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九寨沟 > 下设单位 > 正文

新时代人民法庭建设案例(六)

发布日期:2024/2/27 10:36:42 浏览:44

次。设立家事调解室,聘任退休社区书记担任调解员,协调化解家事纠纷368起。设立家庭教育指导站,指导开设“父母课堂”和家教讲座。

二是创建近邻解纷站点。依托法官工作室设立“近邻评理室”“邻里说事堂”,让邻里遇到问题有地方“找说法”,发生矛盾有平台“来评理”,为矛盾纠纷“开药方”,为人民调解“做示范”。法官工作室三年来为群众答疑解惑1291次、诉前联动化解纠纷991件。

三是创建社区化讼平台。主动融入基层治理,与辖区村居开展结对共建,定期开展司法问诊,与网格员、社区村组干部、驻村民警等开展矛盾纠纷分析研判和调处跟踪指导,共梳理化解矛盾纠纷210余起,一体推进“化讼、少讼、无讼”。

二、弘扬闽南文化内涵,做实小案大道理

闽南文化源远流长,漳州是世界闽南文化交流中心。巷口法庭充分挖掘运用闽南文化中蕴含的情理法,从小案入手、从小事做起,推进“法治、德治、自治”三同步,画好辨法析理崇德的“同心圆”。

一是以案释法打造普法“好课堂”。针对多发易发的矛盾纠纷形成的诉讼案件,法庭常态化进社区开展巡回审判,把庭审现场作为普法课堂,把典型案例作为调解教材,将法言法语与俚语俗谚相结合,在乡音法味中弘扬闽南独特的“和贵”理念。

二是情暖万家塑造守法“好厝边”。以“亲和睦诚”的闽南厝边文化指导调解,充分发挥社区邻里和宗亲族老“人熟、地熟、民情熟”的本土优势,吸纳充实人民调解员队伍,并将“闽南茶文化”融入调解评理,以泡茶品茗的握手言和消融对簿公堂的唇枪舌剑,实现“咱厝人解决咱厝事”。

三是德润人心营造崇法“好家风”。注重闽南地区家族血脉关系和村社地缘特色,善于将家训族规、乡规民约、公序良俗融入调解与裁判,适时开展接地气、类型化庭审观摩和案例指导,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好家风”绘就社区解纷好“枫”景。

三、集聚先进典型效应,做好小庭大文章

“时代楷模”“最美基层法官”黄志丽,是巷口法庭首任庭长。巷口法庭始终秉承“小法庭、小法院”的责任担当,发扬诉讼调解和指导调解优良传统,推动“人民法庭、调委会、派出所”三融合,凝聚定分止争息诉的“向心力”。

一是完善以“黄志丽工作法”为引领的诉调对接机制。运用“调查研究贯穿始终、亲和调解贯穿始终、释法说理贯穿始终”的黄志丽工作法,以“如我在诉”的意识站位,加强指导调解工作,发挥乡情亲情、民风民俗、法官工作室作用,不断提高调解成功率。

二是完善以“先模人物”为示范的人民调解机制。发挥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好人榜”获得者赖水顺的金牌调解室作用,加强与多元调处中心对接,通过“人民调解、行业调解 司法确认”衔接模式,实现就地指导调解、就地司法确认的诉非直通快车道。

三是完善以“一庭一所”为主体的大调解机制。与“全国枫桥式派出所”巷口派出所共建“庭所联动”模式,以街道为单元、以法庭为支撑,实现警官与法官联手、警情与案情双查,打造全过程全天候的“巷安”调解工作室,协同化解诉前矛盾纠纷685件、申请司法确认368件,促进建设平安小巷、和谐小巷、幸福小巷。

新时代人民法庭建设案例第229号

河南省宁陵县人民法院城郊人民法庭

探索“直播带法”服务乡村振兴

河南省宁陵县是中国酥梨之乡,拥有国内单体面积最大的22万亩酥梨生产基地,辐射带动周边20余万人脱贫致富。乡村振兴离不开法治保障。河南省宁陵县人民法院城郊人民法庭瞄准移动网络这块“新阵地”,积极探索“直播带法”普法宣传新模式,探索出一条创新诉源治理、服务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一、以“直播带法”为纽带,凝聚解纷合力

