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九寨沟 > 企业单位 > 正文

一枝一叶总关情@甘肃经济网-九寨沟互联网金融公司

发布日期:2015/12/26 9:52:04 浏览:588


有了农信社的支持,大马士革国际香型玫瑰在文县扎根开花。


九寨沟互联网金融公司

夏至时节,文县茶农采茶忙。


九寨沟互联网金融公司

惠农贷款扶持的茶叶种植成了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


九寨沟互联网金融公司

密林深处新家园。


夏至时节,文县最美的季节。天蓝水碧,茶园吐翠,沃野彩绸。走进文县山乡,从车辆穿梭的建设场地到笑声朗朗的农家小院,从“花团锦簇”的农业科技示范园到香飘四溢的茶叶基地,从国道212线“阴平百里文明长廊”到宛若仙境的天池旅游景区,满目苍翠欲滴的白水江畔无不展示着跨越发展的新气象。


近年来,文县农信社认真实施地方政府提出的“项目带动立县、特色经济强县、基础建设活县、社会和谐兴县”发展战略,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积极践行普惠金融服务县域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一幅全新的画卷在阴平大地徐徐展开。


大山深处蕴藏大市场


轻点几下鼠标,敲击几下键盘,一笔生意就谈成了。


文县90后农村青年叶雷去年6月在农信社30万元信贷资金的帮助下,开通了自己的网店,向全国各地销售自家生产的蜂蜜、蜂皇浆、核桃、腊肉等农特产品。短短一年时间,他就把生意做得风生水起。


端午前夕,来到叶雷的“工作室”,小叶正在网上与客户交流。叶雷介绍说:“我的网店名叫‘陇上江南叶氏蜂蜜’,最近,网店的生意一单接着一单,每月的销售额能超过3万元。”如今,叶雷每天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娴熟地在网上发布产品介绍,接收回复来自全国各地的求购信息。


“父母常年以养蜂为业,过去自产的蜂蜜尽管质量好,但在当地挣不了钱。开了网店之后,家里经济收入增加了不少。”叶雷说,如今网络销售已成为他家土特产的主要销售方式。因为小叶诚信经营、货真价实,网店已培养了一批老顾客,靠这些老顾客的蝴蝶效应,网店生意越来越好,每天有一箱箱、一罐罐质优农特产品通过网络销往全国各地。


叶雷高中毕业后,也像大多数农村青年一样,外出打工好几年。有一次,他无意间看到一篇报道讲述在未来十年中,传统的购物模式会被新型的网络购物模式所取代。小叶就想:家乡土特产这么多,为什么不开一个网上土特产店呢?说干就干。他买了一台电脑接通网络,在申家坡村自家的祖屋建起了工作室,利用自家产优质蜂蜜的优势,注册“氐羌部落”“陇上江南叶氏蜂蜜”开设淘宝店铺做起了网店生意。叶雷介绍,自从2013年7月开设淘宝店创业后,近两年在农信社30万元信贷的支持下,成功转型成立雷实电子商务公司,开始推销文县各类农特产品。雷实电子商务公司创业一年以来,蜂蜜网络销售营业额达130多万元,线下销售150万元,现库存各种货物成本80多万元,其中双十二一天创日营业额4.86万元新高,直接影响当地养蜂的43户蜂农年增加收入5000元以上。目前,该企业建立网络代销16家,带动当地网商创业28人,已逐步实现原产地加工销售《公司 基地 农户 网商代销》“互联网 ”的现代化产销体系,让当地农户足不出户,产品远销全国。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初,文县开设网店637家,线上线下销售达11494.58万元。


荣获“陇南市五四杰出青年”的叶雷坦言,今年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互联网 ”行动计划,让原本就已火热的互联网金融市场更加热闹起来。虽然文县紧邻风景如画的九寨沟,尽管这里的山水都很美,但因为处在大山深处,很少为人所知,因而过去推广家乡的农副特产很难。如今有了农信社的信贷支持,大山深处蕴藏着大市场;在未来三年内,雷实电子商务将统筹文县养蜂资源,建立一条用养蜂脱贫致富的道路。特别是该公司今年的发展密切联系着国家扶贫计划,拟建设文县中华蜂繁殖基地,通过企业扶贫,发放蜂箱蜂具到农户,提供养蜂技术,用公司加农户形式养殖中华土蜂,根据蜂蜜标准制定最低收购价格,直接从蜂农手中收购优质一级土蜂蜜,达到切实扶贫效果,使得偏远山区农户通过养蜂直接受益。


