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九寨沟 > 百姓生活 > 正文

山海携手双向奔赴

发布日期:2022/12/21 18:02:11 浏览:252

来源时间为:2022-08-31

拨通韦国云的电话时,是一个周末的夜晚。8点多了,他还在公司里用微信跟客户洽谈。这个20岁的广西巴马瑶族小伙儿非常健谈,爽朗的笑声穿过电话线,阳光自信的样子跃然眼前。韦国云说自己之前比较内向,因为幸运地搭上了“深桂雨露直通车”,人生发生了重大转变,性格也发生了变化。

3年前,他来到深圳市携创高级技工学校,通过电子商务专业的学习和培训,使他有机会在惠州诗美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实习并通过转正考核,成为一名销售专员,月工资4000元以上。再赶上政策好,家里脱了贫,父母收入稳定,韦国云也经常攒工资寄回家,他的话语里有兴奋,有感激。韦国云是广大脱贫群众受益于东西部协作的一个例子。东西部协作这股力量,在产业合作、稳岗就业、消费帮扶等领域,以不同方式的一辆辆“深桂雨露直通车”,倾力造福着一个又一个韦国云。

据统计,2021年,全国东西部协作东部8个省(市)向西部10个省(区、市)投入财政援助资金228.7亿元,动员社会力量捐助款物25亿元,启动实施帮扶项目9087个,选派党政挂职干部1320人、专业技术人才9760人,帮助186.5万名农村劳动力实现就业(其中脱贫劳动力82.7万名),共采购、帮助销售西部地区农副产品和特色手工艺品812.9亿元。东西部协作双方省份签订的年度协作任务超额完成。

一组组数据里,凝结着东西部协作省份之间进一步拓展帮扶领域,健全帮扶机制,优化帮扶方式,着力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协同发展、共同发展所付出的努力。让我们一起见证这种努力。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察右前旗宏福现代农业产业园,目前已建成约30万平方米的“全智能温室”,打造高品质的“番茄小镇”,日产量达到30吨,年产量达1.2万吨,提供近300个就业岗位,“小番茄”写出“大文章”。

深化双向互动

致广大而尽精微

一提起广袤的内蒙古大草原,浮现于大多数人脑海的景象不外乎“风吹草低见牛羊”。事实上,这片土地上世世代代以游牧为生的草原人,近年来不断经历着产业变革并体验着产业提升带来的生活方式的变迁。

在国内公认的马铃薯黄金产业带上,内蒙古由西向东排布着以乌兰察布市、锡林郭勒盟、呼伦贝尔市等地为主产区的马铃薯种植加工产业集群。这里,马铃薯种植常年保持在28万公顷左右,2021年产量124.4万吨,初加工和精深加工转化率达到60。按照《内蒙古自治区2022年坚持稳中求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清单》要求,当地马铃薯种植加工产业集群的年产值目标是百亿元量级。在这片土地上同步崛起的,还有年产值均为百亿元量级的肉羊、肉牛养殖加工产业集群。年产值千亿元量级的玉米全产业链产业集群也自西向东横亘自治区全境。与此同时,装机总容量7600万千瓦的绿色新能源项目渐次建成投产。

这一系列产业变迁的背后,北京市与内蒙古自治区的携手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现在,将目光聚焦于有“中国薯都”之称的乌兰察布市,看看东西部协作给这里的马铃薯产业带来了什么。

小土豆背后的大乾坤

乌兰察布市察右前旗有一座占地面积1900亩、建筑面积50万平方米的国家级马铃薯现代产业园。

这里,建有休闲薯条、豆制品、法式薯条3个加工厂;建有50万吨仓储交易中心、马铃薯加工技术研发中心、农产品追溯检测中心;还引进了玉米、豆皮、包材、淀粉提取、废渣废料回收生物加工厂和马铃薯种子公司等6家产业链配套企业;同时建有一座“中国薯都”马铃薯博物馆。

与察右前旗相距不远的该市商都县,建有全国最大的脱毒马铃薯原原种组培中心,为全国提供着近三成的马铃薯“农业芯片”。马铃薯种植集中连片区域建有容量共计4500吨的5个恒温库,还配套有仓储鲜切加工中心、机械化鲜切生产线。经过洗净、鲜切、包装后的商都马铃薯,直达北京各大饭店的餐桌。

