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九寨沟 > 下设单位 > 正文

浙江武义县:推进公共建筑、工业园区、居民屋顶等分布式光伏规模化发展

发布日期:2024/4/22 11:22:58 浏览:18

来源时间为:2024-04-17

(三)凝练总结已有的典型案例

案例一:以水资源生态优势书写武义康养华丽篇章

45年前,萤石矿工骆有潭一钻下去,一股热流从石壁上喷出,武义从此与温泉结下不解之缘。2003年2月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铁映视察郭洞、温泉度假区,欣然题赠“华东一泉”。武义温泉以量大、水优、温度适宜著称,是自然资源部(原国土资源部)命名的“中国温泉之城”,日出水量2.4万吨以上,水温常年保持在36-46℃。武义温泉含20多种有益的微量元素和矿物质,温泉水中的氟含量和偏硅酸分别远超医疗标准值的20倍和3倍,是名副其实的“医疗温泉”。武义温泉旅游度假区作为全省首个以温泉命名的省级旅游度假区,“武义温泉小镇”入选浙江省第一批省级特色小镇,武义清水湾沁温泉度假山庄和武义唐风温泉度假村,也多次在“中国温泉金汤奖”上斩获大奖。武义瞄准温泉度假区和温泉小镇建设,突出彰显武义温泉特色重塑武义温泉品牌,大力实施“温泉 ”产业,打响温泉康养名城城市品牌,推进温泉康养旅游大通道建设,实现“两山”理论的生动转化。

一是做足“温泉 ”产业文章。大力实施“温泉 ”产业发展提速行动,形成温泉康养、运动休闲、历史文化、酒店民宿、生态旅游五大特色产业。积极引进重大产业项目,大力推动温泉博物馆等旅游特色项目投入运营,培育发展滴水潭等省级三星以上农家乐。坚持园林化布局,完善旅游综合设施配套,坚持一体化营销,打响康养品牌。积极开展“温泉 ”模式丰富温泉旅游业态,延伸“温泉康养”产业链,联合农场、烧烤、景区推出“温泉 采摘”“温泉 烧烤”“温泉 运动”“温泉 食药”等“温泉 ”套餐。大力研发推广温泉美容、温泉医养、温泉美食等独具武义特色的温泉系列产品,推动康养产业链向有机农业、有机国药、健康运动、康养教育延伸,挖掘培育“旅游 ”新热点,不断推动传统产业跨界。依靠“离温泉景区近、价格亲民、房间温馨”的优势,温泉小镇溪里村打造起“绿谷汤乡·时光溪里”村宿联盟,民宿全由村民改造自建房而成,目前村民开办的民宿接近30家,带动当地居民就业200余人,增加年收入六百多万元。

二是打通以温泉康养为核心的全域旅游通道。武义持续深化“温泉 ”项目推进工作,把“温泉康养”作为推动武义旅游产业发展的龙头,作为深化全域旅游发展的旗帜,全面打响“温泉康养”品牌,竭力打造长三角一流“温泉康养”旅游度假目的地。瞄准目标市场,构建以温泉为核心的特色化、高端化的大康养产业体系。在空间塑造方面,通过温泉度假区、王宅有机国药基地、牛头山国家森林公园三大核心板块,塑造区域顶级康养金名片,引领武义县温泉康养产业发展,打响温泉康养名城城市品牌。

武义作为“中国天然氧吧”“中国温泉之城”,将生态资源优势积极转换为发展优势,不断提升“温泉康养名城”的气质魅力,致力构建生态康养度假旅游目的地,有效推进康养产业长期健康发展,全力拓展“温泉 ”生态经济化转化途径,最大限度激发绿水青山的无限价值。随着建设的不断推进,产业上“特而强”、功能上“聚而合”、形态上“小而美”、体制上“新而活”的温泉小镇正在逐渐崛起。春品茶香,夏赏莲韵,秋登牛头,冬沐温泉,武义凭借得天独厚的康养资源,拓宽温泉旅游的产业链,推动富民增收,“温泉 ”模式遍地开花,温泉水润泽武义。武义温泉小镇已形成“3344”发展格局,即三大特色旅游景点、三大特色旅游活动、四大特色旅游产品、四大创新工作成果。2022年,温泉小镇实现旅游总收入145507.1万元,累计实现税收16600万元,同比增长176。一个集产业、文化、旅游、社区等多功能为一体,能居、能游、能产出的现代产业小镇正在成形,温泉小镇成功创建国家AAAA级景区,顺利创成省级特色小镇,获得中国摄影家协会摄影创作基地、长三角最具魅力旅游特色小镇、首批浙江省职工疗休养基地等荣誉称呼。“温泉康养”核心品牌全面打响。武义温泉以其独特的原生之态和康养之效,成为一张不可或缺的“金名片”。

