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九寨沟 > 下设单位 > 正文

《民银智库研究》2019年第27期:我国旅游行业运行情况及商业银行业务机会分析

发布日期:2020/7/7 10:23:16 浏览:1245

将不断调整升级,居民旅游观念更加成熟,将逐步从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主题品质旅游、专项定制旅游过渡发展,旅游市场也将越来越细分化。在国内旅游市场环境不断改善的背景下,入境旅游市场将逐步复苏;受国内休闲旅游替代加速、人民币贬值、跨境电商全面发展等因素的共同影响,出境旅游市场将进入相对稳定的发展阶段。

(2)政策推陈出新,全域旅游、绿色旅游概念更受关注

2018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就加快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全面优化旅游发展环境,走全域旅游发展新路作出部署。全域旅游是我国新阶段旅游发展战略的再定位,是旅游产业的全景化、全覆盖,是资源优化、空间有序、产品丰富、产业发达的科学的系统旅游。在全域旅游概念的推动下,旅游产业将从单一景点景区建设和管理到综合目的地统筹发展转变,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从粗放低效旅游向精细高效旅游转变。

旅游业是典型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是生态文明建设中最有条件、最有优势的产业之一。结合十九大报告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路线,绿色旅游概念也更加受到社会关注。绿色旅游作为一种新的旅游形态,具有观光、度假、休养、科学考察、探险和科普教育等多重功能。对旅游者来说不仅是享乐体验,也是学习体验。根据文化和旅游部工作计划,将进一步推动绿色旅游产品体系建设,加大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开展绿色旅游景区建设,建立健全以绿色景区、绿色饭店、绿色建筑、绿色交通为核心的绿色旅游标准体系。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地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以绿色旅游为推手的环保回收、绿色能源、绿色食品、绿色交通等将促进产业链进一步发展。

(3)“旅游 ”集聚产业动能,推进产业体系融合发展

根据文化和旅游部《2018年全国旅游工作报告》精神,将大力推进产业融合,“旅游 ”将成为产业体系升级扩容新动力。旅游业将加速由封闭的旅游自循环向开放的“旅游 ”融合发展方式转变。2018年,文化和旅游部提出将主动加大旅游与农业、林业、工业、商贸、金融、文化、体育、医药等产业的融合力度,不断衍生出工业旅游、体育旅游、研学旅游、中医药健康旅游、科技旅游等新业态、新产品、新供给,既为旅游业发展拓展全新空间,也为其他产业发展提供巨大动能。

二、我国旅游业运行状况分析

(一)行业空间业发展周期

我国是世界上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资源种类繁多,类型多样。“十二五”期间,旅游业全面融入国家战略体系,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国内旅游、入境旅游、出境旅游全面繁荣发展,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世界第一大国际旅游消费国,世界第四大旅游目的地国家。

截至2018年末,在我国各类旅游景区中共有5A级旅游景区259处。从旅游收入和游客接待量来看,2018年全年国内游客达到55.39亿人次,同比增长10.8,国内旅游收入5.13万亿元,同比增长12.3;入境游客14120万人次,同比增长1.2。国际旅游收入1271亿美元,同比增长3.0;国内居民出境14,972万人次,同比增长14.7。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5.97万亿元,同比增长10.5。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持续推进,旅游已经成为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旅游业进入大众旅游时代。

按照国际经验,当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观光游剧增;当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休闲游骤升;当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度假游逐渐旺盛。受限于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以及城乡二元化结构因素的影响,加之不同区域人均收入水平的差距和社会保障不完善等因素,我国旅游业发展相对于按照人均GDP衡量滞后大约一个阶段。我国人均GDP于2011年已超过5000美元,但目前我国仍处于从休闲游向度假游逐步过渡的阶段。

旅游业发展阶段与人均GDP的不匹配也说明我国旅游市场仍十分广阔,开发空间巨大。2017年,原国家旅游局提出了旅游“三步走”战略,到2040年实现世界旅游强国目标:第一步,到2020年从粗放型旅游大国发展成为比较集约型旅游大国;第二步,到2030年从比较集约型旅游大国发展成为较高集约型旅游大国;第三步,到2040年从较高集约型旅游大国发展成为高度集约型世界旅游强国。

