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九寨沟 > 资讯杂谈 > 正文

九寨沟的智慧转型

发布日期:2016/6/16 14:27:31 浏览:1259

九寨沟景,九寨沟的智慧转型 转型升级的智慧与行动、智慧转型、九寨沟、九寨沟旅游、九寨沟天气、九寨沟图片、成都到九寨沟、九寨沟旅游报价、四川九寨沟、四川九寨沟旅游、九寨沟景。

九寨沟位于四川省西北部岷山山脉南段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漳扎镇境内,系长江水系嘉陵江上游白水江源头的一条大支沟,流域面积约651平方公里,因沟内有树正、荷叶、则查洼等九个藏族村寨而得名。自1984年正式对外开放以来,九寨沟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平衡中,走过了由绝对保护到重开发、再到保护与利用并重的战略转型。从“数字九寨”到“智慧九寨”,再到“互联网 九寨”,九寨沟在生态旅游、保景富民等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了许多可供借鉴的经验。

管理创新探索人地新平衡

INNOVATIVEMANAGEMENTSUPPORTINGBALANCEDDEVELOPMENT

采访 编辑/丁馨怡[城市中国研究中心]

Interview Edit/DINGXinyi[UCRC

树正寨是九寨沟九个藏族村寨中最大、最繁华的一个,九寨沟1000人中就有400多人居住于此。树正寨里的民俗文化村,可以观赏九寨沟藏式的建筑风格、门窗上的彩绘及藏民的服饰,体验藏民的日常生活,感受藏民的衣、食、住、行。(图片来源/东方IC)

ShuzhengVillageisthebiggestamongJiuzhaigous9Tibetanvillages.FolksCultureVillageinShuzhengprovides

possibilityofexperiencinglocallifebyitsarchitectureandproducts.(Source/ImageChina)

章小平

四川九寨沟人,博士,现任阿坝州州政协副主席,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副会长,中国旅游景区协会副会长,上海师范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1992年~2014年一直担任九寨沟管理局主要负责人,2001~2002年到黄龙管理局担任主要负责人。

《城市中国》:如今国家公园概念被热议,您认为这应该是怎样的一个概念?九寨沟与国家公园相比,还有哪些不完善的地方?关键问题是什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章小平:国家公园是代表国家形象、具有很高美学价值、能为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和生态过程保护和人们游憩提供条件的自然遗产地或文化遗产地。国家公园应坚持“保护优先,适度开发”的理念,也应当高度重视社会公益性,基本运营经费源于国家财政,门票价格与国民消费水平相适应。

九寨沟在发展过程中一直努力处理好保护与发展之间的关系,但从国家公园建设角度还面临以下问题。一是多头管理,九寨沟目前是“五块牌子,一套人马”;二是容量管理,市场刚性需求和地方发展经济压力使很难实现科学管理;三是环境教育,专业人才缺乏和本底知识缺乏使环境教育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四是生态保护,快速发展的旅游业对生态环境的压力与日俱增,但当前对生态环境监测和科学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当前解决问题的困难主要源于四方面:一是很难科学计算九寨沟景区承载力;二是中央财政对九寨沟日常维护支持较少;三是地方有发展经济压力;四是市场刚性需求较大,旅游高峰期明显,对管理造成了压力。在引入国家公园理念后,九寨沟需要根据国家公园建设理念对公园管理体制、公园规划、公园与属地政府关系、生态环境保护等进行革新。这需要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注重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努力提高自然生态保护效率。为此,九寨沟首先需要完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监测系统,不断深化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生态过程保护研究。其次,调整门票价格,使之与我国人民消费水平相适应。而后,环境教育和解说系统需要进一步完善,游客和青少年学生应该获得更多的环境教育机会。最后,九寨沟需要重视公众参与管理,及时公布有关建设的重大信息,规划应更重视社区参与和公众的意见。

《城市中国》:目前九寨沟对于多头管理的矛盾,通过哪个部门在牵头协调?九寨沟景区收入与地方财政有怎样关系?管理维护资金都有哪些来源?

章小平:从行业上来说,中央和地方各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九寨沟进行管理,存在一定程度的多头管理矛盾。世界自然遗产地及风景名胜区的行业主管部门为建设系统,国家住建部及省建设厅、州建设局均在九寨沟设有遗产办及风景名胜区管理处(科);作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行业主管部门为林业系统,国家林业局及省林业厅、州林业局设有保护司及保护处(科);作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行业主管部门为国家及省、州旅游局;作为国家地质公园,行业主管部门为国家及省、州国土部门。同时,九寨沟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自然遗产地”名录,也是中国国家地质公园成员单位,接受国际组织和国内相关组织规定的制约。

目前九寨沟有《四川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九寨沟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九寨沟国家地质公园总体规划》、《九寨沟世界遗产地保护规划》等规划,以住建部报给国务院备案的《九寨沟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为主,在现行体制下很难实现多规合一。正如一些专家所述,处于多头管理中的九寨沟当面面临政出多门,有时令管理者莫衷一是。因此希望九寨沟在纳入国家公园体系后能实行统一管理,有效避免重复建设。

总的来说,九寨沟当前管理属于属地管理,由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政府直接管辖。民族自治地方享受自我管理和自治权利,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因此,自治州政府主导下,目前初步形成景、县、公司共管的协调体制,景区内资源环境保护和游客服务、设施建设主要由九寨沟管理局负责,景区外旅游秩序维护和基础设施建设主要由九寨沟县政府负责,景区内观光车等由大九旅股份有限公司负责。在市场营销方面,除景区自主营销外,每年在国家及省、州旅游部门的统筹安排下,参与一些市场营销活动。管理维护资金来源有门票收入、财政专项拨款、科研项目经费和向上级部门争取的资金等。中央财政虽对景区自身建设投入较少,但对景区外交通等基础设施投入较大。景区收入实行收支两条线,预算制管理。

《城市中国》:九寨沟的发展与周边城市发展存在怎样的互相影响或者促进关系?如何平衡游客和当地居民的利益关系?有哪些社区参与措施?

