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九寨沟 > 下设单位 > 正文

【光荣榜】一种职业多种角色的气象人

发布日期:2016/6/20 14:40:52 浏览:1129

魏瑞江,河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省气象与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学术带头人、省科技计划项目评审与验收专家、正研级高工、省三八红旗手、燕赵大地百名优秀女性之一……这众多头衔,却比不过她最爱的农业气象专家称号。她是一位心里始终装着农民,把“三农”服务作为自己不懈的目标追求,与农民脉搏一起跳动的农气专家。

农民朋友的贴心人

2009年11月,罕见的暴雪袭击河北,石家庄等地积雪深度突破当地历史纪录。强降温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影响,设施农业、冬小麦的“遭遇”牵动着魏瑞江的心。她和其他同志一道顶着刺骨寒风,冒着漫天大雪,艰难地跋涉在田间地头。在雪灾最严重的藁城等地,她深入农民的蔬菜大棚了解气象信息服务情况,实地察看灾情,把农业气象服务信息和防灾建议亲手交到农民手中。每到一处,她都把自己的手机号码提供给当地农民,嘱咐农民随时联系并加强沟通,被农民朋友称为“贴心人”。

减轻农业气象灾害损失、提高农民收入是魏瑞江的志向。1985年,魏瑞江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南京气象学院,从此与农业气象结缘。她是农民的女儿,懂得种田人的辛苦与不易,也懂得庄稼人的劳作与收获。有人劝她,别进田里了,好好的衣服弄脏了。她平静地回答:“不下田间摸不到实情,不接地气没有底气。”田间地头、农户大棚都留下了魏瑞江坚实的脚印。

科学种田的决策人

河北是严重缺水的省份,农业干旱是制约粮食生产的重要因素。多年来,大水漫灌的粗放型灌溉方式使得用水一项开支占了小麦总收入的30~40。魏瑞江了解情况后,带领农业气象研究室,研发出河北省农作物气候适宜度判定系统,解决了农业气象业务中缺乏定量化的技术难题,在综合分析气象条件、土壤墒情和小麦发育指标的基础上,首开冬小麦灌溉量预报服务先河。农民朋友们都说,水用少了,粮收多了,科学灌溉不再害怕耕地受旱了。

在“三农”服务的道路上,魏瑞江坚持着注重实效的理念。“前段时间因为早上温度下降,通知菜农晚一小时揭草帘,菜农们可感激我们了!”

说到为农民朋友带来的实处,魏瑞江的眼里闪着光芒:“用数据说话,菜农们都说河北农气干实事!”

科技攻关的带头人

高邑县的朱大叔老俩口是种菜的好把式,但近十年的大棚蔬菜种植却让朱大叔一家尝尽了酸甜苦辣。前几年,按照传统经验种植,常常出现蔬菜刚刚挂果,叶子不知什么原因就发霉了,鲜嫩的黄瓜很快烂掉,喷药施肥后又出现秧苗疯长,却不挂果实的怪现象,这些损失着实让朱大叔和周围的农户困惑不已。

为破解技术难题,魏瑞江带领科技攻关小组,通过大量的观测试验与分析研究,摸索出了日光温室小气候变化规律,找出了设施蔬菜发生病虫害的致灾气象原因与灾害指标。科技攻关小组还研发出了设施农业低温寡照灾害评估技术、预警预报技术,对河北省低温寡照灾害进行了风险区划。她建立的“日光温室灾害预警预报服务平台”在省内外气象部门全面推广,提高了全省设施农业气象灾害预警预报服务水平,每年减轻农民受灾损失数千万元。

近年来,魏瑞江不仅主持和主研国家和省部级项目十余项,还带出了一只朝气蓬勃的农业气象科研服务团队。她的多项成果获省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形成了实在的业务服务能力,并在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成就面前,魏瑞江诚恳地说:“荣誉属于集体,成绩属于过去。气象为农服务还有很多很多的事情需要我们去认真思考和不懈努力,我没有别的奢望,只想为农业生产多做点事。”

简单的生活充实的内心――记全国劳模刘长忍

刘长忍,一个很普通的老人。身材瘦小、穿着朴素的他走在人群中,一点都不起眼。然而,他却有着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和不一样的人格魅力。

刘老是安徽省铜陵市气象局的一名退休职工,他曾于1979年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的荣誉称号,于1983年当选为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并受到过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他的感人事迹曾被广泛传颂,他的敬业精神、优良品质更是影响过全国很多同行。

去年年末,铜陵市气象局开展老干部慰问活动,刘老是我们准备慰问的第一人,联系他时,却遭到了拒绝。他说,年底单位事情多,领导都很忙,就不要在他身上浪费时间了。不过,慰问组还是如约而至,老人激动万分,可对于慰问组送去的慰问金,老人却执意不收。他说:“目前的退休金足够他用,一日三餐不是鱼就是肉,每天过着古时候只有皇帝才能过上的日子,已知足了!”

