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九寨沟 > 下设单位 > 正文

《民银智库研究》2019年第27期:我国旅游行业运行情况及商业银行业务机会分析

发布日期:2020/7/7 10:23:16 浏览:1246

合模式。

一是从拓展方向上看,主要分为纵向模式和横向模式。纵向模式是以园区运营为基础,向行业中上游延伸发展出的策划设计、内容创作、动漫产品、文化衍生、文科设备、运营管理等业务类型;横向模式围绕主题公园,发展周边餐饮、酒店住宿、房地产等产业的发展模式。

二是从着力点上看,主要分为单核模式、双核模式和多核模式。单核模式即以园区运营为核心,兼顾发展创意产业、商业、房地产业等,目前我国大多数的主题公园处于该阶段;双核模式是以园区运营加创意产业或房地产业为发展重点,目前国内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华侨城;多核模式是以文化创意产业为整个产业体系的基础,集创意产业、旅游、商业、房地产等多种产业的复合发展模式,该种模式需要强大的品牌、资金作为支持,目前国内外采用该种模式最为成功的为迪士尼。

综上,伴随着主题公园行业从传统模式向多元化、综合化方向发展,主题公园的开发将更加注重投资质量,以及创新和文化内涵,这将有效带动建筑规划设计、配套系统工程及景区运营管理咨询等新型衍生业务的市场需求,为既能运营主题公园,又能为文化旅游行业提供设计、咨询等衍生服务的创新型企业提供更大的市场机遇。

3.实景演出——体量偏小增速较快,依托旅游发展可期

实景演出是以自然山水等真实景观为演出背景,以当地历史或传统文化、民风民俗等为演出内容,融合商业界和演艺界为创作团队的独特文化模式,是传统旅游业向人文旅游、文化旅游转型下的新型的特色文化创意产业,其表演紧密契合和展现了本地文化特征和传统习俗。实景演出始于2004年,近两年出现了井喷式的发展。

行业迎来红利期,正处于加快发展阶段。截至2017年,全国演出票务收入超过60亿元,各地实景演出合计约有57台。从地理分布上看,中西部地区省份的实景演出数量较多,其中湖南省的实景演出多达6台,位居榜首,陕西、山东分别有4台,占据前三。实景演出大部分位于二三线城市,2018年全国25个省市已有超过60台实景演出。经过多年竞争,目前形成了以“千古情”系列、“印象”系列和“山水”系列三家独大的局面。

凭借优质的内容建设创新同旅游景区、旅游项目、特色小镇等合作,形成多种跨界合作的组合方式是该行业的大势所趋。今后文旅综合体与实景演出的组合“模型”,将会带动广阔的市场。

综上,在文化和旅游部《关于促进旅游演艺发展的指导意见》的推动下,实景演出将迎来转型升级的机遇期。实景演出与当地旅游景区的有效结合,能够增加游客留宿时间,延长旅游产业链条,深化跨境合作,打造地方名片。实景演出依托当地山水,是传统景区打造人文名片、创新第二增长点的有效途径。

4.旅游新业态——特色旅游迭代升级,“旅游 ”实现产业融合

(1)“旅游 农业”:乡村旅游进入全面推广新阶段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是依托农村生态环境、田园景观、农业生产设施、农耕与民俗文化、农家生活等丰富资源,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开发,为社会提供观光、休闲、度假、体验、娱乐、健身及教育、展示等多种服务的新型产业形态,具有连接城乡要素资源、融合农村一二三产业的天然属性。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既是满足我国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要,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相关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人次超30亿,乡村旅游逐渐成为我国旅游投资的热点领域之一,成为扶贫和富民的新渠道。

综合国内乡村旅游的现状,当前我国乡村旅游基本类型有四类:一是以绿色景观和田园风光为主题的观光型乡村旅游;二是以农庄或农场旅游为主,包括休闲农庄,观光果园,茶园、花园,休闲渔场,农业教育园,农业科普示范园等,体现休闲、娱乐和增长见识为主题的乡村旅游;三是以乡村民俗、乡村民族风情以及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民俗文化、民族文化及乡土文化为主题的乡村旅游;四是以康体疗养和健身娱乐为主题的康乐型乡村旅游。

