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九寨沟 > 下设单位 > 正文

绵阳市档案局

发布日期:2016/4/28 8:51:35 浏览:1621

九寨沟市档案局,绵阳市档案局 国家档案局、北京市档案局、四川省档案局、档案局、江西省档案局、四川省档案局网站、国家档案局网站、湖南省档案局、浙江档案局、株洲市档案局、九寨沟市档案局。

这次会议是传达、学习令计划同志重要讲话和全国档案局馆长会议精神,盘点“十一五”收官、谋划“十二五”档案事业发展、安排部署2011年工作的重要会议,国家档案局、省委省政府都非常重视,李和平副局长专程莅川指导,省委常委、副省长钟勉同志百忙之中出席,稍后都将作重要讲话。我们要结合实际,把会议的要求贯彻好、落实好。

下面,我先讲几点意见。

一、关于2010年的主要工作

2010年是完成“十一五”规划的决胜年,我们深刻领会和正确把握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巩固回升、加快发展”工作基调,紧紧围绕服务“两个加快”和促进科学发展的主题,集中精力抓了几项重点工作,我先概要回顾。

(一)以创建示范乡镇为抓手,努力补齐“三农”档案工作“短板”

当前,农村档案工作不能适应服务农村改革发展的新要求。去年3月下旬,我们和省委农工委在攀枝花市召开了全省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现场会议,总结、推广近年来各地开展“创建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和示范乡镇”试点活动的先进经验。一年来,各级档案部门和各“涉农”部门上下联动、横向联合,切实加强业务指导和培训工作,建立健全农村档案工作网络,做好档案资料收集、管理,多数市州实现了村村建档目标,村级档案规范化管理工作迅速推开。

(二)以建立健全机制为突破口,强势推进项目档案工作上台阶

近年来,我们努力推动项目档案工作向规范化、制度化方向发展,取得了明显成绩。但同时也存在贯彻执行项目档案管理规章制度不力、监督指导机制不健全、一些项目档案不能齐全完整收集、一些项目竣工未进行档案验收等问题。为此,我们在去年6月和省发改委联合召开了全省重大建设项目档案工作会,着力解决项目档案管理职责分工不明、工作机制不顺等问题,11月中旬又召开了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项目档案验收及移交工作会,进一步明确阶段性工作任务和措施。省政府赵学谦副秘书长两次出席会议并讲话,省发改委大力支持,各项目主管部门和建设单位积极配合,去年各级档案部门在项目档案登记管理、监督指导和专项验收等关键环节的工作明显加强。

(三)以确保档案安全为底线,认真落实安全体系建设的新要求

近年来,我们始终紧绷档案安全这根弦,认真总结、汲取汶川地震灾害以及在抗震救灾工作中抢救保护档案的经验和教训,开展各种形式的安全教育和督促检查,确保了灾后没有出现新的档案安全事故。5月12日,国家档案局在我省召开了全国档案安全体系建设工作会议,总结汶川地震中档案部门积累的抗震救灾经验,对加强档案安全保密体系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全省各地以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精神为契机,增强安全责任意识,着力改善安全保管条件,加强档案库房管理和安全制度建设,增添措施堵塞安全漏洞,守住了档案安全这条底线。

(四)以迎接综合评估为载体,努力促进各项工作均衡发展

开展综合评估是国家档案局“十一五”期间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档案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自2007年以来,我们以综合评估指标体系为依据,对各项工作全面部署、统筹协调、狠抓落实,战胜汶川地震灾害等各种困难,努力推动档案法制建设、馆库基础建设、档案资源建设、干部队伍建设以及档案抢救保护、编研利用、教育科研等各方面工作全面发展。去年11月底,我省档案事业顺利通过国家档案局综合评估,获得“全国档案事业发展综合评估先进单位”称号。

