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九寨沟 > 下设单位 > 正文

关于生态交通建设的思考

发布日期:2016/12/14 14:50:17 浏览:2619

IS等,来提高交通系统中的人、交通设施和交通工具之间的有机联系,从而最佳地利用交通系统的“时空”资源,降低运输成本,减少交通事故,提高运输效率。上述先进的公共交通系统需要智能交通的支撑,而智能交通系统的生态功能也只有通过公共交通等系统才能得到展现。

④建设和管理好停车场。在城市生态交通运输系统的建设中,建设和管理好停车场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看现在的许多城市,包括北京、上海等国际大都市,大街小巷的停车不仅占用了大量的道路运输资源,而且大大恶化了城市的生态空间。停车场建设必须考虑城市土地的有限性,既要考虑面积大、数量多,又要考虑生态性。因此,提倡建设地下、楼面和立体停车场,因地制宜,合理布局。要设置足够数量的、配有停车诱导系统的公共停车场;要制定相关法规,强制房地产商和企事业单位严格按照配件指标的要求建设内部停车场;同时要限制路边停车以提高通行能力;要充分利用现有停车资源。停车场管理中可采取近期、远期不同对策的策略,对城市不同区域区别对待的策略,停车收费价格逐步市场化策略,拥车者自备车位策略,有关配建停产场标准的制定与实施策略,增加违章停车处罚力度的策略。

⑤继续推广自行车交通。自行车交通是我国城市交通的一大特点。自行车环保、节能、经济、方便、灵活,还可以强身健体。因此,自行车是所有交通工具里面最环保的绿色交通工具。可是现在,他们的权利却没有得到应有的保障,在城市改建或者在扩建的过程中,有一些地方纷纷挤占自行车道。这是一个社会公平的问题,是个社会和谐的问题,也是个影响生态城市建设的问题,不能忽视。自行车虽只能在短距离发挥作用,但这种距离刚好是汽车、乃至公共交通不能发挥作用的地方。因此,在市中心,一定要重视自行车道的建设。在英国等发达国家,任何城市道路,只要是有自行车的地方,就会给予自行车一定的空间。英国的自行车虽然只占有交通量的2,但是,城市里都有自行车专用道。在自行车问题上,中国和很多西方国家的路径相反,我们是在减少,他们则在提倡。在人均拥有汽车比例十分高的美、日、英、法、德等发达国家,也在积极推广自行车,大力建设自行车道。“运河战略”要求我们不要再走发达国家走过的曲折的道路了,我们应该继续推广自行车交通,保持自行车的数量,保障自行车道的通畅和便利。同时注意处理好自行车的换乘站点和停车设施。

⑥重视步行系统的规划。虽然现代机动化程度越来越高,但在短途出行中,步行交通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在追求生活质量的社会中,高品质的步行环境更将反映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因此,步行环境的改善理应成为衡量城市交通生态化的一项重要指标。在生态交通建设中,要更多的考虑人的因素、充分做到以人为本,创造良好的步行环境。要重视步行系统的规划和建设,提高中心区人行道标准,改进交叉口设计,增设安全岛;在人流、车流繁忙的路口设置地下通道、天桥等高质量的行人过街设施;在商业区,在繁华的地区开辟步行街区,既可改善城市环境景观效果,又体现了对人的关怀和照顾,成为城市中最精彩、最有吸引力的亮点。建设中要注意住宅区良好步行环境的建设,还要注意无障碍设计,体现特殊关爱。

⑦建立大众参与机制。城市生态交通的规划、建设、管理与人们的日常工作、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城市生态交通的建设离不开公众的积极参与。公众对生态交通的参与不同于对一般活动的参于,也不同于对环境保护的参与。因为,生态交通的公众参与需要公众提高自己的素质、改变自己的思想,建立有节制的交通出行观念,进而用符合生态交通的力法去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因此,更加深刻、更加广泛。

⑵城市以外的生态交通运输系统

①高速公路和公路。过谷架桥,穿山建隧,平原高架的生态化设计有效地克服了高速公路占用土地多和分切空间的两大弊病。和城际间的轻轨相似,在平原区域,各种车辆在高架的路面上飞驶,路下的山河景色依旧,生态活动如常。其半裹着的浅绿色透明防护罩,不仅使外面听不到任何噪声,而且像一道彩虹,跨在天际。绿荫遮盖的公路四通八达,如网如织,一头连着城市,另一头伸展到小镇、山乡,学校、工厂,和一个个漂亮的综合交通枢纽共同作用,实现各种运输方式间的无缝衔接,为全民提供专业化、人性化、门的门的运输服务。