综上,随着旅游者对乡村旅游品种多样性、内容丰富性和体验差异性需求的提高,乡村旅游正在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发展、土地流转政策等政策叠加的机遇期提质升级,在“新农村、新旅游、新体验、新风尚”思路的引领下,乡村旅游正在加快产业化发展进程。

(2)“旅游 健康”,医疗旅游迎来黄金发展期

医疗旅游是将传统的旅游业与医疗服务产业相结合的一个新兴产业。随着中国的经济快速增长、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以及人们对健康养生意识的增强,境外医疗旅游呈现爆发式增长,医疗旅游已经成为我国境外游的第四大主因,我国因对境外高质量、高水平医疗服务的需求增长,已经成为世界上最主要的医疗旅游来源国。境外医疗旅游形成的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医疗资源不对等促使资源向技术尖端、条件好的国家涌入;二是医疗费用差异促使人们向医疗收费较低的国家寻求治疗;三是特色专业治疗,如伊朗的心脏病手术、日韩的整形美容等成为游客们较为青睐的精准服务国家。携程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出境医疗旅游人数超过50万人次,同比增长超过500,人均医疗旅游消费金额达5万元人民币,预计到2020年,中国出境医疗旅游人数将超过80万人次。

在国内,以健康产业为核心,以旅游、度假为主要功能形态的康养小镇正处于快速发展期。康养小镇是指以“健康”为小镇开发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以健康产业为核心,将健康、养生、养老、休闲、旅游等多元化功能融为一体,形成的生态环境较好的特色小镇。康养小镇不同于一般的小镇,其功能性更强。根据地域特色,我国已逐步开发出文化养生、长寿资源、中医药膳、生态养生、养老综合、度假产业、体育文化、医养结合等多种类型。

综上,健康医疗旅游是健康医疗服务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新业态,具有发展空间大、市场前景好和产业带动性强等特点,将成为促进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当前,受制于医疗制度不完善、医疗资源主要集中在少数国有三甲医院、医疗服务意识不高、医疗资源紧缺等原因,我国在医疗旅游领域仍处于起步期。破解如上问题,推动健康医疗旅游高质量发展,是加快健康医疗服务和旅游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在要求,是促进消费、扩大内需、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也是提升居民健康素质、提供多层次多样化服务、满足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关键内容。

(3)“旅游 体育”,体育旅游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体育旅游业是体育产业与旅游业交叉渗透而产生的一个新的经济领域。近年来,随着国民生活水平提升和消费升级,以体育和旅游为代表的体验式消费快速增长。体育与旅游的结合催生出庞大的市场空间。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全球体育旅游产业正在以每年14的速率增长,超过旅游产业4-5左右的整体增长速度,是旅游产业中增长最快的细分市场。预计到2020年,全球体育旅游产业将达到4127亿美元的规模,其中亚太地区接近1800亿美元。

当前,我国体育旅游的市场正在以30-40的速度快速增长,远远高于全球体育旅游市场的平均增速。但同时,我国体育旅游整个市场份额不足整体旅游市场的5,远低于发达国家25的市场占比。从较大的差异可见,我国体育旅游尚处于起步阶段。随着“体育 旅游”模式的升级融合,体育旅游同时覆盖体育与旅游产业的核心衍生板块,将形成更为广阔的行业外延。参照体育产业在国际上的发展规律,当国民人均GDP突破8000美元时,体育产业将迎来一个爆发期。2018年,我国人均GDP已超过9500美元,加之体育产业政策红利接踵而至,“体育 旅游”预计将迎来发展机遇期。

近年来,体育旅游领域投资增速保持着60以上的高增长态势,远超同期行业投资增速。随着体、旅融合的加速,体育旅游市场占比不断提升,交集将会越来越大。2015年我国体育旅游市场规模约为2065亿元,若按30-40的增速,预计到2020年,我国体育旅游产业规模有望达到0.77-1.1万亿元,市场发展空间巨大。

