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九寨沟 > 下设单位 > 正文

新时代人民法庭建设案例(六)

发布日期:2024/2/27 10:36:42 浏览:45

区。近年来,随着辖区进入城乡转型关键期,各类矛盾纠纷高发频发,白市驿法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依托成渝古驿道茶馆文化,结合当地群众喜好以“摆龙门阵”形式磋商议事的特点,打造“‘白·典’龙门阵”调解品牌,联动辖区多元解纷力量,全方位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以品牌赋能,以文化增效,推动辖区诉源治理走深走实。2022年以来,新收案连续两年下降,年均降幅13.24,调撤率46.85。

一、深入基层就地“摆”,建立矛盾化解“前哨站”

发挥“白·典”龙门阵调解品牌号召力,协助党委政府共建基层诉源治理中心,引导辖区群众形成“就近就地”解纷新风尚。

一是打造群众身边“调解室”。积极争取党委政府领导支持,在辖区街镇成立“诉源治理中心”,法庭以“龙门阵”工作站形式进驻中心,建立“街镇党委—诉源治理中心—法院工作站”三级联动治理体系,中心按照“1名镇(街)负责人 1名驻点法官(工作站) 1名联络员 N名调解员”模式配置调解团队,做实“风险源头排查、纠纷就地化解”。

二是构建矛盾梯次“过滤网”。诉源治理中心按照“一般纠纷网格、村社就地化解,较大纠纷中心提级化解,重大疑难矛盾纠纷部门联动化解”思路,建立“基层调解组织—诉源治理中心—镇街部门—诉讼立案”4级解纷过滤网,“龙门阵”工作站即时通过司法确认程序对调解协议赋予效力和强制执行力,帮助调解组织树立解纷权威,推动辖区矛盾纠纷分层分类实质化解。2023年中心所在街镇一审案件立案数同比下降25,调解成功率达90,妥善处置涉案金额近1亿元的150名罐车司机重大群体性矛盾纠纷,获《法治日报》《中国长安网》《重庆日报》《重庆新闻联播》等媒体专题报道。

二、多元联动一起“摆”,拓展纠纷联调“朋友圈”

搭建上下畅通、部门互通、即时联通的矛盾纠纷险情联络网,实现小事早消、大事同商、难事共办。

一是完善立体解纷网络。联合驻庭和各镇、村人民调委会,构建以法庭为中心,辐射辖区六镇6个联络站、57个村社联络点、69名便民诉讼联络员的“庭、站、点、员”便民诉讼网络,定期开展业务培训,加强调解指导,壮大调解队伍。2022年以来,开展调解员培训23次786人次,指导化解纠纷200件。

二是强化重点单位协调联动。建立与各镇政府及派出所、司法所、交巡警大队联络对接机制,法官常态化列席各镇综治例会,及时研判处置涉农村土地、集体资产分配等与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纠纷。2022年以来,联合排查基层矛盾纠纷230余起,指导各调解平台调解成功案件388件,带动20起群体性纠纷诉前化解。

三、文化融合创新“摆”,擦亮法治宣传“金名片”

以“白·典”龙门阵为牵引,带动古驿道丰富传统文化焕发社会治理新生机,探索“一镇一品牌”乡村法治新路径。

一是融合当地非遗文化,创意普法受欢迎。融合“走马镇民间故事”“白市驿川剧”等国家级、市级非遗文化,邀请非遗传承人、乡贤耆老等担任“白·典”龙门阵特邀人民调解员,成立“法治故事宣讲团”,选取婚姻、赡养、继承等方面典型案件改编为曲艺故事,以讲故事、演戏剧等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普法,让法治理念深入人心。2023年“走马法治故事会”改编典型案例5件,开讲15期,1100余人次参与旁听。

二是融合基层治理品牌,定制普法有成效。借助金凤镇“老杨群工”、石板镇“黄堰茶馆”等本地社会治理品牌,常态化开展普法宣传,针对当地村社涉邻里关系、婚丧嫁娶、土地流转等方面的法律需求,按需到场进行法治宣传、开展巡回审判、提供法律咨询、参与纠纷化解,提升解纷实效。2022年以来,开展定制巡回审判、法治宣传等活动30余场6000余人次。