②铁路。铁路运输还是那样地任劳任怨,总是多拉快跑。它有时带着轻轨爬到空中,有时又携着重轨钻到地下。生态化的铁路运输列车是那么的漂亮,跑起来又是那么地欢快,站在远处瞭望,能感觉到带来的劲风,却听不到那烦人的铁轨撞击声音。

③水运。水运得到了优先发展。可以航运的江河碧水蓝天,沿河既是绿化带、风景带,又是旅游带、文化带。各种各样外形美丽的船,低噪声地在水上移动,大小相间,快慢相错;一个个港口虽机械繁忙,人流、车流不断,但整洁有序,显得那样地静谧。沿海的大小港口则气势恢宏,一排排现代化的装卸机似一个个巨人,在辛劳作业,大容量的皮带输送机又像道道河流,盘攀逶迤;巨轮好像游动着的小城市,而集装箱的艺术堆砌,又构建了一条条可拆卸的城市街道。整个港口都在无声地忙碌着,只有那在水面起伏翻飞的海鸥,发出悦耳的叫声。

④民航。飞机是更多姿多彩了。这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分属于不同的航空公司,还因为根据飞行高度、飞机大小、飞行用途的不同,有各种各样的飞机和飞行器。那些用于高空观光和作飞行广告的飞机、飞行器五颜六色,妙不可言。生态化的民航噪声已经不大,安全系数大为增加,据说就是飞机出事,生还率会超过50。

⑤管道运输。管道运输得到了大的发展,有的连着海港,有的直插电厂,里面流倘着石油、天然气,还有煤浆等,从管道里流出来的煤浆没有一点尘埃,还带来了很多淡水,大大促进和优化了生态环境。

⑥信息。综合运输信息中心为公众出行的各个环节提供便捷、安全、舒适、多样化的运输和信息服务,满足人民出行的便利和个性化需求。以它为平台,实现各种运输方式及其生态链的有效衔接,充分发挥交通网络综合优势和生态化功能。

4.3战略举措

4.3.1减少废气排放

减少废气排放可采取以下策略。

⑴实施清洁燃油策略。采用排出废气中污染物数量较少的燃油。如无铅汽油,清洁燃料等。

⑵严格排放标准的策略。强化汽车排出气体管理规章,制定更加严格的汽车排放标准,促进汽车结构的改善。如采用欧洲标准,没有达到排放标准的汽车不准上路行驶等。

⑶加强交通管理策略。跟踪检测表明,当车速小于每小时40公里时,随着车速的减慢,排放指数越来越高,堵车时的污染物排放更加严重,所以,要通过交通规则,利用交通控制系统保持交通流的畅通,改善行驶状态,减少废气排放。

⑷实施交通总量控制策略。通过提高公共交通服务质量等措施,促使私人汽车交通转向公共交通系统,减少汽车使用,同时促进货运方式的生态化改变。

⑸实施生态建设工程策略。改善道路结构,建设环保设施,如建设绿化带和使用吸尾气混凝路面等(日本研制出采用粉煤灰和氢氧化钠合成的材料,渗入普通硅酸盐水泥,并适量添加早强剂和减水剂来提高其强度。这种合成材料的混凝土路面,不仅能吸收汽车尾气中的二氧化碳,而且还可以吸收轮胎与路面之间的噪音)。

4.3.2降低噪声污染

加强道路的规划工作,优化道路布局,使主要交通干道绕开居民区和住宅区,并采取措施减轻居民区、住宅区噪声;在机场规划时,机场要与城市有一定的距离,切实加强机场选址工作,防止飞机噪声扰民。对于现在离城市太近的机场要考虑搬迁,建设新机场。同时城市规划也要防止城市发展向机场靠拢。