一是组建直播小组,找准“支撑点”。为充分凝聚各方力量,广泛参与源头治理,城郊法庭组建“直播带法”小组,由懂法律的资深法官“搭档”懂直播的青年干警,联合派出所、司法所及辖区村委会等基层组织,邀请律师、社区工作者、基层网格员、人民调解员等参与直播和互动。每周提前预告开播时间、宣讲主题,选取午后、晚间群众在线较多时段直播,每期时长两个小时,以提升普法和解纷效果。

二是聚焦人民调解,找准“发力点”。人民调解既是“直播带法”小组重要组成力量,也是“直播带法”积极互动对象。每次直播前,城郊法庭充分了解辖区人民调解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分析研判近期调处纠纷的类型,精心准备相关直播内容,告知调解员直播时间和观看方式。辖区人民调解员纷纷进入直播间互动,主播在线回答调解难题,将指导人民调解工作融入“直播带法”,强化诉源治理合力。两个多月来,通过“互动式”法律指导,共排查、化解矛盾纠纷120余件。

三是借助媒体优势,找准“落脚点”。“直播带法”小组积极寻找优质载体,通过与正能量“网红”“大V”直播间合作,提升“直播带法”知名度和影响力。定期做客“法治时空”“王村长”等直播间,借助其较高的人气流量,提升诉源治理和服务乡村振兴的效果,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环境。

二、以群众需求为中心,丰富直播内容

一是“靶向式”选取主题。针对群众关心、关注的“520”红包是否是赠予、婚前房产加了名到底归谁、怀孕后被调岗降薪怎么办、买到泡水车如何维权等热点问题,“直播带法”小组提前研讨拟宣讲和解答的普法内容,进行“靶向治疗”,大力宣传“和为贵”“无讼”等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及诉前调解“多快好省”优势,推动培树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2023年12月,法庭围绕婚姻家庭主题连续开展普法直播,在法官深入解读婚姻的意义、家庭的责任及子女的成长中,一位原本执意要离婚的女性深有触动,向法庭提交了撤诉申请书。

二是“订单式”在线解答。根据直播观众临时提出的法律疑问,一对一“把脉问诊”,从法律层面作出专业解答,适当给予道德、心理上的疏导,帮助“老铁”当场解开心结,或者给予维权、解纷指引。某房地产公司起诉业主乔某,要求其继续支付房屋首付款,乔某以手部受伤没钱为由予以拒绝,乔某在城郊法庭普法直播时进行法律咨询,经法官解答后知道自己存在败诉风险,遂主动找到法官,与房地产公司达成调解协议。2023年,城郊法庭以调解结案和当事人经调解自愿撤诉案件数达384件,占受理案件总量的43.2。

三、以乡村振兴为目标,强化普法宣传

一是服务农民增收。法官们将法律咨询与宁陵特色农产品销售相结合,总结群众在网购时可能遇到的消费者维权等问题,结合产品本身的专利、实用新型等情况进行普法,既能减少农产品自身的涉诉情况,又有利于展示诚信,用“带法”促进“带货”,为辖区农民增收致富提供法治保障。

二是服务产业发展。城郊法庭辖区电商产业园年交易额已突破15亿元,带动群众网络创业就业1800余人。城郊法庭整合优秀法官、人民调解员、高校教授等资源,组成“宁法主播团”走进辖区企业,就商标、专利保护、安全生产、新业态用工等相关问题答疑解惑,促进电商依法规范经营,发放《电商从业人员法律指南》1000余册,为乡村振兴贡献法治力量。

新时代人民法庭建设案例第230号

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八步区人民法院桂岭人民法庭

“三三三”调解工作法护航桂粤湘边界和谐

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八步区人民法院桂岭人民法庭坐落于桂东千年古镇桂岭镇,地处桂粤湘三省(区)交界处,素有“一脚踏三省”之说,壮族瑶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地众多。近年来,桂岭法庭立足地域特色,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抓前端、治未病”,创建“三三三”调解工作法,护航桂粤湘边界和谐。2021年以来共审结案件1164件,其中调撤结案746件,调撤率64.09,新收案件数2022年同比下降17.92,2023年同比又下降7.01。