新时代人民法庭建设案例第232号

四川省峨眉山市人民法院峨眉山旅游环保法庭

打造“云上金顶”综合治理体系

激活人民调解内生动能

四川省峨眉山市人民法院峨眉山旅游环保法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培育“云上金顶”司法保障品牌,不断激活人民调解内生动能,全力建设无讼5A景区,司法护航峨眉山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永续发展。

一、聚焦源头治理,降低成诉风险隐患

一是建好调解人才“蓄水池”。积极“请进来”,邀请村、社区人民调解员、网格员参加“法庭开放日”观摩庭审。主动“走出去”,选派资深法官兼任人民调解指导员,就民间借贷、土地流转等常见纠纷,走村下社“一对一”指导调解。2023年以来,开展人民调解业务培训、指导12次,实现200余名人民调解员全覆盖。

二是用好专业队伍“指挥棒”。确立“法官+人民调解员”参与村(社区)解纷新模式,以“定时+预约”协同推进诉源治理。法官定期“把脉会诊”辖区小区治理、旅游秩序的疑难纠纷,邀请民宿、旅游、物业管理等行业协会共同参与。聘请具有专业知识人员为特邀调解员派驻法庭,开展诉前委派、诉中委托调解。2023年以来,法庭参与人民调解110次,作出司法确认42件。

三是架好纠纷排查“预警器”。建立辖区矛盾纠纷排查预警机制,法官与社区干部、村民小组长、网格员建立联络台账,对社情民意进行“滤网式”分层过滤,及时通过人民调解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2023年以来,成功排查化解辖区风险隐患27起,无一群体性事件发生。

二、强化多元解纷,推动诉前快速化解

一是设立“移动法庭”就地解纷。依托景区科技法庭、车载旅游巡回法庭,在景区游客中心设“24小时法院”,在清音阁、万年寺、雷洞坪等人流密集景点设法官工作站和法官联络点,构建覆盖全山的“院庭站点”立体解纷网络,引导游客、商家、景区百姓优先选择人民调解就地维权、快速解纷,时间成本大幅降低。

二是实现“跨域协同”无缝衔接。与政协共建“协商+诉源治理”机制,促成“基层法庭、司法所、派出所、法律服务所、政协协商议事室”五方达成调解共识,推进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推广运用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将线下18家基层治理单位、3个行业调解组织一体纳入,联动解纷。2023年以来,法庭收案数量同比下降8。

三是畅通“云上互联”合力化解。依托“云上金顶”司法保障中心,提供“云端”调解服务,法官与人民调解员共同参与,实现“小事不出景区、大事不出旅程”。建立“内联外合”机制,对内与景区管委会、景区交警、文旅、商务等部门实时连线,对外与九寨沟法庭等省内27家景区法庭开展司法协作,“隔空”合力化解纠纷。近3年,诉前化解猴子伤人、滑竿摔伤等涉旅纠纷287件,仅5件进入诉讼程序。

三、服务基层善治,涵养法治文明新风

一是当好群众普法“贴心人”。打造“桉树之下·法治小巷”,以“案例集+法治连环画”展示旅游环保案例。组建“云上金顶”普法小分队,“法官+人民调解员”开展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法官讲法”“法官来了”活动32场,首场普法直播全网观看量80余万人次。

二是当好产业发展“服务员”。组建“法官+人民调解员+茶叶协会领头人”组成的普法解纷队,深入茶园、茶企就用工、运输、买卖等涉法风险以案释法,就地化解产业领域矛盾纠纷16件,为区域品牌价值逾41亿的“峨眉山茶”特色产业提供精准法律服务。

三是当好党委决策“智多星”。出台《人民法庭与基层组织对接工作机制》,每年向辖区镇乡党委政府发送《法庭工作信息专报》2次。与辖区4个乡镇党委政府建立民间纠纷成诉情况通报机制和重大矛盾纠纷预警双向通报机制,2023年以来,收到乡镇党委政府涉旅游地产、征地拆迁风险预警6次,法庭发出法律风险建议35条,促进基层治理精细化、精准化。

新时代人民法庭建设案例第233号

陕西省蓝田县人民法院玉山人民法庭

“三前三早”找准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化解最大“公约数”

