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九寨沟 > 下设单位 > 正文

危重病人起死回生的背后力量

发布日期:2016/11/5 23:21:36 浏览:962

九寨沟县医院,危重病人起死回生的背后力量 危重病人的病情观察、危重病人的护理要点、危重病人的护理、危重病人。

(原标题:危重病人起死回生的背后力量)

邓晓洪/文

10多年前,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成立ICU(重症医学科)时,我在医院见证了它的诞生。它的成立,在当时成都医学界是一件大事,标志着以市三医院为龙头的成都市医疗机构救治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但在那时,老百姓对重症医学却没有什么概念,他们不清楚这种在医院人力、物力和技术上给予最佳保障,并集现代化医疗护理技术为一体的医疗组织管理形式可以让危重病人的救治成功率大大提升,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很多患者家属都误以为:病人进了ICU,那就是离死不远了!

随着时间的流逝,患者以及患者家属见证了ICU对生命维护的重要性:送进去的病人并非离死不远,恰恰相反,以前认为“必死无疑”的病人,他们在这里获得重生!数据显示,市三医院ICU自建立到现在,共收治了各类危重病人上万例,抢救成功率达到90,居全省前列,他们对重症患者的综合抢救水平已达到西南地区的先进水平,因此更加稳固了该院在我市医疗技术水平上的引领地位。

ICU这个科室,收治的是危重症患者,在管理上要求非常严格,具有一定封闭性,除了规定的探视时间,基本保持着与外界隔绝的状态,因而相较于其他科室,它具有一定神秘感。

市三医院ICU在2008年就成为成都市医学重点学科,如今又在申报四川省甲级重点学科,在这个时间节点,我再一次来到这里,希望通过深入的走访揭开它的神秘面纱:他们是如何做到让“必死”的人起死回生的?

A

夏怀菊奇迹:

在距离死神最近的地方给予患者希望“这里是离死神最近的地方,也是离希望最近的地方!”张川说。

张川,市三医院ICU(重症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成都市学术技术带头人、成都市重症医学专委会主任委员,同事们评价她“每天跟打了鸡血似的”,日日不停地在科室里劳作。然而张川自己觉得不能不“打鸡血”,“送进来的病人,基本上都命悬一线,要给予他们和家属希望,把他们救回来,不能不全力以赴。”

希望是什么?体会过起死回生的人最清楚。作为病人,夏怀菊就有这种深刻体会。

2014年8月,43岁的夏怀菊逐渐出现双下肢麻木不适,病情逐渐加重,继而出现言语不清、饮水呛咳、吞咽困难等。她家在阿坝藏族羌族九寨沟县,在当地医院建议下赶到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检查发现,“左下肢肌力1 级,右下肢肌力0级,双上肢肌力0级”,也就是说,她的肌力几乎丧失了,再这样下去,她将连呼吸的力气都没有,真正离死不远了。

经全方位检查会诊,夏怀菊被诊断为“吉兰巴雷综合征”,这是一种自身免疫性周围神经病,临床表现为急性对称性弛缓性肢体瘫痪,重症患者死亡率较高。她住进了市三医院ICU,住院期间,因为呼吸困难,医生为她做气管插管,用呼吸机辅助其通气,同时通过药物帮助她恢复肌力,但在一段时间内,效果并不理想。

距离死神越来越近,她的家人都想放弃了。但现实状况却不允许医生放弃,“她只有43岁,家里还有老人和孩子,如果就这样失去生命,一个家庭就彻底破碎了。”张川及其团队反复与家属沟通,其家人从专家团队的信心中看到了希望。ICU团队每天24小时实行无缝隙的精心监护和精准治疗,经过3个月努力,奇迹开始出现,病人的病情逐渐好转,为她进一步回当地医院巩固治疗创造了条件。2014年11月,夏怀菊回到九寨沟县医院持续治疗,张川放心不下她。在回去后不久,张川乘坐汽车赶往九寨沟县,去给她会诊,并协助指导治疗。“我去的时候那边下着雪,路很滑,家里的医生护士们都为我捏着一把汗,但我必须去,他们信任我,我去可以尽量减少病人和家属的恐惧心理,让他们感受到希望和信心。”张川说。

在张川的指导下,夏怀菊的状况持续好转,去年5月,她脱掉了呼吸机。去年11月的一天,张川接到九寨沟县人民医院蒋医生打来的电话,告诉她夏怀菊肌力恢复到可以行走500米了!张川为此非常兴奋,她将此消息告诉了医院著名的神经内科专家高励,高励很是吃惊:这么重的病、死亡率如此高的病,居然恢复到可以下床行走这么远,简直是奇迹!

