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时间为:2024-02-05
●完成投资2685亿元
●同比增长7
●总量连续2年位居全国第一
刚刚过去的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也是四川交通运输改革创新、接续奋斗的一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交通运输部的大力支持下,全省交通运输系统紧紧围绕治蜀兴川总牵引、总抓手、总思路,在融入和服务发展全局中加快建设交通强省,全省交通运输工作呈现投资总量高位运行、路网结构持续优化、运输服务保障有力、改革创新纵深推进、行业安全总体稳定、党的建设全面加强的良好局面。
一、交通建设投资持续高位增长
1.完成投资再创新高
千方百计强化用地、资金等要素保障,
推动全省公路水路建设预计完成投资2685亿元,
同比增长7,总量连续2年位居全国第一。
连续3年投资超2000亿元,连续13年投资超1000亿元。
2.重点项目加快建设
建成绵阳至苍溪、峨眉至汉源等15个高速公路项目(路段)、624公里,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超过9800公里;新增阿坝县、九寨沟县、北川县通高速公路,全省高速公路覆盖县达到146个;新增久治至马尔康、内江至大足、宜宾至威信、九寨沟至绵阳、古蔺至金沙5条出川大通道,高速公路出川大通道达到32条。
新改建国省干线1800公里,打通国省道断头路、瓶颈路58处;全省30件民生实事中单体投资最大项目G351夹金山隧道平导洞提前1年贯通;“9·5”泸定地震恢复重建标志性工程海螺沟景区公路按期建成通车。
岷江犍为、虎渡溪航电枢纽全面建成,东风岩航电枢纽实现开工,全省四级以上高等级航道达1925公里。
眉山彭山北等3个综合客运枢纽、成都金属云商总部等3个货运枢纽建成投用。
3.储备项目做大做实
集中向社会推介59个、总投资8800亿元的重点交通项目,是四川交通史上推介项目最多、投资金额最大的一次。
超前启动G4217马尔康至炉霍段等66个、6500公里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占规划待建总里程的65以上。储备国省干线重点项目76个、1810公里。全面启动金沙江航运体系建设研究。
4.争取支持成效明显
省政府与交通运输部签订新一轮部省合作协议。
《全国港口与航道布局规划》新增我省高等级航道4条、1334公里,新增宜宾港为全国内河主要港口。
《四川省内河水运发展规划(2023—2035年)》印发实施。
二、有效支撑服务国省重大部署实施
1.交通强国强省试点稳步推进
川渝交通一体化、乡村运输“金通工程”、公园城市交通绿色发展等一批试点任务达到验收条件。
组织开展3批次强市强县试点,覆盖全省14个市(州)、35个县(市、区)。
2.双圈交通一体化走深走实
联合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交通一体化发展五年行动方案》。
川渝间建成及在建高速公路达22条。
宜宾港进港铁路开通试运行,金沙江水富至宜宾段开通夜航,共建长江上游航运中心取得积极进展。
内江、宜宾成功入选全省首批物流节点承载城市。
川渝联合制定行政处罚、行政强制5张清单72项标准。
3.服务文旅经济发展实现重大突破
全省72的4A级以上景区实现三级以上公路覆盖。
创新打造川藏南线暨理塘至亚丁公路高原绿色超充电走廊,建成一批“1秒1公里”超充服务站。
出台周末外地小客车通行费减免政策,提供“快旅慢游”体验和更多旅游场景。
大渡河风景道(乐山段)入选全国第一批交旅融合发展典型案例。
4.服务世纪工程取得阶段成效
G318提质改造有序推进,折多山隧道出口至新都桥段等项目建成通车。
5.服务保障大运会圆满举办
抓住契机全域开展高速公路路域环境整治提升,提升完善4863处。
实施成都第二绕城高速免收货车通行费临时措施,有效缓解城市侧交通压力;全力保障5.5万车次大运赛事车辆高效通行,安全完成开闭幕式焰火产品跨省运输任务。
交职学院高质量承办部分排球赛事,得到执委会和参赛队伍高度评价。
三、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1.乡村路网持续完善
新改建农村公路1.9万公里,新增138个乡镇通三级路、6066个自然村组通硬化路。
建成幸福美丽乡村路3632公里,新增80个县级以上产业园区通双车道以上公路。
170座铁索桥改公路桥全部完工,惠及20余万群众安全出行。
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16个、总数达36个,80的县(市、区)达到省级示范县标准。
2.乡村运输提质增效
全省发展“金通工程”客运车辆2.7万辆、客运线路8588条、均居全国第一,服务群众出行2.4亿人次,获得“交通强国品牌力量”政务事业类十佳文化品牌;
建成“金通·邮快驿站”9001个,创建全国农村物流服务品牌11个,服务快递进村下乡和农产品收寄25.2亿件。
3.定点帮扶扎实推进
圆满完成协助部定点帮扶小金、黑水、壤塘、色达四县年度任务,壤塘县、色达县成功创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金口河区瓦山村被评为全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优秀村。
厅在省委省政府乡村振兴实绩考核中连续2年被评为“优秀”。
四、运输服务保障能力持续提升
1.客运服务提质升级
全省累计完成客运量3.7亿人次、旅客周转量228亿人公里,同比分别增长25.5、33。