刘老一辈子从事艰苦复杂的测报工作,在气象条件恶劣的黄山光明顶,在山势险峻、人迹罕至的牯牛降都留下了他的身影。他常说,《地面气象观测规范》是观测员最重要的武器,只有学通吃透它,才能胜任测报工作。厚厚的一本书,几百页的文字,刘老都烂熟于心。随便念上一段,他不用看书便知道在哪一页哪一行。因此,同事们都管他叫

“活规范”“刘老抠”。他还常跟同事们讲,干测报工作就像大姑娘绣花,一定要心细些,再心细些,花绣错了,还可以拆了重来,可测报工作搞错了一点,就无法挽回。

在平凡的测报岗位上,刘老曾创造了连续636个班无错情的惊人记录,三次被中国气象局授予“全国优秀测报员”荣誉称号,一次授予“全国气象系统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荣誉的光环背后,不知道凝聚了老人多少的艰辛和汗水。

刘老患有胆汁反流性胃炎,每半个月发作一次,一会儿高烧,一会儿奇冷。高烧起来,汗珠如豆,全身湿透;发起冷来,脸色发紫,浑身颤抖。同事们都催他到医院去看看,他总是笑呵呵地说,老毛病了,没什么,站里人手少,工作要紧。有一次,单位有一个身患癌症的同事要回福建老家疗养,组织上要求单位派一个人护送他,刘老二话没说,扛起行囊,背上这个身体异常虚弱,随时都有生命危险的同事从皖南山区一路辗转到福建沿海。当他看到同事见到亲人时的激动和兴奋,他觉得一切的付出都值得。

如今已是72岁高龄的刘老每天过着简单的生活,但他的内心却非常充实,精神世界却非常富有。

唱响青春之歌的气象人――记索伦基准站全国质量优秀测报员郭英杰

2010年的5月,是一个令人难忘的时节,内蒙古自治区索伦基准气象站的郭英杰同志被自治区总工会授予了“五一劳动奖章”。这一荣誉是对郭英杰多年勤奋工作的褒奖和鼓励。

1997年,郭英杰毕业于内蒙古气象学校,毕业后分配到国家二类艰苦站――兴安盟阿尔山市气象局,从事地面测报工作。阿尔山市气象局属国家基本站,承担着天气报、航危报、重要天气报等发报任务,几乎每个时次都有观测、发报。当时阿尔山市气象局位于迎风的山坡上,宿舍和办公室都是已使用了近40年的砖瓦房,生活和工作的环境很是艰苦。但这并没有吓倒刚刚参加工作的郭英杰,他凭着“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精神,迎难而上,勤奋学习,以高度的责任心和精益求精的态度,认真严谨地观测记录着每一个数据,编写每一份报文,保证了班内无错漏。

他要求自己“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他给自己制订了达到“白班”无错情和“250班”无错情的工作目标,这些目标像灯塔一样照耀着他前行的道路。

在他心里,日复一日的观测工作就是神圣的天职,观测簿上的每一个记录,拍发的每一份电报,都凝聚着气象工作者对社会、对人民的赤诚之心。

短短几年时间,他由一个刚刚走出校门的学生成长为业务工作的多面手,并担任了测报股长。无论酷暑炎炎,还是天寒地冻,设备仪器维护维修时,总会有他不知疲倦的身影。

2003年10月,位于大兴安岭北侧的阿尔山市早已进入了冬季,寒风刺骨,飞雪漫天,大地银白。按照业务工作要求,自动站安装于10月中旬开始。在厂家人员的指导下,郭英杰带领着伙伴们按部就班开展工作。搬运设备,拆箱验货,组装仪器,测试配件,线路串接,联通终端,每一个环节他都严格把关,亲自上手。安装设备户外工作很多,此时,气温已达零下十几摄氏度,在测场内工作上十几分钟就会浑身冰冷,手指僵硬。