(五)以贯彻落实7号文件为重点,努力营造加快发展的大环境

去年3月,省委办公厅和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档案工作的意见》(川委办发[2010]7号文件),这是以省委省政府名义印发的关于档案事业发展的第一份全面的、系统的政策性文件,我们及时组织学习和贯彻落实。各地在贯彻落实中,大都结合实际,以党委政府的名义出台相应的政策,较好地解决了档案保管保护经费预算、基础保障条件、机构和人员编制、管理体制等带有长期性、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

(六)以“加快发展”为基调,精心谋划档案事业“十二五”规划

去年4月,省档案局举行中心组及副处级以上干部学习会,贯彻7号文件精神,谋划档案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这次会议对近几年的工作思路、工作基础和“十二五”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充分讨论,统一思想认识。提出“十二五”期间档案事业发展“政策利好”更多,宏观环境更好,制定“十二五”规划要突出“加快发展、跨越发展”的基调,对主要目标和重点工作安排要跳起摸高、适度超前。在《规划》调研、起草过程中,多次召开不同层面的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多次修改,数易其稿,形成了这次会上印发的文本。

总之,2010年我们着力薄弱环节、狠抓重点突破,在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的同时,也推动了档案事业自身加快发展,确保了“十一五”目标圆满完成。

二、关于“十一五”工作的回顾

“十一五”是四川档案工作崛起于艰难,思想大解放、工作大推动、事业大发展的五年。这五年,我们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国家档案局加快“三个体系”建设和实现档案馆“五位一体”功能的发展战略,牢固树立“大档案、大服务”意识,主动融入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以服务促业务、用作为换支持”,努力推动档案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一)档案服务工作卓有成效

1.服务抗震救灾,档案利用工作大有作为。汶川地震发生以后,省档案局立即组织编研人员把四川历史上发生的10次强地震灾害档案资料整理、编纂成《四川强震灾害档案实录》送到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参阅。积极与河北省、云南省以及唐山市、丽江市档案局联系,并派人专程赴河北省将唐山地震档案资料中关于抗震救灾部署、安排、总结、存在的问题、以及灾后重建规划等珍贵资料约300页复印,连同云南提供的丽江大地震灾后重建档案资料200多页进行整理汇总,送省政府有关部门,为我省灾后重建工作提供参考。地震灾区各级档案部门全力以赴开展抢险救灾、保护档案、收集地震资料、服务灾后重建,为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做出了积极贡献。

2.服务“两个加快”,项目档案工作推进有力。“十一五”期间,我们切实加强项目档案管理。全省进行重大建设项目档案专项验收289个,其中省档案局组织和参加的验收106个。2008年7月,省政府同意由省档案局和省发改委、经委、建设厅联合印发《四川省重大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办法》,我们举办重大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培训班,为项目参建单位和档案部门培训人员2000多人次。2009年和2010年,我们组织开展重大建设项目和灾后重建项目档案工作执法检查。2010年联合省发改委召开全省重大建设项目档案工作会,共同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全省重大建设项目档案工作的通知》。

3.服务新农村建设,“涉农”档案工作显著加强。“十一五”期间,省档案局先后与有关部门联合印发了《四川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档案管理办法》、《四川省农村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档案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2008年印发了《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意见》,并从2009年起,把开展“创建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区)和示范乡(镇)”试点活动纳入对各市(州)档案工作的目标考核内容。2009年,国家林业部和国家档案局在我省召开全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档案工作会议,总结、推广四川开展林权改革档案管理的工作经验。2010年3月,全省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现场会后,各地采取有效措施推动村村建档,截止2010年底,全省已有40201个行政村建立档案工作,建档率86%;3453个乡镇达到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要求,达全部乡镇的75%。

4.服务和谐社会建设,民生档案工作深入开展。“十一五”期间,四川各级档案部门切实加强查阅场所建设,积极开展网上预约、节假日预约、电话信函代查、送档上门等便民服务举措,累计接待利用者超过180万人(次),提供档案资料超过500万卷(次),分别比“十五”时期增长14.8和26.3。各级档案部门分类编制民生档案查阅目录,加强林权改革档案、房地产档案、社会保险档案、婚姻档案、破产企业职工档案管理,把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民生档案接收进馆,为民生建设、和谐建设努力做好档案服务工作。