“随着‘互联网 ’时代的到来,‘普惠金融’离普通老百姓越来越近,人们参与金融服务的门槛越来越低,普惠金融就是要让老百姓享受金融改革带来的红利。在我们看来,农民创业更有资金的需求,普惠金融在农村大有可为。”文县农信社负责人说。


因此,文县农信社把支持发展电子商务作为落实陇南市委“433”发展战略的重要行动,积极探索金融扶贫新模式,调整信贷结构,推行“一乡一品,一乡一示范点”的电商发展模式,先后信贷支持建成雷实电子商务公司等一批电子商务示范点,引导有志青年发展电商创业就业,特别是把贫困户和精准扶贫对象作为信贷支持重点,提供信贷资金支持。有步骤整合信贷资源,提高服务质量,逐步解决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特别是今年以来,该农信社紧紧围绕地方政府的经济发展战略,继续深入开展“管理年”活动,以服务三农为宗旨、着力提高农村金融服务质量,业务经营实现了良性稳健运行。截至今年3月,各项存款余额18.04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6.29亿元,较年初增长0.41亿元,其中:涉农贷款余额15.1亿元,占各项贷款的92.74;存贷款增量和存量均居全县金融机构第一位。


茶产业成为靓丽“名片”


“端午节,暖洋洋,农家女子采茶忙……”


头戴斗笠,腰系茶篓的采茶女手腕翻转,歌声在翠绿如潮的茶园中轻扬。这是时下在碧口镇水蒿坪、李子坝、关子等村茶园中最美的场景。


碧口镇海拔低,气候温暖,雨量充沛,雨雾缭绕,很适宜茶树生长,种茶历史悠久。特别是碧口绿茶,采摘细嫩芽叶精制而成,外形扁平,色泽翠绿,汤色黄绿,香气清高,滋味浓爽,其名早已蜚声陇原内外。


端午时节,正是采摘夏茶的好时机,记者走进碧口镇李子坝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在茶园里随处可见采摘茶叶的茶农。


李子坝村属白水江自然保护区,是茶叶种植、加工专业村。年逾不惑的程奇周是李子坝村的老茶农,20多亩的茶园被他打理的郁郁葱葱,整整齐齐;老程告诉记者:“靠种植茶叶一项每年一家人就能增收5万多元,茶园收益好,全靠农信社十几年从未间断的信贷支持”。


当年,农信社给村民石生玉支持4000元信贷帮助他发展茶产业致富。随着信贷资金逐年增加,石生玉在自家院子里开起了农家乐,年均收益4万多元;茶园从最早的3亩逐步扩大增大到现在的20亩,年收益近5万元。


“碧口的茶是真正的绿色无公害纯天然有机茶,因此不愁销路,一旦成品,将很快销往省内和陕西、四川、山西等地。”李子坝村支书任华章乐呵呵地说。


任华章介绍说:“自‘5·12’地震灾害发生后,农信社第一时间派信贷员为村民办理业务,在道路不通、通讯中断的情况下,3个通宵为村民服务,保证了抢险救灾资金的及时发放,很快给全村每户发放3万元的灾后重建贷款。”近几年农信社给李子坝茶产业的信贷支持额度有200多万元,目前全村241户人家有茶园4300亩,人均占有6亩。任华章种植加工茶叶也有十多年了,自有茶园20多亩,一亩茶园纯收入2万元。从种茶开始就一直受到农信社的支持,农信社从5000元的贷款开始一路扶持他发展茶产业致富。