案例二:牛头山以生态为本绘就“浙中桃花源”美丽画卷

武义牛头山国家森林公园2015年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素来有着“江南九寨沟”的美称,位于有“江南华清池,浙中桃花源”之美誉的浙江省武义县境内,总面积1327.69公顷,距武义县城60公里。公园属中山地貌,峰峦叠嶂,高耸云霄,千米以上山峰林立,作为“金华八婺第一峰”的牛头山,海拔1560米,不仅由仙而名,更因水而灵。公园内保存有集中连片的万亩天然阔叶林资源,拥有植物153种,野生动物265种,森林覆盖率达99。其中国家一、二级保护植物8种、动物36种,并保存有大量的古树,是华东地区重要的生物基因库。

一是下山脱贫,腾出“金山银山”。二十多年以前,山区村民一直过着“砍砍柴火烧烧饭、砍砍木头烧烧炭”的艰苦生活,山林受到严重破坏。为守护青山绿水,守护生态的“纯度”,牛头山实施村民“下山脱贫”工作,从源头上杜绝了乱砍滥伐等破坏生态环境行为,大大缓解了资源环境压力。以绿绘景,在村民原宅基地、荒田、荒地上实施“退宅还林、退耕还林”,牛头山森林覆盖率稳步回升到99,腾出了一个绿水青山的牛头山。依托森林资源和生态优势,大力开发森林旅游景点。通过引入民营资本,将已无人居住的150平方公里的牛头山建设成国家级森林公园。

二是“村景联建”,带动经济“壮”起来。武义致力于“挖渠引水、筑巢引凤”,不断优化软硬投资环境,长出了浙江牛头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吸纳了上百名村民,占员工的九成,带动农民变员工。从牛头山上搬迁下来的西联乡16个省定经济薄弱村,原集体经济基本为零,为增加村民收入,采取16个村与牛头山景区合作模式,建立为期20年的合作关系,分批整合帮扶资金640万元,以入股形式取得牛角山庄酒店30间客房的产权及经营收益权,并享受景区不低于投资额10的分红。在“村景联建”的新模式下,牛头山景区的发展,也带动了周边村民的“转型”,16个集体经济薄弱村打开了壮大集体经济新路子。

三是特色基地,撑起生物多样性“保护伞”。依托于牛头山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打造浙江省内第一家个人植物标本馆——武义县牛头山植物标本馆,标本馆有丰富的馆藏,可提供自然科普、文创手工、民俗活动等服务,致力于成为推动生物多样性知识普及和民众素养提升的重要载体。标本馆与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设立中草药野外鉴定实训基地。每年组织中小学生开展研学夏令营活动,让小朋友们能够探索植物世界蕴藏的奥秘和哲理,吸引更多的公众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四是推进产业融合,带动“美丽富民”。产业兴旺是脱贫致富的重点,武义着力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加强农村产业融合,增强造血功能,推进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与旅游、健康、信息等产业融合发展,全面推进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工作,引导产业集聚发展,打造农村特色产业示范区。以牛头山牌铁皮石斛、牛头山黄茶等特色优势产业为重点,培育十亿级的农业全产业链经济;开发农家乐、民宿等旅游项目;实施农村电子商务增效行动和电子商务进万村工程。青山伴绿水,农村变景区,纷至沓来的八方游客,也让村民吃上了生态“旅游饭”。

牛头山依托森林资源和生态优势,通过下山脱贫、引入民营资本,经过十几年的开发建设,实现了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循环。从过去致富需砍树,到现在致富需护树,从“卖山头”、“卖木材”到“卖生态”、“卖景观”,牛头山景区的保护开发成为武义文旅富县、旅游富民的样板典范,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范本。这一成功的实践经验,为其他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产业的发展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2022年从事旅游业及相关行业的当地居民数量已达到2万人以上。这些就业机会的提供不仅为当地居民带来了稳定的收入来源,同时也促进了当地社区的发展和繁荣。