陕西省蓝田县人民法院玉山人民法庭充分发挥人民法庭在诉源治理中的“桥头堡”作用,构建“前置防线,控制在早;前端化解,处置在早;前瞻治理,预防在早”的“三前三早”工作机制,创设“法庭 司法所 派出所 村调解委员会 乡贤调解员”的“链条式”解纷模式,打造以蓝田《吕氏乡约》文化为内涵的“蓝约融治”诉源治理品牌,推动矛盾纠纷见之于未萌、化之于未发、止之于未讼。

一、枫桥 乡约:前置防线,力促纠纷控制在早

一是能动融入。县委政法委与县法院、司法局等17家单位联合印发诉源治理实施方案,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矛盾纠纷多元预防化解机制。玉山法庭充分发挥法庭职能,将诉源治理工作置于镇党委领导的基层治理大格局,定期召开成员单位“枫桥 乡约”联席会议,对辖区潜在社会风险及矛盾纠纷进行预判,提出防控预案,研究源头治理措施。

二是横向联动。法庭加强与司法所、派出所的沟通联系,设立“庭所共建三治融合”工作室,建立信息共享、业务协同、诉非衔接机制,实现矛盾纠纷前端化解。

三是精准发力。对成讼案件,法庭针对辖区、案件类型、多发矛盾纠纷集中点进行排查、汇总,形成横向、纵向对比汇总表,挂图上墙、提示预警,定期向辖区党委政府通报,形成辖区矛盾纠纷研判、会商机制。针对案件多发、类型集中的镇街,法庭组织干警深入实地进行面对面、手把手、点对点指导解纷,避免纠纷成讼。同时,通过纠纷的调处及案件的审理,对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发现的管理漏洞提出有针对性的司法建议,避免衍生案件发生和类案成讼。

二、建链 强链:前瞻化解,力促纠纷处置在早

一是建强“链条式”解纷模式。玉山法庭制定《“链条式”人民调解机制实施方案》,将司法力量下沉社区、乡镇,形成“法庭 司法所 派出所 村调解委员会 乡贤调解员”的“链条式”调解模式。乡贤调解员先行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进行调解,对不能化解的纠纷,求助于村调解委员会,村调解委员会联系法庭,法庭根据案件需求邀请司法所或者派出所共同参与,协同发力,共同化解。

二是推行“表格式”释法析理。根据乡村纠纷特点,针对婚姻家庭、赡养、抚养、相邻关系等,建立表格式释法析理调解模板,将蓝田本土《吕氏乡约》传统精髓和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金句引入模板,有效指导调解工作。

三是落实“多元化”培训指导。根据不同调解力量,分别组织乡贤、村干部、镇妇联、基层调解委员会通过现场培训、视频讲解、参与旁听案件审理、学习常见纠纷典型案例等形式,向调解组织、调解员讲解矛盾化解依据、纠纷调处步骤,提升调解技巧和能力。近年来,玉山法庭共培训指导乡贤调解员、“法律明白人”等累计200余人,指导人民调解员化解纠纷135起,组织交流、座谈30余次。

三、办案 普法:前瞻治理,力促纠纷预防在早

一是聚焦常见纠纷精准普法。对家事纠纷、劳务纠纷、邻里纠纷、交通事故纠纷等常见多发矛盾,开展法律知识普法讲座,提高弱势群体法治意识和维权能力,引导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

二是立足巡回办案现场普法。将普法向“矛盾纠纷”延伸,通过巡回审判、就地调解、现场观摩等形式,实现普调结合。在巡回审判现场通过事中明法、事后析法,让群众切身感受到调解解纷的优势,当遇到相同、类似的纠纷时,首选调解解纷机制。

三是注重在线宣讲多维普法。法庭干警走进陕西农村广播《法官说法》、座谈“蓝约说”栏目、录制普法小视频等,开展全面普法。通过喜闻乐见、贴近群众生产生活的广播、短视频,让更多群众了解法律知识,多期被中央、省、市多级媒体采编推送,社会效果良好。

新时代人民法庭建设案例第234号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人民法院大满人民法庭

立足指导调解职能打造“四化”品牌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人民法院大满人民法庭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四化”调解工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最新下设单位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