文县地处陇南最南端,与四川广元、陕西宁强接壤,乃“鸡鸣三省”之地,区位优势非常明显,是陇南向南开放的“南大门”,而碧口片区则是陇南向南开放的“新窗口”。


“充分发挥文县地处甘川陕三省交界处的区位优势,努力把文县打造成陇南向南开放的窗口。”农信社紧紧围绕地方政府提出的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创新农村金融服务,着力通过扶持茶叶等优势富民生态产业,使之成为强县富民的一张靓丽“名片”。在信贷扶持加快茶叶加工区建设中,着力扶持茶叶加工龙头企业和茶叶专业合作社,有效增加了茶乡群众的经济收入,持续推进了全县茶叶产业的良性发展。经过几年的培育发展,目前,该县茶叶种植面积达到7.37万亩,其中投产茶园4.8万亩,去年茶叶产量达到52万公斤,产值达1亿元。目前,该县已建成茶叶加工厂7家,个体农户小型加工企业达750余户,其中集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茶叶公司就有6家,茶叶产品也逐步由单一性向多元化发展。


生态乡村共铸“美丽梦想”


夏花争艳,天蓝水碧,茶园吐翠;农家小院笑声朗朗,农业科技示范园香飘四溢无不展示着富民产业跨越发展的新气象。


漫步在碧口镇水蒿坪村,一片连着一片的茶园吐翠,一条宽敞的柏油路直通村里,新建的村子整齐划一在青山绿水的环绕下显得宁静祥和、宽敞明亮的农家小院格外醒目,笔直的水泥路通到每户院子里,门前的小花坛里栽植着各种花草,姹紫嫣红、清香四溢。村口几位老人悠闲地聊天,谁也不会想到这里曾经是满目疮痍的重灾区。村支书高清明说,村里的路面干净了,村里还建了茶韵休闲健身小广场,村民健身、休闲有了去处,这样的环境,和城里没什么两样。


高清明既是村支书也是全村的致富带头人,自有茶园30多亩,年收入10万多元,2012年在文县联社8万元的信贷支持下在自家院子里开起了农家乐,如今坐在家里轻轻松松就把钱挣了。高清明介绍,过去村里的房子全是土木、砖木结构,现在所有重建户全是砖混结构,碧口是“5·12”地震灾害的重灾区,地震发生后文县联社第一时间搭建临时网点,每户3万元的灾后重建贷款一次性到账。由于村里民风淳朴、信用环境好,农信社在帮助村民重建家园后,2012年给全村发放妇女小额贷款200多万元,支持百姓搞生产,目前全村人均收入7000多元。有了农信社的支持老百姓干事就有了底气,种茶,核桃等富民产业生机勃勃。“农信社对村里的产业支持大得很,老百姓打心里感激!”高清明爽朗地笑了!


水蒿坪村只是文县开展“清洁乡村、美化家园”行动的一个缩影。漫步文县不少农村,只见绿化树木郁郁葱葱,白墙黛瓦映衬着青山绿水,花红草绿,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美丽乡村如诗如画!


6月14日,走进满目苍翠的碧口镇石龙沟,各种蔬菜,茶园、中药竹林长势喜人,山路两边的核桃树上挂满了青色的核桃,龙江旅游文化产品开发公司经理郭树全说,再过两个月核桃就熟了,因为品种好,一斤核桃能卖到50多元呢,你别看现在满山能看到的都是钱,几年前我都动过“打退堂鼓”的想法呢,若是没有农信社的支持我恐怕就坚持不下来了。


郭树全是碧口镇石龙沟人,颇有经营头脑,从开饭馆创业,逐步发展到集生态园、种茶、各种经济林、中药材、娃娃鱼繁育养殖等为一体的旅游开发公司。目前有150亩核桃,150亩茶园、200亩魔芋和中药材竹林等,仅种植一项年收益就有200多万元,娃娃鱼养殖、猪、鸡养殖收益150多万元。近三年农信社累计信贷支持近300万元,帮助该公司建起农家乐后发展成为集观光、旅游、生态农业为一体的经济实体,成为文县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这些年多亏农信社的支持,每当我发展产业缺资金时,农信社就会帮助解决,因此在我心里农信社就是百姓致富的靠山!”郭树全如是说。


碧口镇的自然条件很适合玫瑰花种植,5年前村民赵亮阁引进种植大马士革国际香型玫瑰花。去年,赵亮阁成立恒水玫瑰公司准备规模加工生产时遇到了资金困难,农信社得知情况后支持30万元信贷,有了这笔钱,厂房、设备很快全部开始运行。用赵亮阁的话说:“农信社的这笔信贷就是恒水玫瑰救命钱”。目前,该公司种植面积335亩,年加工玫瑰纯露15吨,精油5公斤左右,年产值300多万元。赵亮阁表示,有了农信社的支持,恒水玫瑰还将研发玫瑰酒等创新产品。