如今,乌兰察布市已形成250公里的马铃薯产业带,全市11个旗县中有10个旗县马铃薯种植面积在30万亩以上。乌兰察布小小的土豆,在马铃薯产业链上从起点到终点的历程,展现的正是京蒙双方借势协作、立足优势、延伸产业链条、实现产业附加值最大化的系统作为。多年来,内蒙古马铃薯种植地域广而产业不强,北京的马铃薯加工企业有先进技术、有国际订单,却缺乏与产地的深度融入、缺乏增量壮大的契机。在这种双向的需求中,京蒙协作构建了融合双方优势、补齐产业短板、延伸产业链的历史机遇。

北京凯达恒业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选择融入这个历史机遇。这家北京企业结合乌兰察布市马铃薯区域优势与自身农产品深加工技术优势,2016年在当时国家深度贫困区乌兰察布市察右前旗一片荒地上投资建厂。5年之后,这里已是亚洲最大马铃薯深加工产业园,产品出口2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年带动察右前旗3万农户增收。这家公司成为在东西部协作历史机遇下做大做强的企业,目前正筹备将总部搬迁至内蒙古并在此上市。它是京蒙协作引进、发挥产业带动作用的众多企业中的一家。这些企业从北京来到内蒙古,在这里打造企业与农户、合作社、大户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共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助推产业富农长效可持续发展,实现了企业、产业、农民、地方的共赢。

内蒙古自治区二连浩特市可再生能源微电网示范项目苏尼特右旗2号集群风力与光伏发电场。

海对山的赋能

对西部地区政策赋能、资金赋能,始终是东西部协作中东部地区一以贯之的常规动作。在持续深化的东西部协作中,这种发力更为精准高效。仍旧以京蒙协作为例,2018年以来,北京市对内蒙古安排的产业帮扶资金累计41亿元,实施产业项目累计460个。北京市委、市政府2021年会同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修改《京蒙协作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在“协作资金使用领域”的产业协作中明确“支持内蒙古绿色新能源基地、绿色农畜产品供应基地建设”;在《深化京蒙协作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产业项目支持”中明确“包括内蒙古清洁能源基地、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建设,做大做强结对地区种植业、养殖业、农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牧业和乡村牧区旅游等特色优势产业,共建产业园区等方面的项目,给予京蒙协作项目资金支持”。

近年来,科技赋能后来居上,不断彰显出在深化东西部产业协作方面的作为。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研究团队创新选育出的突破性玉米新品种京科968,创出过亩产1362.07公斤的我国机械实收籽粒高产纪录,同时还是首个国审粮饲通用型品种。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京科968累计推广种植超过1亿亩,仅在内蒙古通辽一地每年种植就达上千万亩,亩产增收300斤,年增收达36亿斤。其优良的品质不仅为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通辽黄玉米”锦上添花,还引来饲料企业采购青贮玉米,更有众多企业前来投资玉米加工业。为加快产业化步伐,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联合中种集团等7家国内骨干种子企业,组建了“1 7”京科968玉米新品种研发联合体,7家种企新增销售额约40亿元。

北京结对协作内蒙古,除生产端的赋能之外,销售端的赋能同样给力。组成部门涉全市35个单位的“北京市消费帮扶联席会”,统筹联动开展消费帮扶。2021年,北京市采购销售内蒙古农副产品超过101亿元。兴安盟大米、锡林郭勒盟牛羊肉、赤峰苦荞粉和有机杂粮等一大批产品,经过培育长期稳定进入北京市场销售。

山对海的呼应

焦点转向西部省份。在东西部协作过程中,西部地区从最初单纯的“受援角色”,一步步发生着协作理念升级、要素供给升级、协作项目升级的蜕变,以充分的主动性适应和推动着东西部协作的持续深化。