(二)经营绩效及竞争格局

1.旅游业经营绩效稳健,对国民经济贡献率逐年攀升

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对中国旅游发展的测算显示,中国旅游产业对国民经济综合贡献和社会就业综合贡献均超过10,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显示,2018年旅游业综合贡献达9.94万亿元,对国民经济的综合贡献达11.04,旅游直接就业2826万人,旅游直接和间接就业7991万人,对社会就业综合贡献超过10。2015-2017年,我国旅游综合最终消费占同期国民经济最终消费总额的比重超过14,对住宿、餐饮、民航、铁路客运业的贡献超过80,我国旅游综合资本形成占同期国民经济资本形成总额的比重约6,旅游综合出口占国民经济出口总额的比重约6。

2.千亿级旅游集团渐次形成,二十强集团总营收超过万亿元

2016年我国旅游集团20强总营收首次超过万亿元,同比增长40,千亿级大型旅游集团渐次形成,多家中国旅游集团公司销售额超过千亿元,行业龙头携程旅游集团预测其2020年交易额将超过万亿元;2017年评出的20强旅游集团营收总额1.5万亿元,同比增加4000亿元,占国家旅游业全年总收入(5万亿元)的三分之一。资本市场兼并重组、互联网推动OTA发展是旅游集团规模持续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如携程、华侨城、首旅、腾邦等二十强集团企业均有较多兼并重组动作。

3.企业集团化趋势明显,在线休闲游前景可期

从2014年开始,国内旅游业的大宗投资并购逐渐增多。资本的力量在这个过程中已逐渐成为影响行业格局走向的核心。企业在投资并购等方面的作为可以在旅游集团20强排名的变化中反映出来。总体来看,扩张步伐较为积极的企业在20强榜单上的名次也相对稳定。如2017年以来,腾邦集团、华侨城、锦江国际、首旅集团、众信旅游等均有并购动作,而相反资本市场运作较少的企业,排名则下降或淡出。

从2018年旅游集团20强榜单可见,在线旅游企业成长前景可期。携程旅游连续5年蝉联榜首,通过投资、并购等方式已建立起一个较为完善的国际旅游生态系统。同程旅游、众信旅游也继续蝉联榜单。在“互联网 旅游”的大趋势下,在线休闲旅游市场尚处于“规则化”形成期,竞争格局尚在初级阶段,据艾瑞咨询等研究机构数据预测,在线旅游行业至2020年整体市场规模有望突破7000亿元,具有可观的发展空间。

(三)细分行业运行特征及趋势

1.旅游景区——脱离“门票经济”,探索产业链式发展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景区作为旅游产业核心要素的地位越来越显著。目前,旅游景区已经成为我国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2010-2018年间国家5A级景区数量逐年增加,增速有所放缓,截至2018年底我国5A级景区数量已经达到259个。近年来国内景区品质不断升级,景区设施更加完善,为游客提供了更好的游玩体验。2018年以来,国民旅游需求从早期对美丽风景的关注愈加转向对美好生活的体验与。我国景区总体上呈现观光旅游和休闲度假旅游并重、传统业态和新业态齐升、景区企业深耕细分市场的态势。

随着旅游业的深度发展,旅游业态的逐步丰富,旅游产融结合的快速发展,传统观光型景区的竞争优势逐步下降,转型升级势在必行。目前,传统观光型景区普遍存在收入来源单一,运营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陈旧落后,经营管理缺乏创新,自我成长能力欠佳,景区同质化现象严重,以及周边配套设施行业欠缺等问题,无法形成旅游大产业。传统景区实现转型升级,应向产业链发展的方向迈进,创新业务模式,丰富游客体验,发掘特色IP,探索全新业务板块。预计下一步传统景区将呈现如下发展趋势。