案例三:以保护为先,串珠成链激发畲族千年文化底蕴

“千年古城、人文荟萃”,柳城畲族镇地处武义县南部、瓯江支流宣平溪上游,是武义南部的经济、文化、交通中心,距武义县城37公里。风貌区旧时也叫做宣平,于明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设立县治,柳城畲族镇作为原宣平县治所在地达500多年,留下了诸多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孕育了以唐代道教叶法善为代表的养生文化,涌现了工笔画大师潘絜兹、新文化运动先驱潘漠华等一批杰出人物。风貌区中现有祠堂、古桥、石刻等文物保护点120多处,国家级传统村落9个。2021年,柳城畲族镇入选浙江省第二批千年古城复兴试点建设名单。风貌区中的柳城畲族镇是浙江省18个民族乡(镇)中规模最大的一个民族镇,拥有畲族人口3600余人,至今还传承演绎着多种传统民俗节庆活动,其中,元宵节“擎龙灯”、农历五月十六“擎抬阁”等民俗活动获评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柳城通山聚水,荷塘连绵。风貌区内山清水秀,生态资源禀赋优越,山、水、林、田等自然要素兼备,4A级景区牛头山、大岭头、汤山背等奇山秀峰耸峙,东溪、西溪双溪汇流至宣平溪,形成了通山聚水的山水景观格局。风貌区内荷塘连绵,包含3A级景区祝村十里荷花、郑迴村东、金山尖村南、柳城畲族镇北、西联马口等多处荷塘景观。发源于西联乡壶源村的宣莲,是国家地理标志性农产品,颗大粒圆、饱满肉厚、肉酥味美、营养丰富、药用价值高,是清嘉庆六年(1802年)的三大贡莲之一。柳城重点围绕“畲”“莲”二字,通过全域风貌提升、农文旅深度融合、低碳发展先行试点,做好“畲韵莲香”共富基本单元建设,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旅游致富、乡村振兴的道路,成为从“绿起来”到“富起来”的转型发展之路的生动实践。

一是厚植本土特色,坚持做美扬长,全面推进风貌提升。柳城是浙江省最大的民族乡镇,但受汉化影响较大,畲族文化元素并不多见,近年来,武义通过美丽乡村建设、传统村落保护、美丽城镇建设,对畲族村落结构和建筑外貌进行了改造复原,极大地提升了硬件设施。2022年,武义更是投资3000余元,重点突出畲族特色,结合“莲廉”文化,开展十里荷花景观提升、郑迴村西联乡沿线外立面改造等11个工程项目,对重点地段、节点进行改造,做足“莲”文化,使古镇建设更具“畲韵”。

二是深耕农文旅融合,发展特色经济,全民共享共富成果。为进一步做好文化资源、文化优势、文化实力的活化、转化文章,柳城坚持把民族文化传承发展融入百姓生活,融入乡村“千万工程”建设,融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全力打造有景、有境、有文化的民族乡村振兴“百里廊道”示范带。除了打造“网红项目”,武义先后承办2届浙江省畲族风情旅游文化节,持续举办28届畲族“三月三”及丰收节、蚕桑节等民俗活动,放大民族节庆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畲族文化从上墙到入心,“文旅融合、产业发展、品牌打造”多点开花,“住畲居、品畲味、玩畲寨、游畲乡”成为新风尚。积极实施“畲红”培育计划,以“畲乡主播”“畲乡经理人”队伍建设为抓手,借助全省“好畲匠”培育工程、乡村振兴讲堂,推动直播经济、网红经济发展,扩大畲乡知名度。非遗传承人蓝晓燕直播教做、销售畲族手工艺品,推广畲族文化。畲乡文化旅游节开幕式上,一批热心畲族文化传播、以直播拓宽畲乡多元致富路的“畲乡主播”获表彰,“山里 山外”“线上 线下”的产销链条进一步拓宽。

依托柳城千年古城的历史底蕴,以及畲族少数民族的民俗风情将文农旅深度融合作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成功创建柳城—西联“畲韵莲乡”省级样板,入选美丽城镇省级样板,成功获评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省级样板。深挖资源,激活潜能,以“绿色”为底色,以“共享”为追求,以“旅游”为主业,以“古韵”为传承,以“和谐”为目标,实施了文物保护修缮、古城风貌整治、历史文化挖掘、城市功能提升等方面的建设,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加快产城景一体融合发展。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观光旅游业等农村新兴业态,推进农、文、旅全域融合发展,

[1] [2]  下一页

最新下设单位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