分别于2018年、2020年、2022年出台的《内蒙古自治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实施方案》《内蒙古自治区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内蒙古自治区以更优营商环境服务市场主体行动方案》,被内蒙古当地干部简称为优化营商环境1.0、2.0、3.0方案。一个政策的3个连续升级版本,体现出内蒙古自治区学习先进地区经验、聚焦高质量发展,以营商环境数字化转型升级提升全流程网上服务水平的政务理念的变迁。内蒙古自治区乡村振兴局扶贫协作处处长贾浩波介绍,1.0方案对标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8个领域,启动了市场主体办事创业便利化改革;2.0方案进一步对标中国营商环境评价体系和自治区实际,在20个领域全力推动减时间、减环节、减成本、减跑动、优服务;3.0方案较之前两者更加注重数字政府建设、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公平竞争环境建设和市场主体实际感受。

在这样的政务理念下,诞生了当地项目落地“第一速度”。2021年9月,总部位于北京市经开区的京东方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与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开展产业合作,双方一项20万千瓦牧光储综合示范项目指标,仅用一个月时间即申请成功。目前,该项目已于苏尼特右旗开工建设,总投资约9亿元,占地7000亩。项目建成后,预计年均生产绿电3.4亿度、减排二氧化碳25万吨、营业收入近1亿元、税收1250万元。

西部地区向东部地区要素供给也全面升级。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的投入,依托西部地区的资源禀赋,在更多新领域展现出更多高阶的合作。比如京蒙在新能源领域的合作:坚持绿色发展的北京,在全国率先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十四五”时期需外调绿电300亿千瓦时。推动绿电进京,将清洁能源基地的绿色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正是北京所需;而内蒙古幅员辽阔,风力、光伏资源充沛,正可大有作为。京蒙两地由此开展绿电专项合作,共建高效绿色能源区域。又比如由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赛科星家畜种业与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张涌教授共同建立的“家畜种质资源创新与胚胎工程技术”院士专家联合工作站,目前已创新集成了种用胚胎生产、全基因组检测关键技术流程,培育的奶牛种公牛连续3年TPI的成绩排名全国第一,种公牛累计新增产值约8.8亿元。工作站累计收集保存了蒙古高原地区以哺乳动物为主的特有家畜、野生动物资源样品2纲、12目、29科、154品种,初步形成并设计运行了世界首个“蒙古高原动物遗传资源库与信息平台”。

以上展示的仅仅是东西部协作京蒙结对合作的部分成效。放眼全国,东西部协作结对关系由原“一对多、多对一”调整优化为原则上一个东部省份结对帮扶一个西部省份的长期固定结对关系。原协作双方帮扶项目没有停、协作企业没有走、劳务协作没有断,新协作双方瞄准新目标、谋划新思路,新旧转换有效衔接、平稳过渡。持续深化的东西部协作,协作幅度之广泛、协作内容之精深、协作渗透之微细,无不令人感慨:真是“致广大而尽精微”。

深化创新引领

百花齐放春满园

促进东部产业向西部梯度转移,借助产业链延伸强化东西部产业融合,能够为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实支撑,同时也为东部地区高质量发展赢得更广阔的空间。

产业园是产业聚集的载体,为了引导东部企业在产业转移中完成技术升级、设备更新、工艺换代,东西部协作共建产业园在项目招引、投资建设、运营模式、产业迭代等维度不断推进创新举措。

四川省屏山县与浙江省海盐县共同谋划建设浙川纺织产业协作示范园。图为园内纺织企业生产车间

浙江与四川两省在共建产业园过程中,将浙江“标准地”制度融入园区项目招引中,从源头严把项目准入关——明确“亩均税收15万元”“技术设备领先”两条底线,使有限的资源流向高质量项目。两省构建联合招商机制,师徒式招商小组、抱团式招商策略、云招商、驻点招商等招商模式灵活机动,切实提升了东西部协作产业合作发展的深度、密度、精准度,也展现了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百花齐放的风采。

国企对民企的支撑

整洁的园区风貌,先进的厂房和生产设备,按照防疫要求有序作业的车间工作人员……这里是南浔·广安东西部协作产业园。园区企业广安世友木业负责人赵俊杰说:“5月份因防疫需要企业停产一个月,6月份已经复工复产。企业目前生产经营正常,来自总公司浙江世友木业

[1] [2] [3]  下一页

最新百姓生活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