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九寨沟 > 资讯杂谈 > 正文

“初心向善德耀巴山”

发布日期:2023/2/22 17:51:05 浏览:109

来源时间为:2022-12-15

在平昌县融媒体中心举行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充分发挥道德模范榜样作用,大力推动道德模范学习宣传,引导全市人民崇尚道德模范、学习道德模范、争做道德模范,12月15日下午,由巴中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主办、巴中市平昌县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承办的“初心向善德耀巴山”第五届巴中市道德模范巡讲交流活动(第二场)在平昌县融媒体中心举行。

张彦杰

中国好人、第七届四川省道德模范张彦杰。她是孩子们眼中的“张妈妈”,27年来资助了几千余名贫困学生,圆了他们的上学梦。两次患癌的她,至今仍然奔走于大山之中帮扶贫困学子。

我叫张彦杰,来自巴中市。是巴中市兔兔青少年爱心家园理事长、党支部书记。

我曾经是一名最基层的乡村代课教师,再到一名全职且无偿的公益人。27年,弹指一挥间,当青丝染华发,当无数个贫困孩子改变了命运时,27年的无偿爱心助学已经成为我生命的信仰!这期间,我经历了十年两次患癌、扶贫助学途中又遭遇严重车祸,未能为父送终的彻骨之痛……是的,我的命运多舛,但看到孩子们走出大巴山,用知识改变命运,我懂得了什么是幸福的真谛,什么是人生的价值!

我是出生在大凉山德昌县的贫困孩子,受政府及两位老师的帮助得以完成学业。那时起,在我幼小的心里,就萌发了一颗小小的种子:长大后当一名老师,也要去帮助像我这样读不起书的孩子。1994年我从绵阳师范学校毕业后,第一时间就来到了家乡大凉山昭觉县支教,在那里开启了我的助学之路。

2004年,我跟随着丈夫李友生来到巴中市恩阳区柳林中学,当上一名每个月仅400块钱工资的代课老师。当我面对一个个贫穷不幸的家庭、一双双渴望读书的眼睛,我的心被强烈撞击。学校有很多贫困留守儿童,于是,我掏出全部的工资,陆陆续续资助了16名学生。这些孩子们吃住都在我租住的家里。我们夫妻每天天还没有亮就起来做早饭,并负责接送孩子们上下学,晚饭后又忙着辅导他们做功课。尽管那时家里很忙乱,甚至“鸡飞狗跳”,让我们常常疲惫不堪,但厨房里的锅碗瓢盆声和孩子们郎朗的读书声,以及周末满屋追逐嬉戏的欢笑声……这些,足以抵挡一切的苦与累。那一刻,我知道,我已经不只是老师,而且是他们的妈妈,这间小屋就是可以为他们遮风避雨,感受到亲情的的家啊!

王丽是南江县大河乡的一名留守儿童。刚上二年级时父母把她交给我们就到外地打工去了,这一走就是三年。为了跟家长取得联系,我把所有的积蓄拿出来装了一部座机,配了部小灵通。尽管我想了很多办法,但始终联系不上王丽的父母。平日里我为她洗头洗澡,当生病了,我和丈夫背着她去看病,医院里她扑在我们怀里,不由自主地把我们叫爸叫妈。

有一年快要过年了,王丽的父母突然出现在我租住房门前,夫妻俩拎着半口袋土豆在寒风中徘徊,他们面容沧桑双手粗糙、神情沮丧,吞吞吐吐跟我说:“没有挣到钱,无法支付孩子三年的生活费,不好意思来见你们”。我赶紧说:“你们能够回来,孩子终于和你们团聚,这就是我们最高兴的事了!”像王丽那样的孩子还有很多,我也接到越来越多的求助信息。尽管我有坚定的助学信念,但我也陷入了极大的困惑之中。精力有限,经济上也捉襟见肘,怎么样才能帮助更多的孩子读书呢,冥思苦想都没有找到更好的办法。

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我立即奔赴灾区,在那里,我遇见李连杰的队伍,还有来自于北上广等全国各地的大批公益组织,他们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是用团体的力量去帮助到很多人,他们的帮扶模式犹如一道光,让我当初的困惑豁然开朗。2009年,我成立了巴中首个爱心助学组织——巴中市兔兔青少年爱心家园,踏上了全新模式的公益助学之路。经过一年多的磨砺,爱心助学事业有了起色,助学团队成员发展到近百人,但命运却给了我当头一棒。