一、设立三大平台,打造边界纠纷类型化调解新模式

边界群众相邻、侵权、借贷等纠纷及民族纠纷、家事纠纷占桂岭法庭受理纠纷总数的75,法庭因案施策构建三大类型化调解平台,提升矛盾纠纷调处化解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是设立“14580”(有事我帮您)调解工作室。依托调解工作室,联合广东省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人民法院永和人民法庭、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人民法院水口人民法庭创建边界法庭跨区域协作机制,同时会同乡镇综治办、司法所、村“两委”等建立“法庭 N”调解机制,2022年成立以来调处边界群众相邻、侵权、借贷等纠纷154件。

二是设立民族法治事务调解室。邀请乡镇统战委员、政法委员以及通晓瑶话壮话、乡风民俗的“村老族老”入驻调解室,形成以“法官 贝侬 瑶老”为主体的调解员队伍,促进民族纠纷在“法、理、情、俗”有机融合中化解,2022年成立以来调处边界民族纠纷158件。

三是设立家事调解工作室。借助辖区婚姻家庭调解委员会,特邀妇联、民政、学校等部门工作人员入驻调解工作室参与家事纠纷调解,委托心理咨询师对部分当事人进行心理疏导,深化“情绪疏导 亲情融化”家事调解工作法,妥善化解家庭矛盾。2021年以来审结家事案件417件,其中调撤结案292件,调撤率70.02。

二、选派三名指导员,形成边界纠纷法治化调解新合力

扎实推进人民法院调解平台“三进”工作,选派三名业务骨干担任人民调解指导员,通过实务指导、法治课堂、案例研讨等方式,结对指导辖区人民调解组织及调解员开展调解工作。2021年以来以“指导员 调解员”模式成功调解纠纷340件。

一是注重以案促调。印发业务指导案例,开展案例交流研讨,对常见矛盾纠纷进行类型化指导,提升调解员法律知识储备,通过“既判案例 诉前调解 庭外和解 撤诉”方式,提升调解员调解成功率。2021年以来印发业务指导案例15份、举办案例交流研讨13次。

二是开展以庭代训。选取婚姻家事、相邻纠纷等典型案件,邀请调解员旁听庭审,提高调解员依法调解的能力和水平。同时加大巡回审判力度,在开展巡回审判时邀请调解员就近旁听。2021年以来共邀请调解员旁听庭审50余次。

三是指导律师调解。制作《律师参与多元解纷倡议书》,联合辖区司法所、律协完善律师参与诉前诉中调解及判后答疑机制,主动邀请律师参与多元解纷工作,引导更多矛盾纠纷通过律师调解渠道化解。2022年签署倡议书以来,律师参与调撤案件106件。

三、抓实三个环节,构建边界纠纷一体化调解新格局

打造“全程全员皆调解”品牌,为边界乡镇当事人提供贯穿诉前、诉中、诉后全流程联合调解服务。

一是强化庭镇联动,推进解纷关口前移。与辖区乡镇分别签署促进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工作方案,推动在矛盾纠纷多发村成立“诉源治理工作站”,构建“法庭 乡镇 网格员 诉源治理工作站”四层联动矛盾纠纷化解体系,定期开展矛盾隐患排查,针对基层治理薄弱环节发送司法建议5份,选取无讼少讼村屯挂牌“无讼示范村”,实现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化解。

二是强化“要素式”链条,优化诉调衔接流程。实行“要素式诉前调解 要素式快审”模式,由法庭立案人员负责诉前调解引导,调解员负责诉前调解,在调解准备阶段指导当事人填写《要素指引表》,在调解期间进一步提取调解要素、审判要素,调解不成立即转立案程序,推进要素式调解与要素式审判无缝衔接。2023年法庭平均结案时间降至46天,同比缩短11天。

三是强化判后答疑,促进案结事了人和。上诉案件由一审法官与调解员在上诉期内共同判后答疑及再调解,调解员从“中立者”角度帮助当事人理性面对争议、客观认清结果、助推息诉罢访。桂岭法庭近三年服判息诉率均超过94,高于全区平均水平。

新时代人民法庭建设案例第231号

重庆市九龙坡区人民法院白市驿人民法庭

讲好“白·典”龙门阵共话驿路新“枫”景

重庆市九龙坡区人民法院白市驿人民法庭是典型的城乡结合法庭,下辖六镇均位于西部(重庆)科学城核心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最新下设单位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