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时间为:2024-07-22
尊敬的苗双喜代表:
您在四川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集中力量改善民族地区中(民族)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条件的建议》(第14020100号)收悉。我局高度重视,会同省卫生健康委等单位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高位统筹,推进民族地区中医(民族医)药振兴发展。2021年7月,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四川省民族地区卫生发展十年行动计划(2021—2030)年》,设立“民族医药传承创新行动”,明确提升民族医药服务能力、加强民族医药创新转化、支持民族医药传承发展、发展民族医药健康服务、加强民族医药人才队伍建设等重点任务。2021年12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四川省“十四五”中医药高质量发展规划》,独立设置“提升民族医药服务能力”章节,提出加强民族医医院标准化和内涵建设,深入推进对口支援工作。我局始终把民族地区中医药工作摆在全省中医药发展的重要位置,2023年10月,在阿坝州若尔盖县召开全省民族地区中医药发展大会,杨兴平副省长出席会议并讲话,系统总结近十年来全省民族地区中医药发展成就,分析当前民族地区中医药发展面临的形势,研究部署下一步重点任务,推进民族地区中医药工作加快追赶、跨越发展。
二是资源倾斜,健全民族地区中医(民族医)药服务体系。近年来,累计投入中省资金23.1亿元,支持民族地区中医医院基本建设、能力提升建设。采取省州共建模式,建成省藏医医院、藏羌医医院和彝医医院。支持50个县级中医(民族医)医院新建(改扩建)业务用房、59个县级中医(民族医)医院能力提升建设、565个中医馆提档升级,建成县域中医医疗次中心16个,实现县办中医医院及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全覆盖。三级中医医院达到10所,三甲中医医院实现零的突破,二级中医医院达到45所。建成藏医类国家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2个、国家级中医重点专科6个、省级中医重点专科55个、市(州)级中医重点专科138个。注重特色优势强化,支持德格县、若尔盖县藏医医院建设民族医药区域制剂(分)中心,开展民族医药适宜技术研究10项,67个县全部建成县级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甘孜州藏医医院获批建设国家中医特色重点医院,9个县获评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实施中医强基层“百千万”行动,扎实开展对口支援“传帮带”,选派45个省级优秀专家团队下沉帮扶,派出61所三级中医医院对口支援110所民族地区县、乡级医疗机构,实现“三区三州”对口支援、下沉帮扶全覆盖。
三是优势转化,推动民族地区中医(民族医)药产业发展。培育省级民族医药大健康产品开发创新团队2个,立项省部级以上民族医药类课题28项、厅局级中医药科研项目72项,发布省级藏药材标准47项、藏药制剂标准179项、配方颗粒标准34项,西红花获ISO国际标准立项。推动民族地区中药材种植连片发展,培育以种植中药材为主的现代农(林)业园区2个、农业产业强镇1个,茂县、平武等13个县开展中药材溯源试点,若尔盖唐古特大黄、松潘贝母、德格大黄等23个中药材品种入选国家地理标志,附子、益母草等5个品种通过国家GAP认证,2023年民族地区中药材种植面积超350万亩。培育中药材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5家、联合体2个,平武、兴文、筠连、茂县成功创建省级中医药产业发展示范县,西昌市生物医药产业园、筠连县中医药产业园等现代中药产业园区初具规模,规上中医药工业企业达到12家,九寨沟天然药业、四川好医生攀西药业年营业收入分别超1亿元、10亿元。
四是深化改革,激发民族地区中医(民族医)药发展活力。民族地区现有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5393人,中医药高级职称人员2700人,2名藏医药专家评选为省十大名中医。改革人才评价方式,民族医药人员免副高级职称资格考试,单设基层中医药高级职称类别,实行基层中医药人才“定向评价、定向使用”引导中医药人才加速向基层流动。完善民族地区中医(民族医)药学历教育、师承教育、继续教育相衔接的人才培养体系,扩大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招生规模,2所大学、4所职业院校开设民族医药专业;建成省级以上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17个;持续开展民族医药人员知识与技能培训、藏医骨干进修、乡镇中医药人才培训等项目,年均培养培训民族地区医务人员近1000人。
二、下一步打算
深入贯彻全省民族地区中医药发展大会精神,全面落实《四川省民族地区卫生发展十年行动计划(2021—2030)年》《四川省“十四五”中医药高质量发展规划》,持续实施“民族医药传承创新行动”,协同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省卫生健康委等相关省直部门,统筹中省预算内投资、中医药发展专项资金及民族地区卫生发展十年行动专项资金,加大项目、资金、政策支持力度,推动民族地区中医药加快追赶、跨越发展。
一是加快提升民族地区中医(民族医)药服务能力。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改善民族地区中医(民族医)医院基础条件,支持开展大规模设备更新。加强省藏医医院、藏羌医医院、彝医医院内涵建设,推动甘孜州藏医医院建设国家中医特色重点医院。推动县级中医(民族医)医院创等达标,开展“两专科一中心”建设,提升县级中医(民族医)医院综合服务能力,力争全部达到二级以上水平。制定智慧中医医院评审标准,鼓励各地开展“互联网 ”示范中医医院项目先期培育,加快补齐中医医院信息化短板弱项,让群众看病拿药更加便捷。支持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提档升级,为每个县(市)打造1个县域中医医疗次中心,提升县域中医药整体服务水平。
二是推动民族地区中医(民族医)药产业提质增速。加强民族地区中药资源保护利用,完善中药材质量追溯体系,建立全产业链溯源档案。科学布局民族地区中药材生产区划,推广中药材仿野生栽培,推动中药材种植规范化、规模化。加强藏羌彝苗医药标准化建设,加大对民族地区中药企业研发的支持力度,支持筠连县、西昌市等地方中医药产业园区建设,做强做大好医生、宇妥藏药等民族地区中药企业。全链条开发川贝母、冬虫夏草等大品种,培育1—2个现代中药产业集群。支持各地采取院企共建、政企共建等模式,打造民族医药区域制剂(分)中心。
