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九寨沟 > 下设单位 > 正文

四川概况--南海网

发布日期:2016/12/31 9:44:51 浏览:1204

54.新增九寨黄龙机场、攀枝花机场两条空中走廊;四川联通GSM七期扩容工程等项目竣工投产;南广高速公路、福堂水电站、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成都沙河综合整治工程、“送电到乡”工程等一大批重大项目建设加快;都汶高速公路、遂渝铁路、双流机场北指廊、广安电厂二期等项目开工建设;邻垫高速公路、宣汉天然气开发利用等项目前期工作取得新进展。

消费稳中趋旺

全年服务业增加值2061.7亿元,增长10.1.住房、汽车、旅游、教育、通讯服务等消费热点继续趋旺,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91.1亿元,增长10.8.人均消费支出5759.1元,增长6.4.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5.4。

外贸增速较快

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56.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6.2.其中出口总额32.1亿美元,增长18.5,进口24.3亿美元,增长38.1。全省外贸出口形成了以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民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为主体,一般贸易为主要方式,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导,传统市场为重心的多元化格局。

2003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首破5000亿元大关,GDP达5456.3亿元,增长11.8,增速创十年来最好水平,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2.7个百分点。经济总量居全国第9位,西部第1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36.3亿元,增长18.6。一二三产业的比例由2003年的21.1:40.6:38.3调整到2003年的20.7:41.5:37.8。根据跨越式发展战略,四川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水电、机械冶金、医药化工、食品饮料、旅游等支柱产业,五大工业支柱产业完成增加值814.9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70.5,增长22.3,有力地支撑了四川经济尤其是工业经济的快速增长。

西部经济强省建设创造新业绩

电子信息产业亮点凸现四川信息产业重点围绕五大类产品的产业化和国家六大基地建设,省委,省政府从宏观上整合以电子科技大学等院校的人才和企业优势,并加大投入力度。成都高新区打造“西部硅谷”初露端倪。长虹、托普、国腾、鼎天、乐山菲尼克斯、成都英特尔等一批优势企业发展态势良好。

2003年,彩电销售量、半导体器件产销量、有线广播电视系统市场占有率居全国1位。全省信息产业实现营业收入510亿元,完成增加值274亿元,增长24.9。

旅游产业发展势头良好

2003年8月,首届全省旅游发展大会在乐山召开,提出重点打造峨眉山“中国第一山”、大九寨国际旅游区、卧龙中华大熊猫生态旅游区、三星堆古遗址文化旅游区、都江堰——青城山旅游区等五大旅游精品景区。

省委、省班会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努力克服“非典”不利影响,去年入川中外游客8448.6万人次,其中境外游客45.1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20.8万元,增长10.7。

水电产业开发快马所鞭

利用得天独厚的水能资源,抓住“西电东送”的机遇,四川着力抓好“川电外送”和“四江十库”工程建设。国家重点工程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进展顺利。“三江”流域水电流动开发全面启动,金沙江上的溪洛渡、向家坝电站、雅砻江上的锦屏电站、大渡河上的瀑布沟电站等重大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加快推进,一批待建水电项目将从2004年起陆续上马。

机械冶金产业优势增强

四川矿产资源十分丰富,钒钛资源居全国第一。2003年,冶金行业强强联合,攀钢重组长城特钢等获得成功;德阳东电生产发电机转子“巨无霸”在三峡电站安装成功;北大方正凉山稀土精矿和产品深加工进一步推进,产业链和不断延长;日本与成都合资生产的柯斯特客车奔驰神州。

医药化工产业前景喜人

到2003年,四川拥有近100家医药企业和1000多家医院。一批医药科研成果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励,并正在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四川)基地建设取得较好成效,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园建设快速推进,迪康制药等14个项目建成投产,7个中医药研究中心建设全面展开,中医药研究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

在化工方面,自贡鸿鹤甲烷氯化物生产线等重大骨干项目建成投产,开工建设了自贡汇维仕涤纶短纤项目,四川天华1.4-丁二醇系列等项目的前期工作进展加快。

饮料食品产业再展雄风

川酒、川猪、川菜美名天下扬。2003年川酒“六朵金花”进一步做大做强。四川“啤酒大王”蓝剑集团实现资本扩张,兼并、重组川内外多家企业。

全年出栏肉猪7458.5万头,肉类总产量达到790.8万吨。川菜的产业化、标准化步伐加快。

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取得新成就

为了保护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长江,四川人民从大局出发,举全省之力,努力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全面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退林、退牧还草、水土保持、环境综合治理五大工程。全年完成成片造林70.4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26.6.

