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九寨沟 > 资讯杂谈 > 正文

九寨沟文化旅游发展战略座谈会在蓉举行

发布日期:2020/6/27 9:48:22 浏览:369

来源时间为:2019-06-29

6月29日,由九寨沟旅游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九寨沟合创科技有限公司主办,九寨沟县委县政府指导的“九寨沟文化旅游发展战略座谈会”在成都召开。会议邀请历史、文化、考古、博物馆、民族、艺术、旅游等相关多方面的学者、专家,共同探讨九寨沟的区域位置和历史文化关系、历史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灾后九寨沟文化旅游发展的战略方向等问题。

本次会议由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巴蜀文化学》重点学科建设首席专家谭继和主持,原四川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党组书记、副主任,现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党组书记、厅长胡斌,九寨沟县政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文旅产组副组长左光远等出席会议。

绵阳师范学院历史系主任、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部区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高梧,四川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院长霍巍,九寨沟县云丹桑吧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克珠,西南民族大学旅游与历史文化学院院长喇明清,北京弘方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李波,成都博物馆馆长李明斌,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教授、旅游规划与经济教研室主任李小波,九寨沟旅游集团副总经理、九寨沟合创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廖青,德阳飞龙运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九寨沟合创科技有限公司董事罗鹏飞,四川大学历史系教授、中国先秦史学会副会长彭邦本,杜甫学会副会长、西南民族大学教授祁和晖,原四川博物馆馆长盛建武,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县域绿色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苏吉荣,四川省图书馆副馆长谭发祥,四川师范大学教授王川,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理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理事会理事、中国机械工业联合协会副会长王计,著名策划人、《梦幻九寨》总导演杨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甘青考古工作队队长叶茂林,四川省旅游学会理事、四川省旅游星级饭店评定委员会委员,成都市旅游住宿业协会副秘书长叶礼萍,嘉陵江地域文化研究者张治平,九寨沟旅游集团董事长、总经理赵锡峰等三十多位专家学者与会。

原四川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党组书记、副主任,现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党组书记胡斌表示,文旅融合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战略之举,也是文化事业和旅游产业相互补短板之举。他指出,九寨沟的文旅融合发展,要高度重视民族文化的研究,特别是藏、羌、回、汉等民族融合文化;要重视旅游服务文化,让大家感觉到有温度。

九寨沟县政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文旅产组副组长左光远就九寨沟灾后重建工作的进展向与会嘉宾进行了简要介绍。据介绍,当前,九寨沟县正紧盯目标任务,加快文化旅游恢复提升,根据总体规划及中期调整要求,以九寨沟县为实施主体的文化旅游类重建项目15个、规划总投资4个多亿,截至目前已完工6个,已完成投资1.4亿。

其中,勿角民族生态旅游试验区总投资5400万元,并将联合在勿角兴建甲勿海大熊猫保护研究院,进一步丰富勿角旅游业态。神仙池生态旅游区项目总投资2000万,重建之后将成为九寨沟全域旅游又一重要节点。九寨沟特色民宿及自驾游目的地、智慧旅游大数据平台、全域旅游配套基础设施等建设项目均在抓紧推进。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甘青考古工作队队长叶茂林从考古角度指出,以前的九寨沟缺少一点文化内涵,主要是因为发掘得不够,事实上,九寨沟在历史上处于丝绸之路河南道上,是一个民族融合的大舞台。他建议九寨沟邀请考古单位开展课题研究,充分发掘其文化内涵。

西南民族大学教授祁和晖表示,目前,在九寨沟的文化资源呈现上有不均衡、不对称之处,原有的九寨歌舞为主的文化呈现虽美,但已有“审美疲劳”之象,某些文化呈现方式已套路化。

她指出,据《华阳国志》记载,九寨沟为秦汉时“六夷七羌九氐”之区,秦汉之前则是华夏儿女人文始祖大禹诞生地“江源”圣地属区,其华夏文化、氐羌文化大可挖掘。汉代九寨沟属“甸氐道”,“甸氐”政区反映汉代此地区已是“五服政区制度”中的“甸服”政区,而不是“荒服”政区。九寨沟在历史上不是边陲偏远之区,而是经济文化昌盛之甸氐、羊峒之乡。

祁和晖认为,九寨沟所在的区域,在中华民族的黄河“摇篮”与长江“摇篮”的文化交流中占有一席之地,要充分挖掘其民族特色和地域文化特色。

中国先秦史学会副会长彭邦本认为,九寨沟在生态上,在自然遗产上获得了世界之最,而全世界有一个共同的提法是生态文明,它是以人为本的,是有文化作灵魂的,生态而不文明,这样的生态对人类,包括对游客是没有吸引力和价值的,或者说这个价值要大打折扣。