章小平:一直以来,九寨沟景区门票收入除了用于维持自身运转和保护、科研等投入之外,每年还将门票总收入45左右的资金,用于支持周边地区和相关行业的发展,为地区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无论是解决当地劳动就业,帮助当地群众脱贫致富,促进全州、全县第三产业发展、改变九寨沟县产业结构上都发挥出了重要作用。

为处理好景区与原住民关系,九寨沟采取了积极的社区参与措施,如优先招聘景区居民参与景区管理和环境保护,每张景区门票提取7元作为景区居民福利待遇,联合经营公司入股分红等。当然,九寨沟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也经历了一些值得进一步总结的事件,如“8·14居民集体聚访”,表明处理景区与居民关系问题仍然是世界性的难题;另外,“10·2游客爆棚”也值得认真分析。协调保护与发展,处理数量与质量的关系,平衡地方经济发展诉求与社会公益性之间的矛盾将是九寨沟长期面临的问题。

《城市中国》:九寨沟的科研单位比较多,目前进驻的科研单位都有哪些学科?管理上有哪些成熟的制度?科研成果如何被纳入管理中?

章小平:在保护和开发的平衡中,九寨沟经历了由绝对保护到重开发,再到保护与利用并重战略转型。

1995年,九寨沟管理局设立了科研处,逐步建立了气象、水文、水质、环境、森林病虫害等监测站,逐步配备相应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常规监测;2004年建立了水质实验室;2006年联合四川大学、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华盛顿大学、美国约塞米蒂国家公园等建立了“九寨沟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国际联合实验室”;2009年,四川省人事厅批准设立九寨沟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12年科技部批准建设九寨沟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014年,九寨沟管理局联合克罗地亚萨格勒布大学、普利特维采国家公园和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建立生态保护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目前进入九寨沟的科研单位涵盖环境科学、生态学、林学、地质学、旅游学、信息资源管理、市场营销、民族学、考古学等学科,涉及景区综合管理、生态环境保护、旅游发展、社区治理等方方面面。

为了让前沿科研成果在九寨沟落地,九寨沟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编制科研项目规划,明确研究重点和实施步骤;深入开展需求分析,根据需求申报和设立科研项目;与国内外著名的大学、研究机构和技术企业开展合作;与研发合作团队保持良好合作关系,做好项目实施培训;建设自己的研发团队,培养本土科研领军人物。

截至目前,拥有博士后工作站1个,自主培养博士研究生3人,在读博士研究生7人,硕士研究生34人,其中海归硕士研究生5人。由于执行了严格的科学监测,在旅游事业高速发展的同时,九寨沟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良好,遗产地真实性和完整性保存完好,在2012年斩获世界遗产可持续发展最佳示范奖。

九寨沟的发展历程

自给自足期

1966年以前景区居民生活半农半牧、自给自足,经济收入低,很少与外界往来。

林勘采伐期

1966~1978年景区少数居民经济有所改善,绝大多数仍然非常贫困。

1960年代中期,两个林场相继进驻,开始大规模的采伐,历时12年,原始森林遭到严重毁坏。

1970年代,有关部门和专家多次到此考察,发现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景观资源后积极呼吁保护九寨沟。

单纯保护期

1978~1984年景区居民经济收入没有提高,偷伐林木时有发生。

1978年,成立九寨沟自然保护区,建立了九寨沟自然保护区管理所,停止区域内的森林采伐。

1979年林场全部从九寨沟撤出;设立检查站,开展保护森林资源和大熊猫等简单的保护和宣传工作。

旅游开发探索期

1984~1997年旅游业逐步成为当地的主导产业,带动了当地经济快速发展。景区居民从山上搬迁到山下地势较平坦的村落,并依托其村寨建设了大量宾馆、饭店、疗养院,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1984年,九寨沟被划为第一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1984年12月15日,建立南坪县九寨沟风景名胜区管理局,九寨沟正式对外开放,开始探索性、小规模、粗放型的旅游开发;之后相继成立九寨沟旅游公司和九寨沟联合经营有限责任公司,统一管理经营活动。

1992年,九寨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1994年,九寨沟被国家林业部确认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997年,九寨沟被纳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

随着大量旅游接待设施的建设,景区内逐渐出现了城市化和过度商业化的现象。大量游客在沟内食宿和亲水活动,对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影响。

旅游快速发展期

1997~2007年为处理好景区与原住民关系,九寨沟采取了积极的社区参与的措施,如优先招聘景区居民参与景区管理和环境保护,每张景区门票提取7元作为景区居民福利待遇,联合经营公司入股分红等,较好地实现了“保景富民”。

“九寨东西环线”全线贯通,九黄机场建成通航,旅游发展步入快速通道,游客迅速从1997年的18.2万人次增长到2007年的252.2

[1] [2]  下一页

最新资讯杂谈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