一是加大信息化力度,努力打造“智慧景区”。随着移动互联网、信息通信技术等高新科技产业的发展,当今,智慧旅游已成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目前,我国绝大部分一线城市和80的二线城市均已提出智慧旅游发展目标和总体规划,包括北京、上海、江苏等在内的旅游经济发达地区,已有近40多家单位完成了智慧旅游总体规划或是智慧旅游总体建设框架,“智慧景区”建设为大势所趋。如九寨沟景区管理部门率先提出“智慧九寨”的建设,成为国内首个“智慧景区”,也是国内首个将FEID(射频识别)技术应用于管理的景区;开封清明上河园景区与腾讯联合打造全国首个云生态智慧景区。下一步信息化将成为景区营销手段的主体,并占据市场费用的70以上。电子商务将成为景区延伸服务、扩展空间的新领域。先进技术的采用和革新对企业开发新产品和长期占据市场将产生重要影响。

二是传统景区IP的发掘和重塑成为发展核心。传统的IP即为“知识产权”,而在旅游景区中的IP则是可以形成独特的品牌形象,给游客独一无二的游玩体验。传统景区以“游”和“娱”为主要构成要素的产品结构已经不能满足游客的多元化需求,能够打造优秀的景区IP是当下旅游行业龙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2017年以来,传统景区逐步加强对景区IP的开发和引入,丰富了景区内涵,延伸了景区产业链,成为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

三是传统景区价格战商业模式将逐渐淡出。未来景区散客所占的市场份额将越来越大,团体游客将会缩短中间渠道,从组团实现直接采购,直接与景区联系,地接社仅从提供导游服务等工作取得合理劳务收入。景区依靠价格战竞争的模式将逐渐消失。

综上,景区作为旅游业的基础支撑,虽存在一定的发展滞后性,但其投资热度仍保持不变,资本市场对景区产业发展前景总体看好;景区企业愈加重视游客对美丽景观、美好生活的诉求;景区游览消费保持了稳定增长态势。相较于旅游业其它业态,景区投资占比最高。人文景区、自然景区的资源禀赋受到投资机构广泛青睐与激烈竞争。在中央重视、部委联动的背景下,景区相关政策及法律法规也将继续助推传统景区扩展新的业务蓝海。

2.主题公园——朝阳产业迭代升级,政策把控趋向严格

主题公园是为了满足旅游者多样化休闲娱乐需求和选择而建造的一种具有创意性游园线索和策划性活动方式的现代旅游目的地形态,是根据特定的主题创意,以虚拟态环境塑造与园林环境载体为特点的休闲娱乐活动空间。它主要以文化复制、文化移植、文化陈列以及高新技术等手段迎合游憩者的好奇心,以主题情节贯穿各个游乐项目。根据旅游体验类型,主题公园可以分为历史文化、景观观光、休闲游乐、情景模拟、主题创意五大类,我国主题公园行业目前正处于行业生命周期的成长阶段,市场规模有望超越美国。国内头部的主题公园包括了华侨城、华强方特、长隆集团、宋城演艺、海昌控股五大公司。

主题公园属于朝阳产业,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各地不同规模的主题公园约2700个,沿海城市尤其长三角区域最为集中。但值得注意的是,据前瞻产业研究数据显示,目前2000多家主题公园中,可以实现盈利的仅占10左右,20持平,70的主题公园处于亏损状态,国内主题公园普遍存在主题模糊、游乐设施雷同、盈利模式单一、服务质量欠佳、产品更新速度慢、重复建设突出、房地产化倾向和债务风险等问题。存在创意设计、品牌塑造、人才储备、资金投入等壁垒限制。2018年4月,国家发改委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规范主题公园建设发展的指导意见》,对主题公园存在的如上问题加以规范,明确提出“严控主题公园房地产化”,从政策端对行业发展进行了约束。

随着竞争日趋激烈,运营商已不满足于传统的园区运营,而是逐步发展为以园区运营为依托,集文化创意、休闲娱乐、影视传媒等于一体的泛产业整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最新下设单位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