他指出,九寨沟这个区域在历史上是民族走廊,有很多值得挖掘的历史资源,要重视这方面的基础研究。九寨沟做文化不能只做九寨沟自己的,除了本土原则还有一个荟萃原则,要把古今中外的内容都做进来,同时利用现代化的手段呈现,把文化内涵做进去。

四川师范大学教授王川认为,一定要做好九寨沟历史文化的理论阐释,做好九寨沟民族文化的梳理,要深度发扬民族交融文化。他还特别提到了红军文化,因为四川是红军长征期间停留时间最长,经过的地域最广的省份,而九寨沟有非常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

四川省图书馆副馆长谭发祥提出,九寨沟是民族文化的交融之地,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有很多原生态的文化,建议把九寨沟的历史文化在线上线下进行展示,可以运用虚拟现实技术呈现“网上的九寨沟”,也可以在省图书馆设立九寨沟文旅体验区。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院长霍巍指出,此前的自然灾害,给了九寨沟一个休养期,在这期间,正好是补九寨沟文化上的短板的时机。同时,当九寨沟主体景区受到创伤时,一定要把其他支撑景区建设好、宣传好,要让世人知道,九寨沟是一个有生命力的,有修复能力的世界级文化旅游景观。

原四川博物馆馆长盛建武认为,九寨沟要做大做强做远,首先要成立一个关于九寨沟文化的研究中心;其次,要成立一个解读九寨沟“神奇”的博物馆;再次,九寨沟的文化创意产品同质化非常严重,应该有一个专门对九寨文创产品进行研究的中心。

成都博物馆馆长李明斌表示,九寨沟是一个极品级的世界文化遗产,应该建设成最高品质的旅游目的地,建议可以探索在九寨沟景区里面建一个博物馆,或许会增加九寨沟超级品牌的另一种吸引力。同时他也提醒,不管是人文还是自然的展示,或者是科技手段的展示,前期研究都非常重要,博物馆如果没有扎实的研究,做出来就会怡笑大方。

著名策划人,《梦幻九寨》总导演杨嵘认为,九寨沟这么好的一个自然景色旅游胜地,应该用各种方式来解读,要思考是用诗歌,用文化,用考古,用博物馆还是用演出;演出的方式也是各式各样的,比如要考虑是用篝火还是技术手段来呈现美丽的九寨沟。

绵阳师范学院历史系主任,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部区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高梧指出,必须从单纯的卖旅游产品,从开发旅游产品的这个思路当中脱离开来,从文化价值的引领出发,以文化生产为标兵,来思考九寨旅游的发展。

四川省旅游学会理事、四川省旅游星级饭店评定委员会委员,成都市旅游住宿业协会副秘书长叶礼萍建议,要利用大数据分析客源、市场、游客画像,搞清楚游客的诉求。另外,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特别重要的是要有人才作为支撑,要做好人才的培养和交流。

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教授、旅游规划与经济教研室主任李小波认为,九寨沟现在还缺产业品牌,一定要把文化品牌、形象品牌转换成产业品牌。九寨沟的文化资源是很丰富,但是一定要思考如何与游客实现关联,这样才能真正吸引到游客,才能够与游客产生共鸣。

嘉陵江地域文化研究者张治平将九寨沟的特点概括为“绝世双骄”——自然的骄子、文化的骄子。他表示,九寨沟的发展,一定要站在世界的角度去考虑;同时,要从区域发展的角度出发,研究如何与陇南地区整合形成一个大的功能区,这样才能实现更好的发展。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巴蜀文化学》重点学科建设首席专家谭继和总结嘉宾发言并补充发表意见:

1、九寨沟的宣传语,可以有新的表述,比如唐代诗人王勃经过这附近时写过的诗句“宇宙之绝观”,用在九寨沟上就很贴切。对于九寨沟的解读,也需要用文化作支撑,比如九寨沟风景区呈“Y”字形分布,其实可以用太玄的天、地、人三极来做浪漫的解读。

2、九寨沟的文化内涵十分丰富,概况来讲主要包括以下几类:一是江源文明的黄帝文化、大禹文化,二是小昆仑岷山的仙源文化,三是农耕文化,四是氐羌文化,五是红色文化。

3、旅游有三种形态,分别对应三种境界。第一是观光旅游,第二是体验旅游,第三是休闲度假旅游。九寨沟要研究如何让人愿意留下来住上一段时间,而不是仅仅看一下风景就完了。

4、旅游应该是以文化为魂。建议九寨沟以华夏文化为魂来构筑旅游圈,圈内是核心圈,圈外是与核心圈相协调的文化延伸圈。

5、九寨沟要特别注意旅游上的三大定位:文化定位、宣传定位、营销定位。要注重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意的结合,九寨沟特别值得探讨的是中华民族核心文化体验区,华夏祖源文化保护体验区,氐羌、藏文化保护体验区这些内容。

最新资讯杂谈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