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九寨沟 > 资讯杂谈 > 正文

四川,那些叫"喀斯特"的景观

发布日期:2022/1/9 8:55:11 浏览:645

来源时间为:2021-12-22

四川,那些叫"喀斯特"的景观

2021-12-2220:47:00来源: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至好友和朋友圈

四川:喀斯特之美

文/李忠东

喀斯特

中国又称“岩溶”

是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作用

所产生的一系列现象和地貌的总称

“喀斯特”(Karst)原是斯洛文尼亚一个高原名字

因广泛发育石灰岩

形成的景观特别而典型

故以“喀斯特”来命名

全球相类似的现象和地貌

后来逐渐成为国际通用术语

地球表面大约有10的陆地

为喀斯特地貌

而中国的喀斯特

约占国土面积的13

主要分布于南方

滇、黔、桂、川、渝、鄂、湘、粤等省区

是全球最大、最集中连片的喀斯特分布区

云贵高原有喀斯特高原之称

▲中国喀斯特分布图,红线范围为南方喀斯特分布区,四川位于南北喀斯特过渡带。

四川喀斯特占全省面积的18.1

仅次于贵州、云南、广西

居全国第四位

在空间分布中

四川喀斯特主要分布于

川南云贵高原向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

川东米仓山-大巴山的秦巴山地

川北横断山东缘

青藏高原东缘向四川盆地过渡的龙门山前山地带

此外在川东平行岭谷区

四川盆地中部低山区也有零星的喀斯特分布

▲乐山沙湾硝斗岩天坑,摄影/周建军

如海浪波涛的石芽

如林而立的岭脊峰丛

深陷于大地的天坑

地宫般的洞穴以及琳琅满目的洞穴沉积物

深幽神秘的落水洞

似人如兽的石林

叠瀑层湖,色彩奇幻的地表钙华

▲位于川、黔交界的青岗坡喀斯特绝壁及岩洞。摄影/魏廷华(源自四川省文旅普查成查)

这里既有秦巴山地南北过渡带喀斯特

又有青藏高原东缘地表钙华带

还有龙门山前山带极为罕见的砾岩喀斯特

四川不是喀斯特最为丰富的地区

但却拥有最多样化的喀斯特地貌

▲通江诺水河龙湖洞中的鹅管群。摄影/杨建

01

川东北:南北过渡带喀斯特

主要分布于四川东北部

川陕交界处的

米仓山、大巴山

这一区域属秦巴山地南麓

秦巴山地是划分我国南北的分界线

纬度偏北,气候温凉

导致溶蚀力下降

以岭脊型峰丛、小型天坑、落水洞为特色

同时发育繁复的地下溶洞系统

▲米仓山喀斯特绝壁。摄影/图虫创意

广元、巴中、达州

都有大量喀斯特发育

形成曾家山、米仓山大峡谷、光雾山、诺水河等

众多以喀斯特景观为主体的景区

▲川洞庵的天窗与地窝,摄影/李忠东

曾家山

与汉中天坑群毗邻

天生桥、竖井、落水洞密集

▲川洞庵的小型天坑,摄影/五一哥(图虫创意)

米仓山峡谷

喀斯特峡谷深邃

绝壁高悬

▲米仓山峡谷,流水冲蚀、旋蚀砾岩形成的壶穴群,摄影/李忠东

潜龙十八潭

潜流沿岩层层面裂隙侵蚀、溶蚀、旋蚀

逐渐在岩层间形成空腔

进而发展成为双层壶穴

极为奇特

▲潜流沿岩层裂隙冲蚀、溶蚀、旋蚀形成双层壶穴,摄影/李忠东

鼓城山

位于广元旺苍县

分东西两山

水平的石灰岩

在抬升与切割作用下

兀立地表

状若天鼓

▲旺苍鼓城山,图片源于网络

岭脊型峰丛

南北过渡带特有的峰丛类型

巴山大峡谷之上的岭脊型峰丛

“仰看成峰、俯看成丘”

▲大巴山峡谷之上的岭脊型峰丛,图片/四川省文旅资源云

燕子岭峰丛

位于南江光雾山

是岭脊型峰丛的经典

由震旦系白云岩形成

石峰峭拔,石笋林立

▲燕子岭脊型峰丛,摄影/山里人149(图虫创意)

溶洞

喀斯特中最常见的类型

通江县诺水河

分布着128个溶洞

规模之宏大,洞型之奇特

钙华之齐全

堪称“诺水洞天”