(4)“旅游 红色文化”,红色旅游产融效果良好

当前,红色旅游已成为人们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新课堂,政治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明显。2017年,全国红色旅游共接待游客13.04亿人次,同比增长13.7,红色旅游综合收入3613.27亿元,同比增长17.7。2016-2018年间,全国红色旅游接待游客累计达34.78亿人次,综合收入达9295亿元。2018年红色旅游人数仍保持高速增长,红色旅游正成为旅游产业的一个重要板块。按照《2016-202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的目标,到2020年,中国红色旅游年接待人数要突破15亿人次。

资源优势突出,中、南部发展较好。红色旅游资源因为其独有性和不可复制性决定了资源所在地的突出优势。红色旅游发展较好的城市大多位于中、南部地区,如延安、重庆、井冈山、遵义等地在红色旅游目的地排名中一直处于前列。延安、北京、上海、重庆等红色旅游资源重镇依托其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红色旅游资源优势,借助互联网科技、体验式项目,成为游客参加红色旅游的主要目的地。根据途牛旅游网《2018年度红色旅游消费报告》,2018年全国前十大红色旅游热门目的地依次为北京、上海、浙江、湖南、福建、四川、陕西、江西、贵州、甘肃。

游客群体逐步年轻化,主题研学活动发展迅速。红色旅游发展初期,主要面向中老年人客群主体。随着产品设计和体验的逐步完善,游客体验日趋优化,红色旅游在年轻游客中形成热潮,游客群体呈现年轻化态势;近年来,我国研学旅游市场规模迅速增长,发展空间巨大,预计未来3-5年,研学旅行市场总体规模将超过千亿元。借着研学旅游的市场东风,红色研学旅游正在各地区掀起热潮,江西、四川、山西等地都开展了丰富多样的红色文化研学活动,如“重走长征路”、“自做红军餐”、井冈山精神及其时代价值学习等研学活动,受到广泛好评。

红色旅游热潮扩张海外,渐成出境旅游“新风向标”。随着红色旅游业逐步发展,俄罗斯、德国、英国、法国逐步成为红色旅游境外拓展的“打卡地”。红色旅游向境外拓展逐步成为新的风向标。

2018年7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见》提出,将继续扩大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加强革命文物创意产品的开发,鼓励支持文化文物单位和社会力量参与革命文物创意产品的开发,提高红色旅游发展质量,包括推出更多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研学旅行、体验旅游、休闲旅游项目等。从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来看,“红色 生态”、“红色 古村落”、“红色 度假”、“红色 会议”等产业融合形式正占据越来越高的比重;而从旅游业内部的产业融合来看,“红色 科技、体育、美食等”融合发展将为红色旅游开发注入新活力。

(四)区域分布

近年来,我国区域间经济差异继续呈现不断缩小态势,区域旅游业与区域经济表现出相似的态势,总体呈现出区域均衡化发展趋势。同时,“一带一路”倡议以及区域协同发展战略的影响进一步显现,“旅游 互联网”、交通方式变革的纵深影响,在理念和内涵上不断丰富区域旅游格局。

目前,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旅游接待量总体呈现4:3:3的格局,潜在出游力之比由7:2:1向6:3:1调整,区域旅游产业景气差距逐步缩小。东部地区依然是国内旅游目的地的核心区域,中西部地区景气水平良好,项目和资本向中西部聚焦的态势正在形成。

通过景区的分布情况可以看出,华东旅游景区资源最为丰富,仅5A级景区就占全国的33.2,为全国七大区域之首(华东、华南、华北、东北、华中、西南、西北)。从2018年我国5A级景区分布情况可见,江浙一带拥有5A级景区数量在全国占比较高,江苏省是拥有国家5A级景区最多的省份,景区数量占比达到8.9;其次是浙江,占比达到6.6。

综上,当前我国旅游业城乡区域发展、东中西部地区发展差距依然明显,与优质旅游的整体发展要求不相适应。下一步国家将着力优化空间布局,构筑新型旅游功能区,推进跨区域资源要素整合,加快旅游产业集聚发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最新下设单位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