2010年7月,我被确诊乳腺癌晚期,面对热衷的教师工作和爱心公益事业,虚弱的身体再也扛不住,只能选择其一,再三纠结后,忍痛放弃校园,毅然选择了没有工资报酬的爱心助学之路。再面对手术和放化疗的高额费用,我在绝望中放弃治疗……一想到放弃就意味着之前的所有努力都付诸东流,刚起步的爱心组织怎么办?孩子们怎么办?在家人和爱心网友及社会各界的帮助下,最终控制住了病情,重新站了起来,“重生”后的我更加坚定前行。

2019年6月4日,我去恩阳中学对受助学生进行高考前心理辅导,这些孩子有的是孤儿,有的是单亲家庭,常年缺乏亲人陪伴,而我们夫妻就是担任他们爸妈的这个重要角色。谁知在路上,我却遭遇严重车祸,断了三根肋骨,肺部严重挫伤,左手多处骨折,在医院经过了7个小时抢救才得以脱险。可我刚醒来,就接到远在凉山的母亲打来电话/说我八十多岁的父亲病重,等我回去见最后一面。躺在病床上不能动弹的我心急如焚,无计可施。6月23号是每年高考志愿填报日的第一天,参加完高考的受助学生从巴中市三县两区火急火燎地赶到病房/请求我指导填报高考志愿。我躺在病床上和丈夫一起为孩子们指导。然而,就在这一天上午11点多我又接到凉山老家的电话——父亲去世了。听到这个消息我悲痛之极,但我只能强忍在眼眶里打转的泪水,直到深夜11点才完成最后一个孩子的高考志愿填报。

当病房里只剩下我们夫妻二人,泪水在我脸上肆意流淌。悲痛欲绝中,丈夫用轮椅把我推出病房,我遥望故乡的方向,与父亲作最后的告别。未能见父亲最后一面,也未能送父亲最后一程,是我人生中最大的痛,(这些年我承受着太多的伤病/无数残酷治疗,从未掉过一地眼泪,每当提及父亲,我的眼泪就止不住的流)但自古忠孝不能两全,父亲一直以我做的事情而欣慰,我相信父亲在天堂不会责怪我,我只有尽快养好身体投入志愿服务工作,才是对父亲在天之灵最好的告慰。

在做公益的路上,有无数个温暖瞬间永留我心中,其中一部手机的故事,让我真切感受到巴中这座城的温暖。今年3月9日,我到巴中市人民医院做检查,手机遗失在出租车上,我用丈夫的手机在朋友圈发出求助信息,无线巴中及恩阳融媒体第一时间发出帮我寻找手机的信息,手机虽失而复得,可不幸的是手机已经格式化,我躺在病床上8个月,用一根指头在手机上为求助学生一个字一个字记录的求助信息,编辑建立的资助档案,还有资助人、受助学生、团队志愿者、外界慈善组织等共三千多个电话号码,一万多张走访等活动照片、视频,全没了。

特别是手机里面几千条孩子们发给我的短信,我躺在病床上化疗得眼睛都不想睁的时候,打开手机翻看一条条孩子们叫我妈妈的短信,让我热泪盈眶、幸福万分。这些短信是我数年来一直撑下去的精神粮食,同时也是我在爱心路上的兴奋剂。面对犹如空壳的手机,我半条命的生存价值也没了,但是一想到全城都在帮我找手机,我的心又倍感温暖,更觉得我要坚强战胜2019年不幸的第二次癌症摧残,把这份爱心事业进行到底。目前我正在与癌魔进行为期五年的第二次战斗,相信自己一定能够再次战胜。

我坚信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实现孩子们的读书梦,就是我的使命。巴中市兔兔青少年爱心家园成立十三年来,从最初的我们夫妻2人扩大到当地志愿者500多人,并在北京、上海、深圳、南京等地建立了资助人团队,集全国各地长期稳定性资助人1750名,发放助学金3000多万元,无偿为1750名贫困学生圆了大学梦。受助学生在北大、浙大、复旦等国内高校全面开花,其中826人已参加工作。2022年,又有109名受助学生考上大学,并为50名大学新生每人解决5000元学费,越来越多的孩子告别了贫穷大山。我们的足迹遍布主战场巴中、凉山、汶川、九寨沟等100多个乡镇1300余个村落,走进3万多名贫困儿童的家,义务帮助留守儿童20000余名。2019年3月,我发起的“一对一品质助学十年 ”志愿服务项目被中央文明委评为“全国最佳志愿服务项目”。从事公益事业27年来,我荣获中国好人、全国最美志愿者、全国巾帼志愿服务十大感动、全国三八红旗手、四川省最具爱心慈善楷模、四川省脱贫攻坚奉献奖等荣誉称号。2016年我被中央文明委评为全国第一届文明家庭,受到习近平总书记亲切接见。我牢记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回到家家乡更加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最让我骄傲和自豪的是,受助学生们接力公益事业,成立了“小暖兔之家”,利用节假日参加母队的扶贫助学活动,进入大学后就地参加志愿服务,实现了我要让兔兔大家庭的志愿服务在全国遍地开花,回馈社会的愿望。