5.服务公共文化建设,档案编研工作推陈出新。“十一五”期间,各级档案部门立足馆藏资源,加强编研工作,大力开发档案文化产品,形成了一大批编研成果。编辑出版《中国共产党四川省历次代表大会简介》、《四川解放档案文献图册》、《改革开放三十年重要档案文件(四川卷)》、《辉煌六十年——四川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图册》、《成都解放档案文献选编》、《留在抚边的红色记忆》、《贡井盐业历史文化研究文集》、《盐商文化研究》、《内江书画名人》、《甘孜州辉煌六十年》、《杨超在攀西》等档案文献史料40余种;举办《和谐成都》、《忆盐都抗战、传爱国颂歌》、《千年盐都百年体育》、《攀枝花城市建设》等专题展览40余个。录制《成都“搭档”》、《铁血青年远征抗战》、《典藏凉山历史记忆》等电视专题片20余集。

6.服务政府机构改革,机关档案工作主动跟进。2009年底,省政府召开机构改革动员大会,省档案局立即抽调力量、提前介入,对省政府机构改革中撤、并单位的档案归属、流向进行了调查摸底,并分别提出处置方案。同时对全省政府机构改革单位档案清理、移交工作进行部署,经省政府领导同意,印发了《关于加强机构改革中档案管理工作的通知》,以确保机构改革单位档案完整、安全。目前,省经委的档案已顺利接收进馆,省信息产业厅、中小企业管理局、省物价局等单位的档案正在加紧整理之中。

(二)档案馆库建设跨越发展

1.投资和建设规模连年增长。2007年,全省投资2179万元,完成了15个档案馆改、扩建。2008年,尽管遭遇汶川大地震和国际金融危机双重冲击,全省档案馆库建设仍然较快发展,完成投资3075万元,建成10个档案馆,总面积达3.47万平方米。2009年,除灾后重建项目外,全省11个档案馆竣工投入使用,总面积近4万平米,遂宁、广安、资阳三个市档案馆投入使用。

“十一五”期间,全省建设国家综合档案馆43个,累计完成建筑面积13.51万平米,相当于“十五”末档案馆总面积26.58万平米的二分之一。这些新建的档案馆,都严格执行《档案馆建设标准》和《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充分考虑了档案馆“五位一体”功能需要和未来发展需要,基本保证了“面积达标、设施完善、功能齐全,具备档案安全保障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的目标要求。

2.“两项规划”顺利启动实施。汶川地震以后,全省共有42个档案馆纳入国务院《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其中重建项目36个,建设规模15.58万平米,计划投资5.07亿元。截止2010年底,都江堰、九寨沟、三台、南江等8个重建项目已投入使用,石棉、南部、旺苍等8个项目主体完工进入装修,累计完成馆库面积7.2万平米;苍溪、平武、盐亭等12个档案馆开工建设,广元市、绵阳市等8个档案馆完成开工准备。

2009年8月,我省142个档案馆纳入国家中西部地区县级档案馆建设规划,需要新建41.8万平米,中央财政和地方投入总额达9.32亿元。2010年中央财政先期安排资金6亿元在全国进行试点,其中四川5000万元,我们已在16个县(市、区)启动首批县级档案馆建设试点。

“十一五”期间,眉山、乐山、广安、遂宁、资阳、雅安等市档案馆先后建成投入使用,巴中市档案馆主体竣工,绵阳和广元市档案馆纳入了汶川地震灾后重建项目,凉山州、南充市、宜宾市新档案馆建设也在2010年立项启动。省政府安排1300多万元专项经费,支持省档案局对库房大楼和办公大楼进行维修改造。

(三)档案业务工作蓬勃发展

1.资源建设成效明显。“十一五”期间,各级档案部门依

[1] [2] [3] [4]  下一页

最新下设单位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