▲狮子洞石笋,摄影/李忠东

广元雪溪洞

隐在潜溪河畔

洞长8000米

洞内沉积物丰富而多样

▲雪溪洞,图片/四川省文旅资源云

02

川南:喀斯特集大成

四川盆地西南

是四川喀斯特分布最集中的区域

乐山、宜宾、泸州皆有大量喀斯特景观

这一区域位于四川盆地与云贵高原结合部

纬度偏南,气候温暖多雨

奥陶纪、二叠纪、三叠纪灰岩均有广泛分布

以天坑、石林、落水洞为特色

▲兴文县天泉洞的天窗景观—泻玉流光,摄影/杨建

天坑

一种特殊的喀斯特类型

是继石林、峰林和峰丛之后

第四个由中国人定义

并用汉语和拼音命名的喀斯特地貌术语

在全球的天坑分布图上

中国以数量多、规模大、分布集中而瞩目

但大多数分布于广西、贵州、重庆等地

四川的天坑并不多

属于稀缺性资源

之前,仅在兴文县发现三个天坑

2019年开始的全省文旅资源普查

又新发现多处天坑

▲乐山沙湾飚水岩破天坑。摄影/杨义东

硝斗岩天坑

位于乐山市沙湾区

大渡河畔

为塌陷型天坑

天坑陡壁上的悬瀑

宛如天河

▲位于大渡河畔的硝斗岩天坑。摄影/王洪

阿咔洞天坑

位于泸州市古蔺县

四川发现的第三处天坑

发育于三叠系嘉陵江组灰岩

周长近980米,面积近3万平方米

初步判断为冲蚀型天坑

洞底地下洞穴系统复杂

▲阿咔洞天坑,图片/四川省文旅资源云

兴文天坑群

位于宜宾市兴文县

共发现小岩湾、大岩湾、楠星三处天坑

均发育于二叠系灰岩

其中,小岩湾天坑最为典型和壮观

是天坑理论的发祥地

▲小岩湾天坑。摄影/杨建

天窗

洞厅顶部的岩层因重力崩塌

洞顶与地表相通,所形成的孔穴

称之为“天窗”

泻玉流光

最著名的天窗

位于兴文县天泉洞

黝暗之中

一束天光,从崖顶直泻而下

▲天泉洞的天窗景观—泻玉流光,摄影/杨建

石海,石林,石峰,石柱

常见的几种喀斯特地貌

锥状、柱状、剑状的岩石

兀立地表

梅硐石林

奥陶纪宝塔组灰岩形成的

古老石林

因表面发育龟裂纹构造而称奇

▲岩石的差异溶蚀形成上大下小的蘑菇状,摄影/林卡

这种石林

在分布在兴文县的太安

▲兴文县的太安石林,摄影/周江陵

美女峰石林

位于乐山沙湾

奇峰异石,千姿百态

▲沙湾美女峰石林,图片源自网络

夫妻峰

位于兴文石海

喀斯特溶柱的典型代表

▲夫妻峰,摄影/李忠东

地下喀斯特

主要为落水洞、溶洞、洞内沉积物等

飞雾洞

位于兴文僰王山景区

由两个落水洞组成

两洞之间

以一段地下暗河连接

▲飞雾洞,摄影/秦钢

万佛洞

位于泸州市叙永县

当洞穴顶部泉水滴落到地面之后

一层层钙华的沉积

像极了一排排海浪奔涌

抚摸着细细的海滩

点点亮光轻撒在它们的身上

被洞中的微晶方解石反射

形成淡淡荧光效果

▲万佛洞“荧光海滩”,图片/四川省文旅普查成果

03

横断山东缘:地表钙华

钙华

一种独特的喀斯特地貌

富含碳酸钙的岩溶水溢出地表

当环境适宜时

水中二氧化碳大量逸出

碳酸钙随之大量析出、沉淀

并附着在固体表面上

形成钙华

钙华边石坝彩池

钙华沉积的主要形式之一

在横断山东缘

有一条罕见的

钙华景观带

北起九寨沟

南至云南香格里拉县的白水台

长达数百公里

其大部分位于四川省

▲位于九寒沟县的神仙池,摄影/杨建

九寨沟

四川标志性景观

冰川改造过的宽谷中

形成阶梯状的钙华湖群

“层湖叠瀑”

与九寨蓝的组合

令人惊叹

▲层湖叠瀑是九寨沟地表钙华最显著的特点。摄影/杨健

黄龙沟

世界上最壮观的露天钙华彩池群

地表钙华的经典

长达3.6公里的沟谷中

层层叠叠分布着

3400余个彩池

▲位于松潘县的黄龙沟是地表钙华的经典。摄影/图虫创意

神仙池

位于九寨沟县

藏语“嫩恩桑措”

意为仙女沐浴的地方

地表钙华分布于长约3公里的宽谷

且被林海包围

▲神仙池钙华。摄影/杨建

玉龙西

位于贡嘎山西坡

钙华滩流发育于玉龙西河西侧的莫日查且沟

钙华堆积层

长2135米

宽285-650米

面积达1.4平方公里

共有大小钙华彩池200余个

形成三个池群

▲位于贡嘎山西坡的玉龙西地表钙华。摄影/李忠东

04

龙门山:两种独特喀斯特

飞来的喀斯特

龙门山地处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挤压的前缘

发育一种独特的推覆构造

形成一系列的飞来峰

其中有一种飞来峰

是由二叠系的灰岩构成

于是在这些飞来峰上

形成峰丛、洼地、溶洞等喀斯特景观

它们是飞来的喀斯特

响黄洞

便是一处飞来的溶洞

形成于飞来的二叠系灰岩之中

洞中发育层层叠叠的钙华

▲发育于飞来峰上的响黄洞,摄影/杨金山

砾岩喀斯特

龙门山靠近四川盆地的山前地带

发育一种特殊的岩石

它们是由砾石胶结压实形成

[1] [2]  下一页

最新资讯杂谈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