如果要说遗憾,那就是对丈夫和孩子的愧疚。在公益的路上,丈夫不仅帮我撑起了家,而且是我最坚定的支持者和战友。在学校里,他不仅是骨干教师,而且还要做办公室工作,平日里他已经很忙很累,可每逢周末和节假日,还要背上干粮和水和我一起进山入户走访贫困学生,从无怨言。今天,当我站上荣耀的讲台,我想对他说,军功章有我的一半,更有你的一半。13年前,一双儿女哭着说:“妈妈只爱别人家的孩子,不爱亲生的。”如今,他们却对所有人说:“妈妈是我们的榜样,更是我们的骄傲!”女儿如今也如愿成为一名白衣天使,并积极加入到抗疫情大军中。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教育强国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石,要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如今,全国人民已经全部脱贫奔小康,因贫困上不起学的孩子少之又少,但留守儿童在亲情上的缺失,还需要我们继续倾情陪伴。

怀感恩之心,念相助之人,唯有将爱传递,方能活出生命厚度。作为一名志愿者,不是自己做了多少,而是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了多少人崇德向善。我对生命的理解是——人的生命不在于长度,而在于厚度!我要用短暂的生命活出厚度。我只要活着一天,就会一直陪伴着孩子们,直到我的生命结束。

谢谢大家!

王良成

四川好人、第五届巴中市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王良成。他是一颗撒在脱贫一线的种子,他是带领乡亲们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第一书记。他没有时间陪伴病危的母亲,却在为贫困村的产业发展、为乡亲们的增收致富奔波劳碌。他用8年时间,带领村民们解决了出行难、饮水难、产业发展难等诸多问题,以实际行动践行“乡亲们不脱贫,我决不离开!”的郑重承诺,让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蝶变为全省幸福美丽新村。

大家好!我叫王良成,是平昌县发改局一名普通干部,也是原双鹿乡利民村第一书记。今天,我宣讲的题目是《我是一颗撒在脱贫一线的种子》。

“乡亲们不脱贫,我决不离开!”这是我到利民村当第一书记时对乡亲们的承诺。驻村以来,母亲病危,我没能守在病榻前;父亲需要陪伴,我却把父亲托付给了大哥……这些年来,我像老黄牛一样躬耕在利民村的土地上,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共产党员的职责,带领村民们打基础、兴产业、治“穷症”、改民风,带领村民一起新建硬化村组道路、解决安全饮水问题、发展经济产业,还积极争取项目新建改造村小学、村卫生室、村老年活动中心、村史馆等农村综合体公共服务设施,让昔日贫穷落后的小山村摇身蝶变为全省幸福美丽新村。

2014年9月,当时我已经驻利民村2年了,在完成了双鹿乡茶叶产业一线蹲点指导工作后,组织再一次找到了我,组织部的干部对我说:“这次脱贫攻坚任务重、时间紧,年轻同志缺乏基层工作经验、对农村情况不熟。组织希望你担起双鹿乡利民村第一书记的重任。”

我顾不上已经瘫痪6年、病势愈加严重的母亲,带着一心为民的真情,又踏上了驻村帮扶之路,这一去就是4年。

2014年12月,我正在走访民情,突然接到妻子的电话,她说:“赶忙回家,妈快不行了。”没过多久,母亲来不及看匆匆往家赶得我一眼,便溘然长逝。怀着对母亲的愧疚,我又全身心投入到驻村帮扶中。走农户,算收支;串院户,访民心;讲政策,解民忧。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对村民遇到的困难,我总是想方设法去帮助:村民李新英在重庆务工时遭遇意外,右手

[1] [2] [3]  下一页

最新资讯杂谈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