在安装自动站的三天里,郭英杰几乎承担了测场内的大部分工作,他把最难最累的工作留给自己,他在户外工作的时间也最长。尽管身体疲惫,每天结束工作后他却仍然要照常值班,进行着自己分内的工作。自动站安装完毕,调试成功交付使用的那天,郭英杰那因寒冷而冻僵的脸上才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在日常生活中,郭英杰少言寡语,憨厚朴实;在工作中,他兢兢业业,甘于奉献。多少个节假日,别人在娱乐休闲,他却在业务岗位上认真处理着每一个数据;多少个不眠之夜,他坚守在出现故障的仪器旁,与星月为伴。

在气象部门,地面测报的各项规章制度最全面、最严谨。郭英杰认为,这些不应该只挂在墙上,放在办公桌上,更应记在大家的心里,落实到具体工作中。作为一个小团队的领头人,只靠自己的实干、苦干是不够的,更应建立一套科学化的管理方法,发动大家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他提出了集体学习和自学相结合,系统学习和季节性重点学习相结合的有效学习方法。尤其是在季节转换、特殊天气和临时任务时随时组织学习,把好每一道技术关。每周一次的业务学习会,每月一次的质量分析会,坚持多年,从未中断。

为了让学习内容丰富、易于理解、实效明显,郭英杰不知翻阅了多少材料,花费了多少业余时间。为使新参加工作的人员尽快掌握业务知识和操作规程,他精心制订了理论学习和具体工作相结合的“同步法”,即学习了理论,就马上开展该理论的实际操作,每个人反复进行,直至完全掌握要领。他还把自己积累多年的工作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新人,使他们少走弯路,在较短时间内成长为合格的业务人员。

1999年至2010年的12年间,郭英杰共获得“全国质量优秀测报员”(250班)两次,“全区质量优秀测报员”(百班)三次,被评为“全区优秀测报股长”一次;他还连续三次代表自治区参加了全国气象行业地面气象测报竞赛,并获得过一次优秀奖。成绩的背后是艰辛的付出和汗水的凝聚。竞赛前的准备集训过程非常辛苦,漫长的时间,枯燥的内容,难熬的寂寞,没有这种经历的人很难想象其中的滋味。

如果气象事业是一座参天大厦,郭英杰就是这座大厦之中的一砖一瓦,自始至终坚守着自己的位置,发挥着自己的作用。在他眼里,过往的成绩只是一段段的路标,奋斗的征程永无止境。

穿行于风雨之中――记阿坝州气象台台长李德友

他是一个普通到在人群中不会引起关注的人,十五年来他不在乎名誉,不计较得失,默默地耕耘在天气预报岗位上,创造了一个个骄人的业绩。中国气象局授予他“2011年重大气象服务先进个人”称号,是对他多年努力的褒扬和肯定,他就是四川省阿坝州气象台台长李德友。

从天气预报员到助理台长、副台长、台长,伴随着职务的升迁,李德友的责任感也越来越强烈。无论周末还是节假日,只要身在马尔康,他天天都要到气象台查看天气图,如有重要天气发生的征兆,便会立即组织天气会商。他总是牵挂着天气的变化,担心暴雨、雷暴会给百姓带来损失。他心系百姓安危,雨声、雷声都会使他难以入睡。对此,他习以为常并笑言:“这或许就是作为一名天气预报员所必须承受的心理煎熬吧。”

阿坝州地域广,地形复杂,汛期暴雨、洪涝分布不均,地震后山体松动,泥石流、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频发,预报难度大,服务任务重。2011年7月初,该州出现区域性暴雨,全州多处发生泥石流、塌方;其中,7月3日凌晨还发生了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灾难是对气象人最大的考验,在这期间,李德友一直坚守在州气象台,了解最新的天气实况,分析未来天气演变趋势,组织预报会商,于7月1日16时发布若尔盖、九寨沟、松潘、汶川漩映地区有短期暴雨的预报,7月2日至4日连续发布了3期暴雨黄色预警信号。作为台长兼把关预报员,他深感责任重大,作出每个预报结论之前都会详细分析所有的资料。经过审慎分析,7月4日14时他组织预报会商,果断地得出强降水天气还将持续的结论。当得知该次

[1] [2]  下一页

最新下设单位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