近年来,文县农信社根据县域经济建设规划,把旅游产业作为全县新的经济增长点来培育,依托独特的资源优势,按照“一点突破、两线延伸、三片联动”的旅游开发总体思路,着力打“生态文县、阴平名城”旅游品牌,实现了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文县被授予“中国低碳旅游示范地”荣誉称号,成为全国为数不多的低碳旅游示范区之一。


养殖活力持续增强


夏日的傍晚,剪子沟泉水汩汩,山树倒映,一幅山乡水村绝妙的画卷。


碧口镇剪子沟清澈的山泉水为娃娃鱼的生长繁殖提供了天然的生存条件,5年前在文县联社的支持下,源泉娃娃鱼养殖场许德彦搞起了娃娃鱼养殖,目前3斤以上娃娃鱼1000多尾,年收入八万元左右。去年在文县联社的支持下又建起了一家农家乐,年毛收益20多万元。从单一养殖到农家乐文县联社的信贷支持帮了他的大忙。许德彦介绍说,这几年,自己每年都有近20万元的收入,但还不算是养殖大鲵收入最好的,比他的规模大一两倍的养殖户还有很多。


在文县,像许德彦一样通过特色水产养殖走上富裕道路的人很多。


文县境内有“两江八河”,360多条溪流,拥有极为丰富的水利资源。近年来,该县农信社把扶持水产养殖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举措,惠农信贷支持群众利用优越的水资源,着力壮大优势产业,培育特色渔业快速发展,使水产养殖活力持续增强。目前,该县已发展水产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13个,养殖农户200多户,大鲵特种养殖池塘达到50亩,大鲵存池近5万尾,预计今年该县水产品总产量将达到1500余吨。


每天一大早,在文县县城菜市场的一家“陇山猪”肉的摊位上,两百多斤新鲜肉刚搬上柜台就被一抢而空,桂丰养猪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张桂娥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5年前,张桂娥在海拔2000多米的高楼山上,办起了“陇山猪”特种养殖场。2012年秋季,为了扩大养殖规模,张桂娥向文县信用社申请贷款30万元,成立了桂丰养猪农民专业合作社,养殖规模达到200余头,年出栏60头,年毛收入达到20万元,纯收入10万元。


“一定要用粮食来喂,加上高楼山里的草——里面许多的药草,还要通过放养散养的方式,才能保持肉的品质。出栏时间要到20个月左右,口感才好。不能贪多只求数量,一定要重视山猪肉的品质。”张桂娥对“陇山猪”肉品质有着严苛的要求,并且6年来她一直是这样做的。


去年春季,为了拓展电子商务销售渠道,张桂娥再次向文县信用社申请贷款10万元,目前养殖规模达到300头,年出栏70头,年毛收入25万元,纯收入15万元。有了农信社的支持,张桂娥对今后的发展有着清晰的思路,“通过网络营销,逐渐打开更大的市场。”张桂娥钟情于自己的“陇山猪”事业,让人对眼前的这位有坚韧创业精神的文县妇女产生了由衷的敬佩。


近年以来,该县农信社始终坚持服务“三农”、服务县域经济、服务中小企业的市场定位,科学把握信贷规模和节奏,全力支持“三农”经济和中小企业。


前些年,而立之年的刘震涛在农信社的信贷支持下做起了肉牛运销生意;去年,又向在农信社申请50万元信贷流转土地办起了养殖场,目前存栏牛24头,去年出栏50头,净收入十几万元。来到刘震涛的养牛场,只见他驾着车刚从外面回来,“镇上有人要牛,这不我刚宰了一头给送过去”,今年的生意很好,前天刚出栏28头。“办养牛场时我只有3000元,全靠农信社的支持,没有他们的雪中送炭哪里有我的今天啊”,刘震涛心里满是对农信社的感激。


让普惠金融阳光普照


6月13日晌午,年逾七旬的铁楼寨村民高树全来到村口的便民金融服务点取到了孩子们汇来的生活费,老人很是高兴。老人的3个儿女都不在身边,平时家里就老两口。高树全老人乐呵呵地说:“以前到县城取钱来回就得花上50多元,现在村里有了便民服务点后,不花一分钱随时就能取到孩子们的汇款和老两口的养老金,很是方便。”