三是夯实民族地区中医(民族医)药发展根基。按照定向评价、定向使用的原则,优化民族地区中医药人才队伍梯队结构,扩大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招生规模。健全市、县两级师承制度,支持省内外中医药专家到民族地区设立传承工作室,逐步实现民族地区中医医院师承教育全覆盖。开发民族医药继续教育精品课程,建立藏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委托培养机制,加强基层实用型中医药人才和中药种植、鉴定、炮制技术等传统技艺人才培养。加强民族地区中医药传承保护,推进民族医药文献抢救性发掘和汉译工作,开展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等民族医药防治攻关和民族药制剂研发、经典成方制剂二次开发,促进优秀科研成果转化。
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
2024年4月25日
雷晓琦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四川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第14020100号建议办理答复的函尊敬的苗双喜代表:您在四川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集中力量改善民族地区中(民族)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条件的建议》(第14020100号)收悉。我局高度重视,会同省卫生健康委等单位认真研究,...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四川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第14020100号建议办理答复的函2024年07月22日19时34分来源: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网站尊敬的苗双喜代表:
您在四川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集中力量改善民族地区中(民族)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条件的建议》(第14020100号)收悉。我局高度重视,会同省卫生健康委等单位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高位统筹,推进民族地区中医(民族医)药振兴发展。2021年7月,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四川省民族地区卫生发展十年行动计划(2021—2030)年》,设立“民族医药传承创新行动”,明确提升民族医药服务能力、加强民族医药创新转化、支持民族医药传承发展、发展民族医药健康服务、加强民族医药人才队伍建设等重点任务。2021年12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四川省“十四五”中医药高质量发展规划》,独立设置“提升民族医药服务能力”章节,提出加强民族医医院标准化和内涵建设,深入推进对口支援工作。我局始终把民族地区中医药工作摆在全省中医药发展的重要位置,2023年10月,在阿坝州若尔盖县召开全省民族地区中医药发展大会,杨兴平副省长出席会议并讲话,系统总结近十年来全省民族地区中医药发展成就,分析当前民族地区中医药发展面临的形势,研究部署下一步重点任务,推进民族地区中医药工作加快追赶、跨越发展。
二是资源倾斜,健全民族地区中医(民族医)药服务体系。近年来,累计投入中省资金23.1亿元,支持民族地区中医医院基本建设、能力提升建设。采取省州共建模式,建成省藏医医院、藏羌医医院和彝医医院。支持50个县级中医(民族医)医院新建(改扩建)业务用房、59个县级中医(民族医)医院能力提升建设、565个中医馆提档升级,建成县域中医医疗次中心16个,实现县办中医医院及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全覆盖。三级中医医院达到10所,三甲中医医院实现零的突破,二级中医医院达到45所。建成藏医类国家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2个、国家级中医重点专科6个、省级中医重点专科55个、市(州)级中医重点专科138个。注重特色优势强化,支持德格县、若尔盖县藏医医院建设民族医药区域制剂(分)中心,开展民族医药适宜技术研究10项,67个县全部建成县级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基地,甘孜州藏医医院获批建设国家中医特色重点医院,9个县获评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实施中医强基层“百千万”行动,扎实开展对口支援“传帮带”,选派45个省级优秀专家团队下沉帮扶,派出61所三级中医医院对口支援110所民族地区县、乡级医疗机构,实现“三区三州”对口支援、下沉帮扶全覆盖。
三是优势转化,推动民族地区中医(民族医)药产业发展。培育省级民族医药大健康产品开发创新团队2个,立项省部级以上民族医药类课题28项、厅局级中医药科研项目72项,发布省级藏药材标准47项、藏药制剂标准179项、配方颗粒标准34项,西红花获ISO国际标准立项。推动民族地区中药材种植连片发展,培育以种植中药材为主的现代农(林)业园区2个、农业产业强镇1个,茂县、平武等13个县开展中药材溯源试点,若尔盖唐古特大黄、松潘贝母、德格大黄等23个中药材品种入选国家地理标志,附子、益母草等5个品种通过国家GAP认证,2023年民族地区中药材种植面积超350万亩。培育中药材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5家、联合体2个,平武、兴文、筠连、茂县成功创建省级中医药产业发展示范县,西昌市生物医药产业园、筠连县中医药产业园等现代中药产业园区初具规模,规上中医药工业企业达到12家,九寨沟天然药业、四川好医生攀西药业年营业收入分别超1亿元、10亿元。
四是深化改革,激发民族地区中医(民族医)药发展活力。民族地区现有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5393人,中医药高级职称人员2700人,2名藏医药专家评选为省十大名中医。改革人才评价方式,民族医药人员免副高级职称资格考试,单设基层中医药高级职称类别,实行基层中医药人才“定向评价、定向使用”引导中医药人才加速向基层流动。完善民族地区中医(民族医)药学历教育、师承教育、继续教育相衔接的人才培养体系,扩大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招生规模,2所大学、4所职业院校开设民族医药专业;建成省级以上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17个;持续开展民族医药人员知识与技能培训、藏医骨干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