夏怀菊的奇迹,仅仅是市三医院ICU众多病案中的一例,他们何以创造这些奇迹?就医学这门自然科学来说,光信心是不够的,技术实力才是奇迹产生的重要支撑。因而我们想知道,他们有着怎样的技术实力?

B

最有力的注释:

生命于垂危中重新变得鲜活

病人家属以及广大市民渴望了解ICU,但这是最难表述的部分,因为我们大多数人缺乏医学知识背景,专业的知识晦涩难懂,最直观的是,我们看着被死亡追逐着的病人被推进ICU,在历经抗争后,又看着他们以胜利者的姿态被转入普通病房,逐步走向康复。

病人对死神的抗争,或许是被动的,主动的是医疗及护理技术在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换句话说,是ICU的医疗和护理团队在与死神进行着抗争与博弈。

市三医院ICU,医护团队与死神博弈的资本,除了先进的各种医疗设备,还有国际化诊断和治疗技术持续不断的进入使用。其中,脓毒血症的免疫调理治疗和有创无创呼吸机序贯脱机治疗,在四川地区重症监护室率先开展应用,并在临床治疗和抢救中取得很好的疗效;为减少病员痛苦,他们开展了经皮气管切开术;为减少监护室院内感染,开展了综合监护室院内感染菌株的变迁及相关因素研究;另外还开展了重症患者血液净化及人工肝救治技术、重症患者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

从2010年起到现在,该院ICU每年以2—3个新技术的开展,推动着救治水平日趋向前。作为非医学背景的读者,也许对那些技术并不懂,但是,家属们看着患者从里面出来并走向康复,这种直观的感受化解了艰涩的医学专业用语,重新变得蓬勃的生命成为了该院ICU技术实力的有力注释。

故事是最通俗且最有说服力的。一名67岁的老汉在割草时,头部及双手多处被野生牛角蜂蛰伤,被紧急送到市三医院,立即入住ICU抢救。尽管入院时被蜇伤仅仅超过5小时,但情况已经非常危急:他伴有恶心、呕吐、腹泻,尿液呈酱油色。在患者生命垂危的紧急情况下,ICU采用他们自己总结并形成的救治方法,让这位老人死里逃生。

ICU主任张川说,近年来,蜂蛰伤患者越来越多,被蜇伤后蜂毒可造成机体肾、神经、心肌、肝脏等多器官损伤,其死亡率可高达60。为了挽救蜂蛰伤病人,ICU查阅了大量国际国内救治文献,积极开展新技术,总结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救治流程,截至目前,他们收治了10多名此类患者,无一例死亡。

市三医院心脏外科处于市级医院领先水平,常年进行冠脉搭桥术、心脏瓣膜置换术及主动脉夹层等,病人大多高龄,基础病多,病情复杂,是其他医院不能做的患者,而市三医院之所以能做,除了心脏外科技术实力强大外,ICU提供的术后严密监测为他们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

“时代在变化,危急重症的救治也在发生变化,我们要做的,就是紧随疾病变化更新技术,通过深入的研究,并引入先进的救治理念,救命于危难之中。”张川在受访时说。

C

为什么引领?