该县农信社负责人表示,实施金融服务网格化是发展普惠金融,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的有效措施;因此,文县农信社履行责任,加大普惠金融便民服务力度,促进城乡金融一体化,把金融服务网格化真正办成服务城乡居民的实事。


为了践行农信社服务“三农”的重大使命,该县农信社充分利用国家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各项政策,积极为涉农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服务,灵活运用保证、抵押、质押等担保方式或多种担保方式的组合,实行差别管理,不断优化中小企业信贷业务流程,提高服务水平和效率。近三年,该社进一步加大了对“三农”的信贷投入,累计投放涉农贷款160451万元,累计向26户中小企业发放贷款16208万元;通过突出支持重点,培养发展了一批经营情况良好,收益率高,市场前景看好的优质专业客户。


位于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铁楼藏族乡魏家嘴社的白马彼得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0年,合作社领头人魏蒲生有一手酿酒的好手艺,2009年,他向农信社申请信贷支持30万元建起酒厂。近几年,农信社先后给其解决200多万元信贷资金用于扩大生产经营。目前魏蒲生的酒厂年酿酒10万斤,年均纯收入60万元。随着酿酒量的增大,魏蒲生萌发了利用酿酒产生的下脚料——酒糟发展养殖的想法;2013年,在农信社的信贷支持下,老魏采用“养殖场 酒厂 农户 销售”的运行模式,带动当地农户搞养殖,增加农民收入共同致富。目前,该合作社商品猪出栏400头,土鸡1500只,销售额达到210万元左右,两项养殖带来的直接经济收入就达40万元左右。老魏觉得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了:“这些年,农信人贴心周到的金融服务不断增强着我的创业信心,是农信社托起了我创业致富的梦想”。


明珠矿业公司5年前建成准备投产时,出现资金短缺。就在该企业举步维艰时,农信社负责人得知消息后积极与该企业联系,很快给予解决300万元信贷资金,帮助启动生产。近几年累计给该公司贷款2640万元,大大缓解了该企业生产流动资金不足的问题,深受明珠矿业的好评。


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业务是省联社提出的为民办实事的民心工程,也是解决当地农户发家致富的又一项重要举措。因此,该县联社通过建立农户资信档案,初评农户信用等级,做好农户评级授信。近三年来累计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9067户16548万元;同时发放妇女小额担保贷款2311户10913.5万元,支持了2311名农村妇女创业发展种植、养殖、农村特色产业等项目。至今,文县干部群众仍清晰地记得,当年汶川发生的特大地震灾害,文县属重灾区,面对严重的灾难,文县农信社在自身受灾严重的情况下,发挥帐篷银行、挎包银行优势,积极筹措信贷资金,先后为14479户受灾群众发放灾后恢复生产和重建贷款28246万元,有力支持了地方灾后重建工作。


为了落实普惠金融服务,该农信社大力开展个人网银、企业网银、手机银行、POS机、自动取款机等电子服务业务。目前三农服务终端基本覆盖全县20个乡镇。截至今年3月,该农信社手机银行累计开户398户,交易笔数11078笔,个人网银交易笔数3448笔,交易金额2628万元,企业网银交易笔数797笔,交易金额23266万元,POS交易笔数2118笔,金额514万元,ATM交易笔数10044笔,金额1748万元。全县农信社涉农贷款余额达15.06亿元,较年初增幅2.9。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余额2.81亿元。通过信贷支农措施,拉动了当地农产品的发展和农民增收,取得了社农双赢的良好局面。


艳阳高照,风光旖旎的国家级森林公园洋汤天池游人如织,湖水四周翠峰如洗,树木争荣,湖面一叶轻舟悠然自得;还有白马民俗风情、阴平古栈道、玉虚山园林、李子坝茶园等历史文化、自然风光各自以迷人的魅力吸引着八方游客;300公里的文明长廊成为一道独特风景线。


一枝一叶总关情,正是有了农信人用真情专注践行着普惠金融富民行动,因此,文县田野上的富民产业繁花似锦,生机无限。

最新企业单位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