采用各种技术措施以降低噪声。如低噪声混凝土路面(许多欧洲国家如德国、荷兰、西斑牙等国采用多孔混凝土制成的公路路面,其作用是可以吸收封闭的轮胎与路面之间产生的压缩空气的噪音。另外,上述国家还一改过去路面混凝土传统的采用横向抹平施工方法.而采用纵向抹平施工方法,降低了轮胎与混凝土面层间的摩擦声),细骨料外露混凝土路面(1981年以后,比利时、奥地利、英国又陆续采用了细骨料外露的混凝土路面,即使用粒径为4mmm~10mmm的混凝土中的骨粒外露在公路路面上,使路面形成无方向凹凸表两,从而使封闭的轮胎与路面之间的压缩空气溢出,以降低噪音),据说,这种“低噪音水泥”,在不影响行车安全的前提下,可使轮胎与路面摩擦所产生的噪音减少4分贝以上,在1999年新开通的一些干线公路上已经使用了这种新型路面材料。该材料将成为取代目前广泛使用的柏油路面。

铁路轨道采用无缝和无间隙技术,可以大幅度降低铁路运输的噪声。

改善运输车辆结构,改善行驶状态,控制交通量,在道路和轨道交通沿线采用隔音墙。

4.3.3减少交通水体污染

造成交通水体污染的污染源主要是汽车交通和船舶航运。道路运输中汽车维修和服务中废弃的曲柄油、润滑油、变速和刹车油,抗冻剂、冷却剂和航运中船舶的排放、油轮的漏油和事故、港区排到水域内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另外疏浚航道、建造码头也会对水生物造成影响,影响水体污染。据统计,船舶作业污染的比例大致如下:压舱水、洗舱水占70,海上事故占18,码头停靠及装卸作业等占12。

为减少交通运输引起的水体污染,重要的是加强车船的运营管理和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中的环境保护,以及有关的环保执法。

4.3.4交通固体废物的回收。

“一节一号电池烂在地里,能使1平方米的土壤永久失去利用价值;一粒纽扣电池可使600吨水受到污染,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饮水量。如果将废旧电池混入生活垃圾一起填埋或随手丢弃,渗出的汞及重金属物质就会渗透于土壤、污染地下水,进而进入鱼类、农作物中,破坏人类的生存环境”。这是在全国政协十届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关于经济发展、人与自然和谐专题》讨论会上,朱佩玲常委发言中的描述。交通固体废物若不注意回收,其对生态的污染由此可见一斑。

交通固体废物的回收主要是报废汽车、报废船舶及其相关的设备、设施,如电瓶、电池等,必须加强管理,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4.3.5环境污染的预防、监控和紧急救援

加强污染源头的预防性技术和管理措施,加强地方及区域范围的环境监控,特别是在交通流量大的路段、桥梁、隧道、港口、码头和场站等敏感地区。建立环境污染紧急救援系统,组织紧急救援团队,以处理可能的污染事件或事故。

4.3.6建设低资源占用的交通基础设施

发展低资源占用的交通方式,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的效能,以尽可能减少资源消耗。

⑴节约土地资源。根据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未来10年(2000~2010年)全国交通用地还要增加37万公顷,必然需要大量的土地资源。新的《土地法》对土地实行了更严格的用途管制和占补平衡制度,这既有利于土地资源的保护,同时也给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如何处理好交通发展与耕地保护的关系,成为影响可持续交通发展的重要因素。应当在地方和区域层面上整合交通运输和土地利用规划,协调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并与运输需求管理相结合,保证交通建设对土地的占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总体要求。

⑵珍惜海上岸线资源和深水资源。岸线资源是十分重要、稀缺的战略资源,集中了海洋开发利用的主要活动,包括海产养殖、石油开采等在内的全部产业,是矛盾集中的焦点区。如对岸线资源缺乏有效的管理,造成资源开发过度和环境破坏,必将在很大程度上制约沿海地区经济的后续发展。因此,合理规划岸线,引导交通和各类海洋产业的协调发展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与岸线资源相比较,深水岸线尤其珍贵。随着国际商品竞争对低成本的依赖加重,海运船舶逐渐向大型化方向发展,由此也引发了深水码头建设的热潮。因此,作为稀缺的、不可再生的战略资源,深水岸线不但是港口后续发展的保证,同时也关系到海洋开发诸多产业协调发展,必须得到很好的保护。由于长期以来港口双重领导体制下,港口管理混乱,岸线资源挤占、浪费现象严重,急需全国统一规划,合理分配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最新下设单位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