首次牵头完成全省春运任务,打造“便捷、顺畅、安康、温馨”春运品牌,得到部省充分肯定。
壤塘县、泸县、蒲江县通过国家第二批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验收。
新开通定制客运线路69条、敬老爱老公交线路40条。
成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突破600公里、居全国第四。
2.货运增效扎实推进
新培育国际道路货运企业4家、规上道路货运企业135家。
国际物流体系建设及创新发展先行先试23项任务稳步推进。
联合财政厅印发《四川省扶持内河水运发展“以奖代补”实施方案》,全省新增船舶运力12.4万吨,水路货运量同比增长18.2。
3.路网运行畅通有序
建成天府服务区、安德服务区等一批主题服务区。
严格落实“绿色通道”政策,制定实施班线客车通行费优惠等政策,累计减免通行费超70亿元。
保障粮食、农机、能源等重点物资运输顺畅高效。
实施普通国省道养护工程2033公里,国道路况水平总体达到优等。
雅西高速防范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等工作经验全国推广。
首次建立航道尺度信息监测及发布机制。
开展大件公路空路障专项整治。
五、交通运输创新驱动发展深入推进
1.创新体系不断完善
高规格召开全省交通运输科技创新大会。
印发《支持科技创新的若干政策措施》《四川数字交通总体框架》,认定首批13个厅级科研平台,建立厅科技人才“三库”。
成立四川省交通运输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2.创新成果持续涌现
发布“钢管混凝土桥梁技术”等31项优秀科技创新成果和公路工程信息模型规程等10项地方标准。
“超长深埋高风险公路隧道建设关键技术及应用”等4项成果获得省科技进步奖。
3.新技术应用场景持续拓展
建成智慧高速公路2019公里,成都绕城高速、成都二绕高速西段完成智慧化改造,成宜智慧高速实现车道级全天候精准导航。
建成沪蓉高速、京昆高速交通运输部首批交通基础设施长期性能观测点和泸州港、宜宾港智慧港口。
4.科技赋能行业治理成效显著
交通运输行政执法系统使用覆盖率达到80,执法数据上传量居全国前列。
创新利用大数据画像对“两客一危”企业实施精准监管。
六、交通运输绿色低碳发展持续加快
1.政策体系基本建立
印发交通运输绿色低碳发展实施方案和年度工作评估办法,完成高速公路“绿电自给”规划、“电动四川”实施方案编制。
2.“五转”加快推进
全省高速公路服务区实现充电桩全覆盖。
新能源公交保有量占比达到53。
“20米—60米跨度钢管混凝土桁梁技术”入选《国家重点推广的低碳技术目录》,成乐扩容项目型钢组合梁桥低碳智能建造技术降低能耗32。
完成集装箱铁水联运量4.93万标箱、同比增长15.8。
3.环保底线兜牢兜实
全面完成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验收销号和2022年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问题整改。
推动琼江流域国考断面水质全部达标。
七、行业治理体系更加系统完备
1.政务服务效能持续提升
省市县三级全部318个许可事项实现“一张网”办理,全年办件量达162.9万件,“一网通办”排名稳居省直部门前列。
新增客运驾驶员从业资格证换证等4个事项“零材料办”及川渝“免证办”,客运驾驶员从业资格证注销等4个事项实现“秒批秒办”。
获评全省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先进集体、省级政务服务大厅先进窗口单位。
2.依法治理水平持续提升
4项法规纳入省人大常委会五年立法规划。
统一全省124项交通运输行政处罚裁量基准。
高标准完成全省道路运输执法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
会同交警总队开展“疾风”联合执法专项行动,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1927起。
3.行业改革不断深化
稳步推进养护市场主体培育,43家养护作业单位通过资质审查。
加快推进信用交通建设,出台超限运输、高速公路法人管理、公路养护等领域信用管理办法。
4.对外开放合作成效显著
交职学院、港投集团与境外机构签署8项战略合作协议,蜀道集团推动“四川交通建造”走向世界。
遂潼交通运输一体化外资贷款项目成功纳入储备项目清单。
5.守住了政策红线
2022年国家自然资源督察反馈公路建设领域“非农化”问题完成整改2844亩、完成率达94.1,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2023年反馈问题大幅下降90,违法用地增量得到有效遏制。
完成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单位清理核查,统计考评排名位居全国前列。
八、持续筑牢行业安全稳定底线
1.安全形势总体平稳
全行业生产安全事故数和死亡数同比下降27、7,连续五年“双下降”,实现元旦春节、中秋国庆等节假日“零事故”。
水上交通连续两年实现“零事故、零死亡、零跑船、零污染”。
2.安全监管从严从紧
制定安全生产“三张清单加一项承诺书”制度,推行企业首席安全官试点,实施运输企业“两类人员”考核和施工现场网格化管理。
严格执行“人车户”记分管理和“一月一报告”制度。
出台建设安全费管理办法,督促工地营地开展动态安全评估。
牵头建立铁路沿线安全环境治理厅际联席会议制度。
3.防控能力持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