遗产的一部分,藏寨特色的九个寨子是打包整体作为自然遗产的一部分,假如要搬迁,也只能局部搬,如果全部搬了,世界自然遗产遗址就没有了,属于重大改变,有可能会把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区摘牌。

我们的原则是,在生态承载力和灾害危险性风险评估的基础上计算它的容量,如果都能装得下,可以不搬;超过容量的部分鼓励外搬,地方政府要制定鼓励外搬的政策,也只能是鼓励、引导而已。在现在的规划里初步考虑了一个外迁小区,作为先期引导性项目,大概投资一个亿,后续还要做更详细的规划和民意调研。

九寨沟里的人,本身在九寨沟住习惯了,而且外面旅游区环境远没有景区内住得舒服,所以会感觉外迁没那么好。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九寨沟九个寨子现在有1300多人,只要住在沟里面,都会有旅游分红在内的福利。居民如果外迁,就会顾虑到下一代还能不能领到补助和旅游分红。他们后代如果考大学考出去了,会有更好的长远发展,如果没有考上大学,在寨子里面做点生意,日子过得也都是小康以上的生活。

九寨沟旅游景点震后九寨沟景观。

九寨沟震后最大旅游接待能力每天2万人

南都:经过这次地震后,九寨沟地震灾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如何?

陈晓清:九寨沟里有1300多个居民,毕竟九寨沟的环境非常好,养这些人是可以的。但加上每天上万、两三万的旅游人员,就显得有问题了。

近年来淡季冬天最差的时候,基本上每天一两千人,偶尔还能上到三五千人。而十年前的冬天,基本上没什么人,每天就是几十个人。

地震前,九寨沟8月6日接待的是38700多人,8月4日接待了40900多人。九寨沟设计的最大容量是42000人。不是说每天只去42000人,如果敞开,一天能进去五六万人。地震后每天限定多少人,以后还要进一步精确计算。

我们研究所专门有一个团队,在计算地震灾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按照现在的损害情况,结合恢复能力,大概算出一天最佳旅游接待能力大概是13000多人,最大旅游接待能力是20000人。相当于比地震前缩小了一半多。

另外,这是动态的,比如说省里确定三年完全开放,三年以后到底数字调到多少,还要根据交通设施、栈道设施、观光展示设施综合恢复到什么程度。假如恢复到比地震前还要好,也可能调整到30000人,但是否一定要恢复到42000人,这是环境保护、设施恢复程度、外面旅游接待能力综合考虑的结果,要考虑很多因素。

现在最大的影响是交通,交通受损比较厉害。比如镜海里面,现在公路通到镜海往上四五公里,再往上走,很多地方一段段的就不通了。在不影响景观的情况下,把这些崩塌体清理掉,需要一些时间。还有一些公路出现沉降,也要进行处置,这也需要一定时间。

九寨沟震中丹祖沟崩塌情况

南都:九寨沟里面目前主要是交通不便吗?

陈晓清:主要还是交通不便。有个问题是,现在我们保护修复工程很重要一点就是保护生态。这就要考虑交通运输设备对景区的影响,就可能用缆道,用马驮,以前一两个月可以干完的,现在可能要干上半年、一年。

现在更多人关注人类活动对景区的影响,以前没成为世界自然遗产的时候,施工影响大一点都没大关系,现在就不一样了,无数双眼睛盯着你,稍微哪个地方做得不规范,就会批评声一片。现在保护生态要求更高了。

九寨沟旅游景点震后九寨沟景观。

九寨沟震后以保护为主,修复为辅

南都:这次地震对地表造成一些改变,出现一些值得开发的新景观区,这方面情况具体是怎样的?

陈晓清:现在很全面的消息我没掌握,据我所知,火花海溃堤后,在双龙海下面形成了一个新的瀑布,虽然看起来不像树正瀑布那么壮观,但至少它是一个新的景点,以前没有,现在有了。其他地方是否有新的景点产生,还需要做更详细调查,现在九寨沟管理局也没正式对外宣布,可能做完旅游资源的全面排查后会有一个说法。

我们希望把景观保护做到最好,不能过度开发九寨沟,过度开发是杀鸡取卵。

九寨沟震后诺日朗瀑布

南都:九寨沟景区震后恢复与保护开发方面,你有怎样的思考和建议?

陈晓清:现在的提法不叫重建,而叫保护与修复。而且,把保护放在前面,修复放在后面。可以看到,九寨沟还是以保护为主,强调世界自然遗产景观的可持续发展,不是说赚快钱。包括旅游人数,我们算出来日承载量是2万人,就没有说迫于产业、经济发展要求,把它调到3万,还是按照科学依据开展工作。

保护和修复有个原则,要尽量减少外部人类工程活动的干扰,以保护为主,修复为辅。首先要保护世界自然遗产的生态环境,二要修复自然景观遗产地的主要景观。要建立监测预警体系和科研体系,在科学指导下操作,探索世界自然遗产地修复保护的新模式。九寨沟灵魂是水,要进一步掌握九寨沟水循环的周期变化规律,要突出长海蓄水,维系湖泊湿地,认识到瀑布盘留供水的调节作用,创新世界自然遗产的保护修复理论。

更细的规划还在做,现在还只是框架性的,都是指导性原则。每个专项,比如说地质灾害到底怎么解决,生态保护怎么做,世界自然遗产展览的展示设施,包括栈道、观景台怎么恢复,怎么对环境影响最小,等等。现在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对景观的零

[1] [2]  下一页

最新旅游景点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