天然林保护成果喜人

四川在174个县市区全面停止天然林采伐,对2.88亿亩天然林依法加强管护,巩固了天然林禁伐成果。2003年营造天保公益林360万亩,封山育林159万亩。

退耕还林力度加大

2003年全省完成退耕还林350多万亩,宜林荒山荒地造林350万亩。采取林竹间种、林草间种和“工厂 基地”、“公司 农户”等工作模式,把退耕还林还草与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相结合,实现了“退得下、稳得住、能致富、不反弹”的目标。

退牧还草正式启动

2003年,四川作为西部地区优先启动天然草原退牧还草工程试点的7个省区之一,正式在甘孜、阿坝两州的16个县启动实施退牧还草1440万亩,其中全年禁牧780万亩、季节性休牧660万亩,开展围栏改良草场,治理沙化、退化草地。

水土保持工程稳步推进

在我省岷江、沱江、涪江、嘉陵江、金沙江等流域的37条水土流失严重的小流域内,采取封禁治理、植水保林、坡改梯、建小型水利水保设施等生物和工程措施,治理水土流失,取得显著成效。全省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70万公顷。

环境综合治理迈新步

开展了以岷江、沱江、嘉陵江流域水污染治理为重点的治理整顿工作,“三江”治污取得较大进展。工业污染防治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稳步推进。其中,绵阳市顺利通过“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考核验收,成为西部地区第一个国家环保模范城市。

2003年,完成环境污染限期治理项目728个,投资7.7亿元,在建绿色工程规划项目45项,投资12.2亿元。全省自然保护区已达120个,占全省土地面积的14.3.生态示范区64个,占全省土地面积的26.2.

科技发展令人瞩目

四川是继北京、上海之后,中国又一大科研基地。冬瓜地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0.2。全省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52名,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20万人。

2003年“科教兴川”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继续深入实施,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科技综合实力继续增强。全年R&D经费投入68.5亿元,相当于GDP的1.3;高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174.0亿元,相当于GDP的3.2。成德绵高新技术产业带建设进一步推进,绵阳科技城建设取得良好成效。全省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52家,其中高新区内企业90家。

教育事业谱写新篇

全省有各级各类学校(不含技工校)5.9万所,在校学生1840.9万人。

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高等教育结构与布局逐步优化。普通高校62所,招生18万人,高考录取率达71。在校本(专)科学生51.3万人,增长24.0.在校研究生32171人,毕业研究生5128人。

普通中学5000所,招生174.7万人,在校学生481.1万人。

职业教育、成人教育、民办教育办学形式多样,发展迅速。《四川省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顺利实施,已有143个县实现了“普九”,人口覆盖率达95.有力地促进了民族地区办学条件的改善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文化事业鼓舞人心

文化艺术、广播影视、新闻出版等各项事业继续发展。四川在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第九届评选活动中再创佳绩,4个项目获得“优秀作品奖”和“入选作品奖”,同时获得组织工作奖。川剧《巴山秀才》和木偶剧《三星金沙之谜》分别获全国戏曲奖金奖和杂技“金狮奖”金奖等多项大奖。2003年末,全省共有艺术表演团体88个,文化馆185个,公共图书馆133个,博物馆52个。全年摄制电视剧23部,电影故事片1部,新创重点剧(节)目5台。

广电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村村通”工程和“西新工程”建设继续巩固,有线电视入户工作积极推进。2003年末,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94.8和95.5。我省有7种图书获第六届国家图书奖,获奖数量居全国第4位。全年全省地方报纸出版97种,杂志出版345种,图书出版4150种,出版音像制品135种,电子出版物170种。

文化产业发展跃上台阶。

四川日报报业集团改革取得新突破,集团资产总规模稳步增长,经济实力增强,实现利税6887万元。新华发行集团大力推进连锁营销网络,多元化经营成效明显,全集团年末资产总额达27.85亿元,较上年增长23.73.成都日报报业集团以报业为主业,兼营其它实业取得突破性进展。

省广电集团、出版集团正式成立,电影集团筹建工作有序推进。

体育事业迈出新步

全省大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群众体育活动丰富多彩,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全省新建健身工程137个,累计达340个;新建全民健身路径323条,累计达918条。参加全国第七届少数民族运动会得9金7银3铜,金牌总数名列全国第二。我省积极参加国内外体育竞赛,获得世界冠军4个,亚军1个;亚洲冠军6个,亚军7个;全国冠军34个。全省圆满承办了39项全国比赛任务,获得年度“最佳赛区”称号。我省体育产业发展以抢抓奥运商机为重点,提出“广汉三星堆”为北京奥运圣火传递途经地、大熊猫为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的建议,举办了奥运与四川高级论坛,组织企、事业积极参与北京奥运的建设工作。

卫生事业成绩突出

城乡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卫生监督体制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医政、药政管理得到加强。社区卫生服务试点逐步扩大,重点疾病和地方病得到有效防治,中医药事业稳步推进。

2003年上半年,四川一些地方先后发生了输入性非典型肺炎疫情。面对突如其来的突发事件,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动员全省上下万众一心抗击非典,取得阶段性重大胜利,全省没有一例医务人员被感染,没有发生一例第二代感染病例。

加大了省、市(州)、县三级公共卫生预防控制体系建设,实现了市(州)县疾病预防控制项目100覆盖的目标。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加强农村卫生工作。

3003年末,全省卫生机构28105个,床位18.8万张;卫生技术人员24.5万人,其中执业医师9.0万人,执业助理医师3.2万人,注册护士6.3万人。

人均收入增加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42元,增长6.5;农民人均纯收入2230元,增加122元,增长5.8..社会保障加强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和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各级财政筹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9.3亿元,比上年增长72.2,146.4万城镇低保对象实现了应保尽保,困难群体生活得到妥善安排,全年城镇新增就业41.4万人。

消费储蓄增长

居民消费水平继续提高,个人购买商品房的销售额增长41.6,汽车零售额增长38,交通和通信消费增长17.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3338亿元,同比增长18.2。

《四川概况--南海网》相关参考资料: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最新下设单位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