在临床发现问题用科研解决问题

市三医院ICU很“牛”,不单是说它配置了价值上千万的抢救设备,最关键的在于“人”,以及这群人所具备的职业素养。他们总是在吸收着新的思想和新的理念,由此让抢救治疗技术不停刷新,在成都市始终处于技术引领的位置。

这个科有各级医护人员80余人,其中主任医师3人,副主任医师6人,有硕士研究生9人,博士1人。成都市产科急救专家组总共有8名ICU专家,而市三医院ICU就占了5名。正因为拥有强大的实力,成都市重症医学质量控制中心也设在这里,他们肩负着对我市各级医院ICU的质量管理、技术提升的重任。

科主任张川讲述了一个故事,这个故事足以说明市三医院ICU为何处于全市引领位置。

2008年,她到上海参加一个多中心流行病学调查的学术会议,她至今清晰记得会议内容,叫《ICUCCU内科急症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风险评估和预防现状调查》。这次会议让她站在本院角度去思考和发现问题:这种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我们也经常遇到啊!回到医院后,她立即在科室内组建研究团队,很快向当时的省卫生厅申报了一项研究课题,以科研来促进临床的进步。

其时有个背景:很多危重症患者由于长期卧床等原因,导致深静脉血栓,栓子一旦脱落,便可能造成猝死。就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在当时全国很多医院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而ICU那个《间隙充气加压治疗对ICU患者深静脉血栓预防作用的研究》则完善并推动了此病在ICU的预防,从那时起,每例入住ICU的患者都要进行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治疗,这种致死率极高的病在这里得到拦截。2013年,该课题获得四川省医学三等奖和成都市科技进步三等奖,而且在全国、省、市多次作交流推广。

就在上月,市三医院ICU加入了一项有全世界100多家医院参加的“国际ICU有关医院获得性肺炎的流行病学调查”,在参加的国内医院中,该院是极少数市级医院之一,张川说,参与研究,可以让学科发展走在国际前沿,而受益者则是患者。

“在临床发现问题,用科研去解决问题,从而带动临床不断发展。”张川说,这就是市三医院ICU的发展之道。

D

医院综合实力背后:

重症医学的发展是强有力的支撑

在市三医院ICU,科研教学和临床一直被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如同张川所说,从临床中发现问题,带着问题搞科研,这极大提升了ICU的救治能力,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由此得到更充分的保护。

数据显示,市三医院ICU近年来发表国家级及省级医学论文多达100余篇,其中SCI有7篇,获得了6项政府奖,另外还有4部专著,2015年成功申报一项国家自然科研基金课题。

在这里,不能不提到一个年轻人的名字。他叫黄煜,是名年仅29岁的硕士研究生,市三医院发表的7篇SCI文章,都有他的名字,去年申报的国家自然科研基金课题,他也是主要团队成员。张川说:“那7篇SCI文章,影响因子都非常高,最高的影响因子达到15以上。”她解释说,影响因子代表着近两年被引用的次数,因子数量越高,证明影响力越大,“所以,黄煜是我们的科研宝贝!”

黄煜个子不是很高,很腼腆,“但他在做科研的时候,就是一个拼命三郎!”他正在做的国家自然科研基金课题叫《复苏后心功能障碍的细胞、分子机制及相关可干预信号通路探索》,就这个项目的研究目的,他通俗地做了阐释:如今心脑血管疾病造成的猝死比例日渐增高,而心肺复苏是猝死救治的基本方法,然而,即便是心跳恢复过来了,但电生理等等发生了改变,有些病人因此再次面对死亡的威胁。“我们所做的研究就是探寻新的治疗方法,提高复苏的治疗效果,改善众多病人的生活质量。”他说,在申报该课题前期,他在导师何庆教授的带领下,已经查阅了大量的资料文献以及前期动物实验,“我们一定会成功的!”

市三医院重视重症医学的发展,在该院,技术实力雄厚的科室有心内科、心胸外科、神经内科、骨科、神经外科等等,众多疑难重症患者慕名而来,而ICU为这些优势科室对病人的救治提供了坚强的后盾,反过来,该院ICU在近年来的不断发展,则进一步巩固了院内优势科室的水平。在这样一个逻辑链条下,市三医院的综合实力得以更加充分的彰显。这,也许就是广大患者信任他们、依赖他们的原因之一吧!

《危重病人起死回生的背后力量》相关参考资料:
电影 起死回生、起死回生 新闻、起死回生、起死回生 手术、男孩 起死回生、爱的 起死回生、起死回生的意思、上市公司起死回生术、实拍浮尸 起死回生

最新下设单位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